□郭金銘
?
電視新聞現場直播的出鏡報道策略
□郭金銘
在電視傳播技術日臻完善的今天,現場直播早已成為日常節目的組成部分。然而在面對直播中遇到的各種突發狀況和復雜因素時,記者則需要具備極強的應變能力,并根據報道主題提煉新聞的核心要素,這就對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把握重大事件電視新聞現場直播的出鏡報道走向方面,電視出鏡記者需要掌握一定的報道策略。
在突發事件面前,電視媒體與手機自媒體的角力更加激烈。以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爆炸事故為例,新聞發生后,包括微信、微博在內的手機自媒體第一時間傳播了大量現場目擊者拍攝的視頻、圖片,再由無數轉發者確定熱點,使傳統媒體在一定程度上不得不被動跟隨。如果把新聞報道比喻為短跑比賽,那么在起跑階段,自媒體具有領先優勢。然而與自媒體的無序性相比,傳統媒體的優勢在于權威性。因此在短跑加速階段,傳統媒體的影響力會逐漸凸顯。
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對爆炸事故進行了連續直播報道。與自媒體不同的是,電視將各種細節按照一定的邏輯取舍連綴,其說服力隨之彰顯出來。8月13日16時《新聞直播間》欄目以“天津:濱海新區一危險品倉庫發生爆炸”為題進行了長達10分鐘的直播連線。現場出鏡記者蔣林首先介紹此時此刻濃煙隨風向而變的實時情況,將現場核心信息第一時間傳遞給觀眾。接著,記者報道救援體系,例如身著重型防化服向核心區域挺進的救援人員,以及在外圍設立的救援保障體系,包括集結在附近的救援車輛和輪替下來的消防官兵。在單一直播點不可能通過鏡頭展示關于爆炸事故的所有場景,最終選取哪些內容進行報道,體現著記者對報道主題的把控能力。直播中,記者還補充了視覺信息以外的其他感官信息,例如聞到的刺激性氣味導致鼻腔不適,進一步豐富了電視新聞的內容。作為新聞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動態細節的獲取與合理布局最能體現電視直播的優勢,而所有細節都要緊緊圍繞“事態發展和救援進展”的報道主題。
新聞現場往往千頭萬緒,可以報道的內容眾多,如何體現電視不同于自媒體的獨特優勢,則需要圍繞報道主題篩選最有新聞價值的動態信息,并進行合理的排列組合。
平面媒體和網絡媒體善于鏈接新聞的相關信息,然而電視現場直播的優勢在于展現“此時此地”可視可聽的新聞。有時,新聞現場缺少足夠具有視覺沖擊力的畫面,就需要記者圍繞新聞主題打破時空束縛,延展信息的時空維度,令信息傳播更加豐富。
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于2015年12月16日在浙江烏鎮開幕。開幕前,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播出了題為“烏鎮:互聯網生活的實驗區”的直播連線。由于直播點并非核心會議現場,而是在會場外面,因此這一場連線很難獲取核心新聞內容。然而記者白巖松則突破了這一局限,做出了生動而豐富的報道。在會場外面,白巖松在開場白中以烏鎮四通八達的小巷來比喻本屆互聯網大會主題的關鍵詞之一——“互聯互通”;用多個豐富的案例來印證他對互聯網大會舉辦地烏鎮的印象,即“小與大”“慢與快”和“過去與現在”。他所列舉的例子都是在烏鎮觀察所得的小細節,例如無線局域網絡的網速、客棧通過二維碼掃描銷售旅游紀念品以及街邊通過網絡支付銷售小吃等等。這些細節分散在烏鎮的各個角落,直播點看不到,但通過合理納入,使得連線內容更加立體。此外,記者引用烏鎮走出來的詩人木心的詩歌《從前慢》與互聯網的“快”進行對比,襯托互聯網對當今時代的改變,實現了新聞報道在時間層面的進一步拓展。
《新聞直播間》的這一直播報道一方面體現了時效性,另一方面,對信息進行時空延展,使連線報道的內容更趨立體。既體現電視優勢,又合理彌補自身劣勢,令電視在媒體競爭中搶占一席之地。
由于直播過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不可控因素,所以直播中采訪新聞當事人的難度比錄播要大得多。雖然有難度,但是有了關鍵性的采訪,會讓直播連線報道更有說服力,也最能體現電視媒體的人才競爭力。
2015年7月31日,北京獲得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權。就在當天18時,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欄目進行了一場題為“北京將舉辦2022年冬奧會”的連線報道。報道過程中,記者白巖松站在會場門口介紹現場情況。此時,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走出會場,等在門外的眾多媒體圍攏過來爭相采訪。白巖松由于正面對鏡頭做報道,沒有占據最佳的采訪位置。在錯失有利位置之后,白巖松沒有擠上前去,也沒有放棄采訪,而是站在外圍,一邊介紹劉延東副總理向媒體表達的大致內容,一邊等待時機。當劉延東副總理準備離開時,白巖松上前一步,一邊說“總理,總理,正直播呢”,一邊把劉延東副總理拉了回來。采訪中,劉延東副總理代表中國政府介紹了申冬奧成功之后的主要工作。這一專訪使央視作為國家級媒體的形象得到了有力彰顯。
在一定程度上,現場直播代表著電視新聞發展的方向。尤其是在當今傳媒競爭激烈的現實情況下,現場報道的水準直接決定電視媒體的競爭力。如果把電視新聞現場直播報道比喻成一棵樹,細節是樹冠上的花朵,報道主題則是樹干。只有緊緊圍繞報道主題,細節之花才不會散落一地;在“此時此地”基礎上延展出來的信息時空維度,如同樹根牢牢伸向大地深處,讓樹木更加牢固;把握住直播中的關鍵采訪,如同讓樹木結出碩果,令報道更具價值和意義。
(作者單位:重慶廣播電視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