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欄目主持:方和 電話:028-62376126
案情簡介:某公司職工華某于2016年3月上班途中闖紅燈被汽車撞傷,造成右腿、左手等多處骨折(交通管理行政部門認定華某承擔主要責任,肇事汽車承擔部分責任)。同年7月,華某向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要求認定其受傷性質為工傷。
爭議焦點:職工上下班途中闖紅燈被汽車撞傷,其受傷性質可否認定為工傷。
職工華某認為,自己為了上班不遲到而搶時間,被汽車撞傷造成嚴重傷害,其受傷性質應認定為工傷。用人單位認為,華某上班途中闖紅燈被汽車撞傷,交警認定本人承擔主要責任,其受傷性質不應認定為工傷。
認定結論:華某工作地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根據《工傷保險條例》(國務院令第586號)第十四條第(六)項規定,以華某受傷屬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所致為由,決定其受傷性質不予認定為工傷。華某不服向省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起行政復議,復議機關維持了該認定決定。
案例評析:《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項規定,其主要立法精神是職工在上下班途中(職工居住地至用人單位的合理路段)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職工受傷性質應當認定為工傷。反之,職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本人承擔主要責任、全部責任的交通事故,其傷害性質則不得認定為工傷(相關問題按其它法規規定處置)。
華某上班途中闖紅燈被汽車撞傷的案件,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核查認為,一是華某與該公司的勞動關系成立;二是華某上班途中闖紅燈被汽車撞傷,交通管理部門認定本人承擔事故主要責任的客觀事實清楚;三是華某受傷情形不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因此,省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維持當地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的認定決定是適當的。
案情簡介:某公司職工伍某,2010年3月在工作中遭受事故傷害,被鑒定為四級傷殘,公司依照《工傷保險條例》(國務院令第586號)規定,按月發給本人工資75%的傷殘津貼(公司未參加工傷保險)。2013年7月,伍某因故意傷害他人致重傷犯罪,被判刑5年。2014年5月,伍某母親以某公司停發伍某工傷傷殘津貼為由,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維護其工傷保險權益。
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依據《工傷保險條例》(國務院令第586號)規定,審理裁決某公司停發伍某傷殘津貼違法,應按月發給本人傷殘津貼。某公司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審裁維持了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裁決。
案例評析:《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五條、第四十二條,以及人社部發[2013]34號第十一條等規定,其主要立法精神是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退出生產(工作)崗位,按月享受原本人工資75%的傷殘津貼。《工傷保險條例》第四十二條現無停發犯罪人員工傷保險待遇的規定(已取消了原《工傷保險條例》(國務院令第375號)第四十條第(四)項關于“被判刑正在收監執行”的工傷人員可暫停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規定),故2011年1月1日以后犯罪的工傷人員,在服刑期間可以享受原已確認的相關工傷保險待遇。
從伍某工傷保險待遇訴求可看出,某公司對《工傷保險條例》的把握理解還不夠準確。現行條例的立法意涵更加體現“以人為本”,從關心工傷人員及直系親屬生活,有利于犯罪判刑收監人員改造出發,修改了原來條例第四十條規定。因此,該公司停發伍某原已經享受的工傷傷殘津貼是錯誤的,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裁決是正確的,人民法院維持其裁定也是適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