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
欄目主持:艾竹 電話:028-62376126
咨詢臺:
我是成都某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人員。今年公司接了一個項目,需要成立一個項目組到省外某客戶企業進行為期3個月左右的研發設計。黎先生是項目組的一員,但他不同意公司派駐他到省外辦公。他提出自己與公司的勞動合同中約定的工作地點是成都,現在要他長期到省外工作,這構成了單方變更工作地點,他有權拒絕。但公司認為這是一次出差安排,不屬于工作地點變更,黎先生必須服從安排。請問,安排員工較長時間出差屬于工作地點變更嗎?
耿偉
耿偉讀者:
非常感謝你對本刊的信任。你單位安排黎先生等員工較長時間出差不能認定為工作地點變更。
關于“出差”,在法律中并無相關界定。漢語詞典中“出差”解釋為“單位的工作人員暫時到外地辦理公事”并具備以下特征:第一,出差是受到單位的委派去辦理公事。這里的“公事”是一個或多個明確的任務,是出差的目標;第二,出差是外出辦事,必須離開常駐工作地點;第三,出差是“臨時”“暫時”地外出,應有明確的返回日期,而且出差在外的時長應相對“合理”。這里對“合理”的把握,既要結合勞動合同期限的長短,又要結合實際出差的時長來確定。如果勞動合同期限6個月,安排出差3、4個月,這顯然涉及變更工作地點;如果勞動合同期限3年或5年,安排出差3、4個月,則相對合理;如果出差時間為1年,即便簽訂的是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仍涉及變更工作地點。
另外,判斷用人單位是變更工作地點還是安排出差,還要結合以下因素:一是用人單位是否提供了相應的條件,如承擔勞動者出差期間的交通費、食宿費等;二是是否支付了出差補助;三是任務完成后,勞動者是否返回原工作地點。
綜上情況,你公司雖然安排黎先生的出差時間相對較長,但由于該期限相對合理,只要單位為其承擔出差期間的差旅費、食宿費且支付了出差補助,就不能認定為工作地點變更,黎先生不能以變更工作地點為由拒絕單位的出差安排。
咨詢臺:
我在某企業工作12年了,2015年與企業又簽訂了5年期勞動合同。2015年7月,我因病住院治療,請了6個月病假,在治療4個月后又被確診患了職業病,于是我向企業要求延長醫療期。企業卻認為,我患病時就已經批準了6個月的病假,如果在此期間仍醫治不好,就只能解除勞動合同。請問這種說法對嗎?
晏強
晏強讀者:
謝謝你對本刊的信任和支持。企業的說法是錯誤的。
《勞動合同法》第42條第三項明確規定:“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勞動合同。”而對于醫療期的長短,原勞動部頒發的《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勞部發〔1994〕479號)第3條規定:“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醫療時,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三個月到二十四個月的醫療期: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三個月;五年以上的為六個月。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六個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為九個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為十二個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為十八個月;二十年以上的為二十四個月。”據此,你的法定醫療期限應為12個月。從你請病假之日起的12個月內,所在企業不得與你解除勞動合同。
你在治療期間被確診患職業病,應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第17條規定:“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待工傷認定的決定下來后,就可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工傷保險條例》第33條規定:“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勞動合同法》第42條第二項規定:“勞動者在本單位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并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勞動合同。”因此,只要經依法承擔職業病診斷的醫療機構確診你患上了職業病,你所在企業就不得解除與你的勞動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