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鮮花盛開的5月,《金融客》翻開嶄新一頁。
經過6期的摸索,在以陳琦偉先生為首的編委會建議下,編輯部經過認真研討,決定今后雜志將聚焦金融客,闡釋金融客的投資理念,報道金融客的市場觀點,講述金融客的人生故事,分享金融客的興趣愛好……金融業的核心資產是人、錢和商譽,其中最關鍵的是人。聚焦金融客,也就抓住了行業的靈魂,這也是《金融客》的題中應有之義。
本期的封面人物是股神巴菲特。隨著中國金融業的發展,據說巴菲特在中國的知名度已遠遠高于美國。在奧馬哈召開的2016年度巴菲特股東大會上,來自中國的面孔不少。對于這位家喻戶曉的股神,我們要呈現的自然是《你所不知道的巴菲特》。我們還整理了《奧馬哈的朝圣貼士》,方便想去參加年會的金融客按圖索驥,明年順利成行。
說到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其實也不乏爭議。年會上就有人提出價值投資在中國未必有效的問題,股神的回答非常睿智:“不做價值投資,難道你做無價值投資嗎?”本期的“海外金融客”講述了美國價值投資者Joseph Huber的故事。與巴菲特一樣,Joseph也年復一年地開著同一部車,甚至幾十年如一日地住在同一所房子里,被戲稱為“守財奴”。在他看來,大多數人都學不會價值投資的真諦。
在鼓勵金融創新的時代,各種騙局也層出不窮。本期“排行與研究”刊出了一份《金融客黑名單》,曝光了那些所謂互聯網金融公司掌門人的真面目。
在“提問金融客”欄目之外,本期我們還集中呈現了創投大佬、私募掌門人、外匯操盤手、民國金融巨子的思與行,“金融客月歷”則匯集了過去一個月里金融人發生的大事小情。另外,我們還報道了一批金融客的微公益活動。在金融圈,熱心公益的人不少,歡迎大家將身邊的公益人士及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所有給我們提供人物故事或線索的人,都將獲得我們的神秘禮物。對于改版后的《金融客》有何意見或建議,也歡迎讀者通過郵箱(jinronkepingtai@qq.com)或微信公號(金融客平臺)告訴我們。
面對變化的市場,我們的目標——“打造屬于金融客自己的社群”不變。來吧,金融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