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魯克認為,不論是投機客、投資者,還是銀行家,重要的是觀察風險,將情感和理性決策分離。
交易大師巴魯克
巴魯克1870年出生在南卡羅來納州,是德國猶太人的后裔。他的父親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方邦聯軍隊的軍醫,內戰中在前線救助傷員,兩次被俘,通過戰俘交換獲釋。巴魯克在讀小學的時候全家搬到了紐約市,后來就讀于紐約市立大學,一個免費的公立學校,畢業后在華爾街工作。
他在華爾街的生涯起點是周薪3美元的券商運送證券工作,后來一步步通過交易商品、債券、股票等成為當時華爾街的領袖人物。根據估算,他在華爾街20年(1930年)所獲得的投資收益大約3千萬美元,折合目前的價值大約是60-90億美元。
由于他在華爾街的良好表現,特別是在商品交易方面的杰出業績,而且還因為他堅持個人投機,沒有參與J.P.摩根、洛克菲勒等當時美國大型財團之間利益沖突,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威爾遜總統任命他為美國戰爭生產委員會主席,負責提供全國戰爭期間的商品定價和采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巴魯克擔任威爾遜總統的代表,參加了巴黎和會,從政府監管機構的高官轉型為外交官,對“一戰”后的世界和平作出了不少貢獻。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羅斯福總統任命巴魯克擔任總統的商品顧問,又一次負責美國“二戰”的物質儲備和生產。
巴魯克于1965年95歲高齡逝世。紐約的巴魯克學院應該是很多人始終記得他的原因。由于巴魯克小時候貧窮,大學念的是免費的政府公立大學,所以后來他一直資助他的母校紐約市立大學,除了擔任校董,還參與創辦商學院等。巴魯克學院現在包括商學院、政府學院等等,金融、投資、會計等專業在全美排名領先。
巴魯克學院繼承了巴魯克的包容并蓄的傳統:在去年的一個巴魯克講座上,筆者曾親眼目睹前任美國財政部長和現場觀眾激烈爭論。
巴魯克的經典交易案例
投資糖業公司
巴魯克在自傳中曾提到,他在華爾街交易起步的時候,多次虧損接近100%。他的第一桶金是交易糖獲勝。1897年,美國經歷了一次經濟不景氣,糖的價格和股市一起大幅下跌。在糖價已經非常低的時候,美國國會開始討論糖業壟斷問題。當時的“美利堅糖業”公司占有美國糖市場75%的份額。國會的討論包括一個議案——大幅降低糖的進口關稅,希望用南美的進口糖來降低“美利堅糖業”的市場份額。
巴魯克經過深入研究發現:第一,“美利堅糖業”公司的現金儲備巨大,即使有新的關稅增加,這個公司也可以維持它的市場地位;第二,產糖的美國中西部州在國會勢力巨大,他們在國會的辯論中明確要保護美國中西部農民的利益。于是他大舉投資,把當時所有的資產共計300美元,用10倍杠桿,買入“美利堅糖業”,并不斷加倉。最后,國會通過的糖業關稅稅率果然比預想的降幅少很多。巴魯克的這一筆糖業投資獲利6萬美元,數月之間獲利200倍。
鐵路公司股票逼倉
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美國鐵路業大整合、大動蕩的年代。以摩根財團為主的紐約銀行業希望整合美國全國鐵路網絡,而包括洛克菲勒等的實業資本則希望把美國的鐵路整合到他們旗下。當時有一家名為“太平洋鐵路”的上市公司,摩根和希爾兩大財團都希望將這個公司收歸旗下。巴魯克在該公司股價110美元左右的時候參與了做多,然后目睹雙方股權爭奪白熱化,股價從110美元上升到150美元,然后到350美元,幾個月后到了高潮,股價超過1000美元。
當時巴魯克的分析是,在全部市場的資金都在拼搏這個鐵路公司股票,股價上漲了10倍以后,不管是哪一方獲勝,另一方都將慘敗。這樣的結果會使市場流動性急劇下降;由于大量商業銀行的資金被雙方借貸,加上做空方的巨額損失,結局是市場暴跌。于是他賣出了所有鐵路公司的股票,然后做空紐約證交所其他上市公司的股票。太平洋鐵路公司爭奪戰最后的結果是兩敗俱傷,公司由雙方共同控制,股價最終從1000美元以上回到150美元多空平倉。由紐約很多上市公司股價下跌了50-60%。而巴魯克從這一個“大象打架,我來旁觀做空”的事件中獲益上百萬美元。
商品原料開采
當第一次世界大戰陰云籠罩的時候,巴魯克意識到美國需要大量商品原材料。當時全世界的硫磺主產地是意大利的西西里島,其他產地的成本很高,無法與之競爭。巴魯克找到一個從南非來到美國的工程師,讓他研究硫磺開采。這個工程師發明了一種用蒸汽注入地下,然后把硫磺氣化入管道、冷卻后開采的新辦法。利用這個辦法,可以大量低成本地生產硫磺,滿足美國的需求。同時,他買入的相關硫磺公司股票價格上漲了數百倍,而且還有大量股息收益。
巴魯克在銅、橡膠等其他商品原料的開采方面,也極力追求大批量、低成本生產,通過投資于革命性的創新企業來獲得巨額利潤。關于商品交易,他將他的成功歸功于他在紐約市立大學的政治經濟學教授Newcomb。這位教授是巴魯克的本科經濟學教授,他的市場原則非常簡單:在商品價格上升的過程中,消費量會逐漸下降,生產量會逐漸上升,這兩個過程最終會導致價格下跌;然后新一個周期開始,低價格導致消費增加、生產量降低。
咖啡交易慘敗
巴魯克提到過他最大的失敗交易是一次咖啡交易。1902年,由于咖啡價格過低,巴西政府出臺政策,限制增加新的咖啡種植園。由于咖啡的種植周期是5年,巴魯克預計到1907年咖啡的限產保價政策會開始影響價格,于是他開始大舉做多。事實上,盡管巴西政府限制生產希望拉高咖啡價格,但咖啡價格仍然不斷下跌。由于巴魯克的咖啡倉位不斷虧損,他不斷賣出其他獲利的倉位來維持咖啡的頭寸。幾個月后,他賣完了所有其他投資品種,最后被迫退出咖啡頭寸,一共損失80萬美元。這一次咖啡交易失利對他的自信心打擊巨大,他花了不少時間才恢復正常。從此,他的交易方針明確為基本面——按照商品的供求來決策,而不是相信政府對于商品市場的干預。
巴魯克的十大交易原則
經過幾十年的交易,巴魯克列出了他自認為最重要的十個交易原則,不過他也加上注釋:由于人的天性,這些交易原則經常是經歷損失后才會真的領會。
一、不要參與投機,除非這是你的全職工作;
二、 警惕理發師、美容師、侍應生或是任何其他人給你提供內幕消息和小道消息;
三、買任何證券以前,找到和這個公司相關的全部資料,包括公司管理層、競爭對手、盈利情況和成長可能性;
四、不要試圖在最低位抄底,在最高位賣出。除了騙子沒人能夠做到;
五、學會迅速承擔損失,不要希望每次都正確,犯了錯誤,越快止損越好;
六、不要買很多種股票。建議買少量幾個股票,可以跟蹤;
七、定期評估你手頭的所有投資,分析市場變化后這些股票的前景是否改變了;
八、研究稅法,獲知是否可以賣出股票獲益;
九、總是留下一部分資本在現金儲備,永遠不要投出所有的錢;
十、不要試圖投資所有領域,堅持投資你最熟悉的。
關于這些原則,他反復提到關注市場變遷的重要性,并舉了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一個投資案例。在20世紀初,歐洲最聰明的金融家族羅斯柴爾德中的一個成員決定建立一個“安全資產組合”,里面包括奧地利、德國、英國和法國四個大國的政府債券。后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奧地利和德國政府債券價值清零,其他兩個國家英國和法國的國債價值也大幅下跌。這個安全資產組合的價值下跌了80%。
巴魯克在他的自傳中曾舉例說: 英國國王愛德華6世的私人銀行家Cassell爵士說過,當我年輕的時候買賣少量股票,人們叫我是賭徒;后來我開始買賣大量股票,人們稱我是投機客;當我繼續增加交易量的時候,人們叫我銀行家。巴魯克認為世界上沒有絕對安全的投資,不管是叫投機或是賭博,他認為都是在人生中嘗試機會。他認為作為投機客或是投資者或是銀行家,重要的是觀察風險,將情感和理性決策分離。
(作者為紐約金融論壇(NYFF)聯席發起人,目前在紐約管理一個全球宏觀對沖基金,同時在多所大學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