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基金經理,曾在美國、香港地區和中國內地的證券基金業工作了21年。他曾五次獲得國內證券基金業年度和長期業績“金牛獎”,五次獲得“晨星中國”(Morningstar China)中國股票基金提名獎,其中2013年獲得年度大獎。2014年年底,張曉東辭去國海富蘭克林基金公司副總的職務,數月后,決心轉行,投身他喜歡的文化行業。幾經磨練,由張曉東擔任出品人和制片人的話劇《基金經理》終于在2016年1月19日于上海首演。
1"您在基金投資領域已經做得非常成功,為什么會想到轉行做話劇?
1995年,我在美國的一家基金公司工作的時候,就立下一個志向,此生要獲得國際基金管理行業的最高獎項晨星獎。2013年,經過17年的努力,這個目標達成了。人生痛苦的事情有兩件,一個是想要的東西得不到,一個是想要的東西得到了。得到以后就沒有了方向。
我的生日是摩羯座的最后一天,差一天就是水瓶座。摩羯座的特點是腳踏實地,水瓶座則是天馬行空,這兩種性格我都有,以至于我的同事都很難用一句話來描述我。
我做過的事情很多。大學在上海交大學的是數學,后來到浙江、福建,甚至去非洲賣過電視機,比如去了埃及、安哥拉、加蓬、津巴布韋和南非。我從13歲開始就對政治感興趣,想從政,后來研究生在美國讀的是國際政治和經濟。我當過老師,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做過院長助理。另外,我創立了兩家戶外活動俱樂部,還參與許多其他活動。
三年多前,父親去世,我開始直面生死的問題,也更多地接觸不同的宗教。在參加戶外活動的時候,隨便撿起野外的一塊石頭,可能就有一萬年的歷史。這些都提醒我人非常渺小,時間非常短暫,想做的事情就要抓緊去做。
我認為人最可貴的品質是勇氣。一個人生出來都是原創的,活著活著就變成拷貝了,以至于有時候談夢想的人都被看成是不踏實的。但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覺得苦,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度日如年。所以,我就尋找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然后專注地去做。
在我轉行做藝術的道路上,話劇只是一個入口和起點。
2"做基金經理和做導演對人的要求是不是非常不同?
非常不同。藝術是非常感性的,表達人的情緒,投資卻要抗拒人的沖動。盡管做了多年的基金經理,我實際上感性大于理性,看電影時常常會動情。
可以做一個類比,幫助金融行業的人理解影視劇行業:出品人相當于董事長,制片人相當于總經理,導演相當于投資總監,編劇相當于研究員。
一家影視劇制作公司就是一個小私募,兩三個人就可以。資金、導演和演員都到社會上去找,制作人或制片人主要做的就是整合資源。
我做藝術首先不是為了掙錢,但項目必須有商業上的合理性,起碼公司能夠自己運轉,可持續。
3"您對做影視劇有什么樣的期望?
我選擇從自己熟悉的領域開始,比如金融戲話劇《基金經理》。
我挑選主題或者說劇本,最重要的是看能不能打動自己,另外還要有社會意義,有傳播性,要做到藝術和市場的統一。
創作影視劇,也是一種創業。三年半之前,我看到小說《基金經理》的時候,有很大的觸動,希望把它改編成話劇。然后,我找到導演和小說作者,創作劇本、修改劇本……幾經磨練之后,才誕生了《基金經理》這個話劇。
我做一件事情,只要有50%的準備,就出手了。我堅定、有激情,慢慢地,有同樣想法的人就會聚攏過來。開始籌備這個話劇的時候,我公司也沒成立,沒團隊,劇本也不成熟。
我這些年的經歷,有過一些失意,也有過一些得意,這些經歷濃縮成兩句話:一、探索世界的終點,是人的內心;二、成功,就是走自己的人生路。
4"許多公募基金經理離職以后都做了私募,你有沒有過這種想法?
我辭職后,也有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兩次打電話,問我什么時候成立私募。他們打算把資金交給我打理,投資于中國股市。但是我仔細考慮一下,沒有接受。這樣做的原因在于,股市估值混亂,業績壓力常在,政府政策又比較多變,這樣的投資,于我而言并沒有太多樂趣。
相對于藝術來說,單純的投資賺錢并不讓我很心動。
很多時候,社會上會根據人的富裕程度衡量幸福,但實際上,只要你的資產量滿足了生存需求后,幸福感便與人的態度有關。我在尼泊爾旅行所看到的笑容,比在香港地區看到的多得多。所謂幸福,是人的期望與現實之間的差異造成的,現實狀況低于期望,就會感到不幸福。
5"做了那么多年的基金經理,您對現在的市場怎么看?
我現在仍然關注股票市場,不過,花的時間不多。股市的不確定因素很多,做基金經理,要面對短期考核,比如一年,是很難的。現在的中國經濟和股市都處于非常狀態,難以預測。
我自己投資未上市的公司,也投資香港的股票,買的有些股票也賠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