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琴,白 航,馬文清,李翠梅
(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血液科,云南 昆明 650032)
急性白血病化療致粒細胞缺乏的臨床護理
劉明琴,白 航,馬文清,李翠梅
(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血液科,云南 昆明 650032)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化療致粒細胞缺乏的臨床護理方法. 方法:選取2014-02/2015-02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化療致粒細胞缺乏的患者62例作為研究對象,按護理方式的不同,將接受常規護理的患者作為對照組(n=31),將接受綜合護理干預的患者作為觀察組(n=31),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統計對比. 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3.55%)高于對照組(77.4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6.45%)低于對照組(19.3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對急性白血病化療致粒細胞缺乏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可降低醫院感染率,促進患者的康復,值得臨床推廣.
急性白血病;粒細胞缺乏;綜合護理干預
化療是急性白血病治療的主要手段,經化療藥物治療后,其白細胞水平明顯下降,中性粒細胞<1.0×109/L,常會出現發熱、感染等癥狀,該時期被稱為粒細胞缺乏期,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 由此,本研究對急性白血病化療致粒細胞缺乏患者開展綜合性護理干預,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02/2015-02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化療致粒細胞缺乏的患者62例作為研究對象,按護理方式的不同將本組患者分觀察組(n=31)和對照組(n=31),觀察組患者中,男18例,女13例,年齡10~72(平均45.3±2.3)歲;病程(4.3±1.4)年. 對照組患者中,男19例,女12例,年齡11~72(平均46.8±2.4)歲;病程(4.5±1.6)歲.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如年齡、性別構成、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治療及護理,根據患者的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用藥期間密切觀察患者有無感染發生,一旦發現異常,需及時進行處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包括:①心理支持,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講解化療相關知識,積極與患者交流,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與鼓勵,必要情況下舉成功案例,幫助患者樹立良好的自信心. ②病情監測,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特別是體溫變化,每隔4 h監測1次,對高熱患者給予物理或藥物降溫,指導患者多飲水;伴寒戰癥狀時需注意保暖,并及時補充電解質. ③用藥護理,嚴格遵醫囑按時、按量服用抗菌藥物及升白細胞藥物. ④導管護理,化療期間需進行置管穿刺引流,此時需進行導管護理,密切觀察導管是否脫落、堵塞,一旦異常需及時處理;同時穿刺部位勤換藥,注意有無紅腫現象,若導管外漏,需及時更換正壓接頭[2]. ⑤口腔護理,定期進行口腔清潔,每日檢查口腔有無出血、潰瘍發生,同時觀察咽部感染情況,以便對癥處理. ⑥飲食護理,選擇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纖維食物,進食困難者采取靜脈營養支持的方式,伴嘔吐癥狀者可給予止吐藥物.
1.3 評價指標 療效判定標準[3]:顯效,治療后,白細胞計數>1.0×109/L,無發熱、感染癥狀;有效,治療后,白細胞計數>1.0×109/L,患者發熱、感染癥狀較治療前有所改善;無效,治療后,白細胞計數<1.0×109/L,患者發熱、感染癥狀較治療前無明顯改善. 治療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效果分析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臨床效果分析[n=31,n(%)]
aP<0.05vs對照組.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分析 觀察組1例感染,1例伴口腔黏膜潰瘍,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45%,對照組3例感染,3例局部口腔壞死性潰瘍,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9.3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白血病在臨床較為常見,主要癥狀有發熱、貧血、出血、感染等,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化療是治療該病的主要手段,但在殺滅白血病細胞的同時,可導致骨髓抑制,粒細胞缺乏,進而增加感染率[4]. 因此,對化療導致的粒細胞缺乏癥患者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是非常重要的[5].
本研究在常規用藥治療及護理基礎上開展綜合護理干預,其是一種全面化、系統化、人性化的護理模式,充分體現了“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服務理念[6-7]. 在綜合護理過程中,根據患者的病情針對性地進行護理干預,包括心理護理、用藥護理、口腔護理、導管護理、飲食護理等,可獲得良好效果[8-9]. 本研究發現,觀察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綜合護理干預的應用可促進患者的康復,且不良反應少,與文獻[10]報道一致. 綜上所述,急性白血病化療致粒細胞缺乏患者中應用綜合護理干預可取得良好效果,促進患者恢復,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1] 劉 苓,孫銘楠,張秀麗,等. 綜合護理在急性白血病化療致粒細胞缺乏39例中的應用[J].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5,24(16):145.
[2] 宋 琳. 急性白血病化療致粒細胞缺乏的臨床護理[J]. 基層醫學論壇,2013,17(15):1933-1934.
[3] 陳 潔,逯秀玲. 對急性白血病患者行鞘內注射的觀察與護理[J]. 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3):1238-1240.
[4] 張 萍,李 娟,周望梅. 急性白血病患兒維持治療期的延續護理[J]. 護理學報,2015,22(4):44-46.
[5] 趙玉濤. 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療中的應用[J]. 轉化醫學電子雜志,2015,2(1):147-148.
[6] 蔡 瑋,吳智絢,孫 丹,等. 急性白血病患兒化療后中性粒細胞缺乏性腸炎的護理[J]. 護理學雜志,2015,30(3):31-32.
[7] 白艷玲,李武平,劉 冰,等. 急性白血病粒細胞缺乏80例感染因素調查分析[J]. 齊魯護理雜志,2012,18(36):32-33.
[8] 唐曉文,歐陽建,周 民,等. 國產與進口鹽酸萬古霉素治療急性白血病患者粒細胞缺乏合并感染療效比較[J]. 中華血液學雜志,2011,32(9):632-633.
[9] 陳 芬,姚 彤,羅新輝. 兒童急性白血病化療后骨髓抑制期感染的臨床分析[J]. 新疆醫學,2013,43(2):20-22.
[10] 李玉巧,李麗萍,羅國楨. 老年急性白血病化療后合并醫院感染79例臨床分析[J]. 中國醫療前沿,2013,9(12):68-69.
2095-6894(2016)09-69-02
2016-08-06;接受日期:2016-08-22
劉明琴. 本科,主管護師. 研究方向:血液病護理. Tel:0871-63638055 E-mail:249378101@qq.com
R473.7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