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摘 要:現代科技走進千家萬戶,教育手段的更新速度日新月異。電子白板運用于教學,在創設情境、突破難點上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以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再見了,親人》為例,敘述如何利用電子白板幫助學生突破情感理解的障礙,并最終領悟戰火紛飛的年代中朝人民建立的深厚情誼。當然,對于電子白板的使用切忌喧賓奪主,不可迷失在天花亂墜的圖片中而沖淡了文本內容。
關鍵詞:突破難點;情感;多媒體;課堂
電子白板引入教室,體現了當下國家對教育事業的投入與支持。特別是對于小學生,面對55寸的大屏顯示器,盡管許多城市家庭的孩子對于電腦已經不再陌生,但是他們的激動和興奮是不言而喻的。當然,老師也都對這個“能說會道”的大黑板充滿了期待。
教室內的電子白板結合了多媒體電腦和投影機等功能,書寫、畫圖、批注重點,可以說是小菜一碟;使用或編輯豐富多彩的電子課件,變得簡單方便;訂正學生錯誤的試題變得具體形象??傊?,電子白板對于傳統教學是一種革命性的改變,它對教學的幫助不是三言兩語所能概括的。
如此神奇的現代化科技產品,操作起來并不困難。只要你有基本的電腦知識及課件處理能力,一切就會變得得心應手。別說,它還真在我的課堂上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使我的語文課繪聲繪色,妙趣橫生。
記得那是我在上五年級下冊《再見了,親人》這一課,一談到這篇課文,頭一次帶高年級語文的我還真感到棘手。文章離學生的生活太遠,情感包袱太重。如何讓學生去理解朝鮮阿媽妮為了救志愿軍戰士而舍棄了自己的小孫孫的偉大情懷?如何讓學生去接受與他們年齡相仿的小金花在失去母親后,突然變得異常堅強無畏的情感轉變?……這種種疑云對于孩子甚至我來說都是一個難以跨越的情感障礙。于是,我翻閱了抗美援朝戰爭的資料,結合本課的寫作特點為學生展示了一堂別開生面而又飽含深情的閱讀故事課。
課堂一開始,我節選了半分鐘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征的視頻。視頻伴著嘹亮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軍歌》,很快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孩子們質疑:這些戰士是誰?他們意氣風發地要去干什么?猜測無果后,另一段視頻出現,并且配上畫外音:“1950年10月25日,我中國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與朝鮮人民并肩作戰,抗擊美國侵略者,在戰斗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這不足兩分鐘的開場一下子把孩子們拉入了戰火紛飛的戰爭時期,孩子們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了,他們想知道這其中發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于是又一段舒緩的音樂響起,我伴著音樂深情朗誦課文。
這兩段視頻和音樂多虧了電子白板的“友情客串”,當然它的精彩表現還在后頭。
這篇文章在寫作上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征,就是前三段以敘事抒情的方式介紹了志愿軍戰士分別與阿媽妮、小金花和大嫂告別。課文用了三個自然段來敘述這三個人物,這三段的開頭都是祈使句,結尾又都用上了反問句。為了讓孩子們注意到這種寫作特點,我將這三段文字出示在課件中,讓一位學生上黑板用手指在文本上圈畫出相關句子。這雖然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但是能在“黑板”上做這種神奇的涂鴉,著實吸引了孩子,也加深了他們對文本的研讀。
雖然隨著對文本的深入學習孩子們都被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誼打動了,但這血濃于水的深情是從哪來的,孩子們在情感上的困惑還是不可避免地產生了。
于是又一段簡短的視頻把孩子們帶到了那個久遠而又不堪回首的年代:
師:那就讓我們穿越時光,一起回憶五十多年前發生在朝鮮戰場上的一幕一幕可歌可泣的感人鏡頭吧。
播放《英雄兒女》電影片段,字幕:抗美援朝戰爭中,我國先后出兵130余萬人。14萬英烈的忠骨永遠留在了朝鮮的土地上。這其中有邱少云、黃繼光、楊根思、毛岸英……
師:同學們,有14萬的英骨永遠留在了朝鮮這塊土地上。我們知道那么多的名字,正如你們所說……他們就這樣浴血奮戰,和朝鮮人民共同戰斗。我們共同生活學習幾年就有那么深的感情,你說在這生死與共的相處中,他們的感情又會怎么樣?最后一批志愿軍戰士將要離開這片土地,此時他們的心情又會如何呢?
拿起書來一起讀一讀課文的最后一段吧:“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列車呀,請慢一點兒開,讓我們再看一眼朝鮮的親人,讓我們在這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
這一課就這樣在飽含依依不舍之情的話語中結束了,我想她留在孩子們心中的烙印是刻骨銘心的,這深厚的人間真情必將影響孩子們將來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最后,我想說電子白板是多媒體教學的一種,它們在教學中幫助我們挖掘文本,拓寬資源,創設情境,使課堂情趣盎然、生動活潑。在此我也要給大家提個醒,多媒體的使用并非越多越好,應用在必要時,用在該用處。衷心地希望大家能在電子白板等現代教育技術輔助下獲得更多的收獲,能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插上科技的翅膀,變成孩子們流連的芳草地。
參考文獻:
董靜華.電子白板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青年文學家,2013(06).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