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玲++李桂杰
摘 要:兒童閱讀,要讀優秀的文學作品,讀適合兒童的作品,這樣才能保證兒童文學作品正面價值的有效發揮。對于需要進行文學啟蒙的兒童,文學閱讀要從興趣入手,要重視情感的體會和交流,要關注想象在閱讀過程中的創造作用,還要真正做到以兒童為主體,讓兒童真正體驗到屬于自己的閱讀生活。
關鍵詞:兒童閱讀;作品選擇;指導策略;“無為而治”
我們討論兒童閱讀,主要是針對兒童的文學閱讀,換言之,就是討論兒童文學教育的問題。實現兒童閱讀的價值,關鍵是要落實一個“讀”字,即讀什么和怎么讀。
一、讀什么
文學作品有高低好壞之分,這是不用懷疑的。我們討論兒童文學教育,追求的是發揮兒童文學作品的正面價值。這便涉及讀什么的問題。
1.要讀優秀的文學作品
怎樣的文學作品是優秀的?一看作品是不是經典。經典是文化,經典是文明,經典是人類生命智慧的結晶。優秀文化在很大意義上是靠經典來承載的。兒童文學教育承載著對傳統文學經典的文化傳承,同時還承擔著對新經典的發現。所以,兒童閱讀,不可不讀經典。在此要指出的是,流行與經典不是一回事,流行的不一定是經典,經典的也不一定流行。我們可以將《哈利波特》看成新經典,卻很難承認《阿衰》是新經典;能作為優美的語言典范的現當代美文可以歸入經典的行列,那些充斥市場、包裝精美的嘩眾取寵之作卻不一定能與經典沾上邊。二看文學作品的作者是不是有高尚的“文品”。一個作者的人格決定了他的文學風格?!把詾樾穆暋保灾掀?,必先有心之高潔。一個有豐富的精神生活的作家,才能寫出精妙的文字。他的作品絕大多數都是具有“詩的風格”的優秀之作。
2.讀適合的作品
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對于具體的閱讀者而言,并非所有優秀的作品都能深入人心。杜甫的詩和李白的詩都是經典之作,有人愛讀杜甫,有人愛讀李白,或者青少年時愛讀李白,到了中年后更喜歡杜甫。發揮文學閱讀的積極作用,讀適合的作品十分重要。對于兒童,更是如此。文學閱讀能否觸動情感,能否引起兒童的共鳴,作者、作品能否與兒童心心相印,是判斷是否適合閱讀的關鍵。一個三年級的孩子,是給他推薦《馬小跳》,還是推薦《冰心作品精選》,參照的標準只有一個——合不合適。是否適合兒童閱讀,必須關注兒童自身的閱讀興趣傾向。再怎么被公認為優秀的作品,如果兒童不感興趣,作品的價值同樣得不到體現。
二、怎么讀
兒童文學閱讀價值的實現并不完全是自能自動的,所以有必要討論讀法的問題。
1.怎樣開始文學的閱讀
對于需要進行文學啟蒙的兒童,文學閱讀要從興趣入手。大量實踐和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兒童閱讀的起步階段,最符合兒童興趣的文學閱讀是詩歌和故事的閱讀。而兒童詩閱讀,因為從形象到節奏韻律都契合兒童心理和生命節奏,閱讀的過程就是兒童自我發現的過程,所以尤其要重視——這也正是目前兒童閱讀容易被忽視的內容。從詩歌閱讀入手,文學閱讀便是一件順理成章的、幸福的事情。
2.重視情感與想象
兒童閱讀,尤其是課堂上的文學閱讀,或者是師生共讀,一定要清楚文學是通過情感碰撞發揮教育作用的。文學閱讀是一個審美的過程,審美創造總是由情感驅動的。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捧讀文學作品,最敏感的就是我們的情感世界,有時達到了忘我的境界,將作者、作品的情感與自己的情感融為一體了。兒童文學閱讀必須要有真實情感的投入,必須注重情感的交流。教師經常會組織開展班級讀書會活動,真正深入學生心靈的交流內容,總是與情感體驗緊密相關的內容。例如,閱讀《夏洛的網》,正如封面上的推薦詞所說的:“擁有一冊,感動一生”,“感動”正是讀者閱讀時最鮮明的情感體驗。組織閱讀交流時,如果繞過閱讀時豐富而鮮明的情感體驗來談故事主人公的所作所為和精神境界,學生就會覺得隔膜了。
文學閱讀講究想象,這是因為文字與意象之間的溝通靠的就是想象,從再現想象到創造想象,是讀者完成文學作品的再創造和自我建構的不二選擇。成熟的讀者在文學閱讀時運用想象,以達到自能的狀態;而學習文學閱讀的兒童,需要經歷一個他人引導、喚醒和自我印證的過程,才能逐漸達到不著痕跡地運用想象,提升文學閱讀的質量。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在引導孩子們進行文學閱讀時要創設情境,要將文字在頭腦中轉換成畫面或場景。閱讀詩歌類作品是這樣,閱讀故事類作品也是這樣。
3.重視“無為而治”
文學教育是一種作用于閱讀主體情感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兒童閱讀從興趣入手,最終要養成閱讀的習慣。這種習慣的養成靠的是閱讀實踐本身,所以兒童閱讀強調“無為而治”。這種“無為而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本質上講,文學閱讀是一種個人的行為,具有一定的私密性。所以,更多的時候,面對兒童閱讀,我們要做到:“放了小孩,就讓小孩安靜地讀讀書,別吵。”(2)因為兒童是成長中的人,所以兒童閱讀在某種程度上需要科學的管理和引導,但這種管理和引導,重點應該放在“服務”上。(3)兒童閱讀也有一個層次的提升問題,比如從單純的興趣閱讀到批判閱讀,從興趣單一的閱讀到范圍廣泛的閱讀等。如何逐步提升兒童閱讀的層次,同樣要重視“無為而治”,用作品本身來說話,而不是教師來牽引。(4)關于讀書,歷來推崇古訓“不動筆墨不讀書”。兒童閱讀當然也涉及讀寫互動的問題。兒童閱讀中的讀寫互動,要遵從兒童的內心需求,不要將兒童閱讀等同于語文課堂上的閱讀教學,也不能把兒童閱讀變成閱讀教學的附庸。當兒童在閱讀過程中有了表達的欲望時,就讓他們自由地、盡情地表達;當他們只愿沉浸于靜靜地讀和思的境界中時,不動筆墨又何妨呢?我們鼓勵兒童與閱讀相關的表達,這種表達要直接變成兒童的“成功體驗”,要用欣賞的目光去激勵、激發。
參考文獻:
陳蕊.小學生在家庭中的兒童文學閱讀活動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4(05).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