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林
摘 要:新課程改革要求小學教育要以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為核心目標,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給廣大教學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戰,只有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和學生智力發展特點,才能進行有效創新,將數學教學與日常生活緊密連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熱情,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分析和研究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改變傳統過于強調理論知識傳授的教學模式,將學習和日常的社會生活進行有機結合,幫助學生提高獨立思考能力和獨立學習能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勢必成為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未來數學教學發展的新方向。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產生的背景
在傳統的小學教學觀念中,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向學生傳授數學理論知識,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缺乏實踐的引導,對數學學習逐漸失去興趣,認為數學學習與日常生活毫無關聯,學習熱情嚴重缺乏。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以及新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有關教育部門、學者逐漸意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意識到數學教學工作中生活情境的重要性,并逐漸把教學生活化引入小學基礎數學教學活動中來。
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模式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教師要幫助學生發現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通過對生活中各種事物和現象的觀察、分析,從對周圍事物的感悟以及日常生活經驗中學習數學概念、理解數學理論知識,并體味到數學的樂趣與作用,充分體會數學的趣味性與實用性,發掘數學學習的價值。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數學的實用性能,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利用已學習和掌握的數學知識、數學概念,通過實踐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數學理念的理解和應用,真正實現“讓數學走進生活”,實現數學生活化。此種方法不僅能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熱情,還能讓學生在社會生活實踐中提高數學應用水平。
總之,數學作為人類發展進步的基礎學科,對國民經濟生產建設和人類精神文明建設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數學的學習貫穿了從小學到高中的整個學習過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所有數學教育工作者以及有關機構都應當高度重視數學教學發展創新工作,將教學生活化充分融入各階段的數學教學工作中,進一步提升數學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盧蘇園.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淺析[J].教育,2014(36).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