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庸標
《信息技術教育與各科教學的整合研究》是我校所立的一項市級課題。課題組成員通過近幾年的研究,體會到在教學中合理科學地運用多媒體,可以把靜止的、呆板的文字,全面轉化為鮮明的視覺、聽覺、動感形象,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論述。
一、充分發揮網絡的作用
教師上課前,布置預習題,讓學生自己上網查資料,既可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又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如,學完《珍珠鳥》一文后,讓學生自己更進一步體會“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話的含義。學生主動在網上查閱相關資料去理解。課堂上,學生說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某大型公司的一個清潔工,從事著一個容易被人忽視,被人看不起的工作,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卻在一個晚上公司保險箱被竊時,與小偷進行了殊死搏斗,事后,有人問他這樣做有什么動機,他卻說,每次公司總經理從他身旁經過時,總會不時地贊美他:“你掃的地真干凈!”一句簡簡單單的話,就使這個員工受到感動,勇于獻身公司。從學生講的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學生真正理解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二、多媒體使用恰當,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近年來,在教學中我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收到較好的效果,如,在講《桂林山水》一文時,就較好地運用了多媒體。“桂林山水甲天下。”那里的山美、水美,簡直天堂一般,但絕大多數學生沒去過那里。如果教師唱獨角戲,學生就根本感受不到美如畫的桂林山水。為了讓學生能欣賞到桂林風景,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感情,我從網上收錄了相關的桂林山水介紹的文字、圖片和視頻,制作了聲圖并茂的課件。課上,通過多媒體,將一幅幅桂林山水的美景展示在學生面前,達到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的效果。
三、運用多媒體,使教學更直觀有效
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課文內容,制作不同的場景、對象,在課堂40分鐘內,可騰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練習,并可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保持學生的新鮮感,使他們不至于因為不斷重復同樣的內容而感到厭倦。如,教生字“日”學時,將其制成課件,通過多媒體,播放“日”字的演變,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中就掌握了這個字的音、形、義。
四、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時要注意的問題
(1)不要喧賓奪主。氣氛渲染太濃了會轉移學生注意力,因此,要適時恰當地使用多媒體,達到教學目的;(2)能用則用,不用就不要勉強用。無需每課都要使用多媒體教學;(3)使用多媒體教學時,要有適當的板書。如果一節課下來黑板上沒有一點痕跡,可能學生對所學的內容也沒有印象。
因此,在教學中,適時恰當地使用多媒體,能增強視覺動感,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思維活躍,情緒高昂,對學習產生興趣,更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因此,信息技術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有助于學生更有效地學習,能使學生在學習中不僅看到“部分”,也能看到“整體”。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信息技術在各科教學,尤其是語文學科的教學中,越來越體現出其優越性,如果在語文教學中,能夠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努力探索信息技術教育與語文教學的結合點,就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