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中銀
對教師的情感管理是學校管理中的重要方式,對教師教學工作效率的影響較大。因為每一項工作效率的提高都依賴于教師積極的情感投入,積極的情感能調動人的巨大潛能,使其積極參與到具體的工作中,做出一般情況下不能做出來的事情。而消極的情感不但會影響教師的工作態度,而且會打擊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嚴重降低教學效率。學校管理者如果依靠制度甚至控制來管理教師,或者依靠一些物質手段激勵教師,那是不夠的。作為學校管理者,應考慮到教師的感情態度,通過制度并結合情感來管理教師,與教師進行思想溝通與情感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學校管理者如果不能如實地了解和掌握教師的思想情況和心理特點,僅僅依靠制度來管理,那只能是在形式上“管人”,久而久之,就會形成部分教師當面一套,背后一套。所以學校管理者在現代教育管理中一定要注重情感管理,隨時隨地觀察了解,分析、研究教師的心理變化,根據教師的心理特點和心理狀況實施管理。
管理者在實施具體的管理過程中實行情感管理,被管理者就會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只有在輕松、愉悅的情感狀態下,教師才會心情舒暢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之中。相反,具有消極情感體驗的教師就會對領導若即若離,對工作不負責任,對學生冷若冰霜,對學校發展漠不關心,這樣的教育工作效率必然低下。如何通過情感管理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呢?
一、熱情熱心,真摯待人
在對教師的情感管理中,學校管理者對教師的感情要真,對教師要真誠而熱情,讓教師感覺到你的親切感。其實管理者與教師在情感上是緊密聯系的,你出言不遜,他會怒目而視;你不冷不熱,他就若即若離。這就需要學校管理者對教職工充滿熱情,以情感人,以親切的態度與教師進行情感上的交流、思想上的溝通,這樣才能打開教師的心扉,教師才會與你真心交流和溝通,從而產生情感共鳴,得到工作上的支持。只有這種發自內心的感情,才能讓教師愛崗敬業,潛心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提高自己的教學和工作效率。
二、相互理解,融洽親情
學校管理者和教師之間只有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相互理解,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形成融洽的親密關系。在生活中,有時教師會遇到不順心的事,難免會影響到工作,在工作中,或許因為工作安排不恰當,也許發一點牢騷,遇到這種情況,這時學校領導要冷靜分析原因,如果教師是家庭生活中遇到了麻煩,管理者要幫助教師解決,讓教師走出困境。又或者是管理者自己的失誤所造成的原因,這就應主動向發牢騷的人承認錯誤,千萬不要護自己的短,應當勇于自我批評,從而改善錯誤。總之,當教師有了心理負擔和壓力時,此刻管理者應該以積極的心態去了解和幫助這些教師走出困境。
三、理解關心教職工
俗話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學校管理者在日常生活中,假如能恰當地將情感融入其中,可以縮短與教師之間的心理距離,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就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和氛圍,以此提高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管理者對教師的家庭狀況、性格特點、個人興趣愛好、業務能力、工作態度、生活習慣等方面要有深入而全面的了解,全面掌握教師的思想動態,急教師所急,想教師所想,對教師生活和工作關懷備至。常言道“人無全人”,對教師工作不求全責備,不吹毛求疵,同時允許教師犯錯誤,要讓教師在錯誤中提高自己。
四、建立完善的評價制度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因而很多學校對教師的評價往往只是盯著學生的學習成績,評價教師的優劣也僅僅只是看學生的考試成績,忽視對教師的綜合評價,這樣就造成教師心理的不平衡。因此不要單純地把學生成績作為評判教師能力高低的唯一依據,還要從學生的身心和其他方面能力的發展來綜合評價教師。
五、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
學校管理者應從學生整體發展和教師的綜合情況來考核教師,因此,學校應建立起一套科學而完善的管理制度,各項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考評時做到公平、公正、公開操作,讓教師有一個公平合理、有序的競爭環境,這樣才能營造和諧的校園人際氛圍,從而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
六、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心理環境
學校要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心理環境,讓教師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愉悅而舒適地工作。學校工會要利用一些節日,組織開展一些健康有益的集體活動,如教職工運動會、“三八”節茶話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豐富教師的業余生活,為他們提供交流的機會,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總之,管理者只有通過情感管理,為教師營造輕松和諧的工作環境,同時主動為教師排憂解難,推行人性化管理,改革不合理的管理制度,把對教師的要求及對他們的理解、關懷緊密結合起來,盡可能為他們創建輕松愉快的工作環境和心理環境,才能激發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