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輝,張立賢,王海洋
(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滿族自治縣民族醫院,吉林 四平 130700)
腦外傷硬膜外血腫患者的臨床治療分析
楊金輝,張立賢,王海洋
(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滿族自治縣民族醫院,吉林 四平 130700)
目的:探討臨床對腦外傷硬膜外血腫患者的治療方法及效果. 方法:選取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滿族自治縣民族醫院2011-03/2015-03收治的腦外傷硬膜外血腫患者57例作為研究對象,A組(n=27)在全麻下接受開顱硬膜外血腫清除術處理,B組(n=30)接受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評估該兩種手術方案的治療效果. 結果:①根據GCS標準判定療效,B組總治療有效率占86.7%(26/30),相比A組的51.9%(14/27)顯著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②術前,兩組的Barthel指數評測結果經軟件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B組評測結果(75.3±5.0)分,相比A組的(61.8±4.3)分顯著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準確掌握腦外傷硬膜外血腫患者的手術指征,及時實施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對優化預后、避免患者死亡效果顯著,應加強推廣.
腦外傷硬膜外血腫;治療方法;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效果
硬膜外血腫在目前神經科臨床上相對常見,其致因主要與各種腦外傷有關,可導致硬腦膜與顱骨交界處動脈血管破裂,并在動脈壓升高、顳骨與顳部硬腦膜分離的影響下引發急性出血癥狀,倘若治療不及時,非常容易給患者帶來重殘甚至死亡的風險[1]. 本研究在保守治療的前提下,對57例患者行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與傳統開顱手術治療,以更好地加強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滿族自治縣民族醫院對該病的綜合治療水平,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滿族自治縣民族醫院2011-03/2015-03收治的腦外傷硬膜外血腫患者57例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31例,女26例,年齡35~64(平均47.3±3.2)歲;包括車禍致傷24例、高處墜落致傷16例、摔傷8例、重物砸傷6例及打擊傷3例. 以隨機分配法為標準進行分組對比,A、B組間的性別、年齡等普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傷后48 h 內到院治療;②經頭顱CT等檢查確診;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 GCS)[2]評測結果3~14分.
1.3 排除標準 ①伴心肝腎肺疾病;②凝血功能異常;③精神障礙;④伴其他腦部器質性病變.
1.4 方法 入院后,向A、B組患者提供降顱壓、持續監護和止血劑等常規治療. 在此前提下,A組接受開顱硬膜外血腫清除術處理,即在氣管插管全麻后,根據血腫灶選擇相應的體位和切口位置,常規開顱將血腫塊清除,充分止血,將骨瓣翻開后,選取腦壓板經硬膜外剝除血腫,觀察有無活動性出血,并根據需要給予電凝止血. 對硬腦膜進行懸吊,常規處理死腔和止血后,給予導管留置、骨瓣復位和縫合等處理. B組接受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①局麻后,利用顱腦CT定位患者的血腫灶,并利用電鉆標靶,將腦內血腫塊位置視為靶心;②保持一次性顱內血腫穿刺針與顱骨成90°,穿刺至血腫腔室,經側孔導出腔內液體,再取適量沖洗液多次清洗腫塊固態部分,待流出液體呈清亮色停止;③注射血腫液化劑,以溶解腫塊固態部分,從而方便開放引流[2];④術畢,按常規標準對患者血腫腔進行3~4次/d沖洗.
1.5 療效評價標準 根據GCS標準[2-3]判定療效,包括良好、中殘、重殘、植物生存與死亡5項. 同時通過Barthel指數評測其術前與術后的生活自理能力.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顯示,B組總治療有效率占86.7%(26/30),相比A組的51.9%(14/27)顯著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aP<0.05vsA組.
2.2 Barthel指數評測情況 術前,兩組的Barthel指數評測結果經軟件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B組評測結果(75.3±5.0)分,相比A組的(61.8±4.3)分顯著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的Barthel指數評測情況,分)
aP<0.05vsA組術后.
硬膜外血腫是指在硬腦膜至顱骨內板中間處發生的一類血腫,在外傷性顱內血腫中,其發病率約占30%[4],且多呈急性和亞急性起病,對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影響極大. 目前臨床針對該病的治療多以外科手術為第一選擇,傳統全麻開顱硬膜外血腫清除術在臨床上的應用已有大量報道[4-5],其利于術者在直觀下操作,對血腫具有良好的清除與止血效果,但手術時間久、恢復遲,患者術后極易引發肺部感染等并發癥,因此限制了其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
近年隨著微創醫療水平的日臻成熟,以及醫學界對硬膜外血腫的病理機制與治療原則了解的不斷深入、全面,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也被逐步用于該病的治療中,且大量臨床實踐表明,該微創技術對血腫的清除更徹底,止血也更充分,而且具有操作簡便、創傷小及康復快等特點,另外,該手術在局麻下完成,對人體微循環功能的影響也相應減輕[6]. 李世中[7]研究對100例實施上述兩種術式治療的腦外傷硬膜外血腫患者進行隨機分組試驗,表示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一般僅需15~41 min即可完成對血腫的清除,手術時間短,對爭取搶救時機具有優勢,總有效率達到88%. 本研究中,B組經該手術治療后,其總治療有效率達到86.7%,與相關資料基本相符[7-9]. 同時,通過對其Barthel指數進行評測和記錄,顯示B組在此方面也有顯著改善,這充分說明早期采取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對該病患者進行治療是可行的,但需注意的是:①術中操作應避免用力過度,對于微細血管應仔細辨認,以確定是否有活動性滲血點;②若術中遇到組織粘連緊密的情況,可無需剝離,以防增加出血灶;③傷后6~12 h一般被認為是行該微創手術的最佳時機[10],臨床一旦證實病情,宜盡早實施手術,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改善預后.
綜上所述,準確掌握腦外傷硬膜外血腫患者的手術指征,及時實施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對優化預后、避免患者死亡非常有效,應加強推廣.
[1] 朱 彬. 60例腦外傷硬膜外血腫的臨床治療分析[J]. 中國保健營養,2015,25(15):135.
[2] 林明劍. 腦外傷硬膜外血腫患者62例的臨床治療分析[J]. 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5,2(23):4723.
[3] 劉獻玲,張天霞. 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65例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臨床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2012,7(19):153-154.
[4] 阿布都外力·馬拉阿西木,阿曼江·阿吉,努爾拉·艾拜都拉. 腦外傷硬膜外血腫52例臨床治療分析[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13(14):99,96.
[5] 楊文凱. 60例腦外傷硬膜外血腫的臨床治療分析[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電子版,2014,2(7):109.
[6] 駱榮軍. 腦外傷硬膜外血腫60例臨床治療分析[J]. 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5,2(32):6598-6599.
[7] 李世中. 腦外傷硬膜外血腫100例臨床治療[J]. 臨床醫學,2015,35(1):83-84.
[8] 趙廣濤. 硬膜外血腫的臨床治療及經驗總結[J]. 中國衛生產業,2013(23):40,42.
[9] 趙長地,劉紅軍. CT定位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顱內血腫120例臨床分析[J]. 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1,16(7):425-426.
[10] 鄭真發,袁玉麟,鄭 超,等. 56例腦外傷硬膜外血腫的臨床治療體會[J]. 求醫問藥,2012,10(8):511.
2095-6894(2016)10-55-02
2016-09-10;接受日期:2016-09-27
楊金輝. 大專,主治醫師. 研究方向:腦外. E-mail:yangjinhui5733@sina.com
R651.1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