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沭陽縣胡集實驗小學 鄭榮虎
?
讓國學教育成為啟蒙兒童心靈的心燈
江蘇省沭陽縣胡集實驗小學 鄭榮虎
【摘 要】
【關鍵詞】
小學語文 國學教育 教學 兒童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越來越密切。但在一定程度上,中國的根基文化受到了西方暗流的影響,其亮點也隨之暗淡了下來,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因此,國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就體現了出來。國學,包含著中國古代幾千年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想和哲學等等,在語文教學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為了中國文化的一枝獨秀以及學生思想的健康發展,我們必須把國學教育嵌入到現在的語文教學中。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教授的就是拼音,再由拼音引出漢字。漢字有著五千年的歷史,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和草書等階段,可以說它見證了中國各個朝代的變遷,在國學教學中必不可少。作為語文教師,特別是小學啟蒙教師,更有責任和義務讓學生學好漢字,從而領悟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將漢字的演變過程展現在學生眼前。例如,“門”字的甲骨文和它的繁體字“門”很相像,如同兩扇帶有把手的門一樣。和學生這么一解釋,學生記住的就不僅僅是文字表面上的變化,同時還有文字的內涵。對象形文字、形聲文字的學習也有著促進漢字教學的作用。例如,“學”的繁體字是“學”,從造字的意義著手可以這么理解:上半部分的兩邊是兩只手,意思是合理辦學;中間的“爻”則是讀音;下半部分的“冖”表示房子,“子”在房子里讀書。所以“學”的本意是學習。學習不僅僅是在課堂,漢字的書面要在平時培養。教師可以在每周專門安排一節課,規范學生的漢字筆畫、偏旁部首、漢字骨架等等。
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們會有這樣發現,比起一般的課文閱讀,教師更注重那些古詩詞和名言警句。這些古詩詞既有抒發內心情感的,也有描寫山水風景的。雖說風格各異,但這些詩詞卻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將當時的人文科學、社會環境等知識囊括在內。這也是教師為何注重古詩詞的原因。例如,蘇教版三年級語文教材《古今賢文?勸學篇》中的“長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勝古人。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若使年華虛度過,到老空留后悔心……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在了解到詩人想表達的內容后,學生將能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古詩詞因自身所包含的知識繁多,在國學教育中便也起到了知識傳承的作用。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應當帶領學生身臨其境的閱讀并理解這些經典,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理解為何以及如何立于世間。由此可見,對于經典古詩詞的鑒賞,在國學教育中必不可少。
當今社會,人人都秉持著“有錢使得萬年船”的思想,功利主力盛行使得文化衰落。因此,青少年的教育也出現了問題。過分的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導致了青少年人格的扭曲。我們并不否認思想道德課的積極作用,也不否認高科技下的心理咨詢的近乎完美的功效,但我們不能將中國五千年的傳統美德拋之腦后。作為發揚中國傳統美德的媒介,國學教育對培養學生優秀的人格品質有著關鍵性的影響,學生的素質在國學教育的潛移默化的作用下會得到升華。例如,李毓秀的《弟子歸》一書,有利于塑造學生優秀的行為習慣。《弟子規》中所說的“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稱尊長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凡出言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就是來提醒,作為學生,一定要像書中所說的這樣,來規范自身的行為素質。“百善孝當頭”,因此孝是第一,首先是要尊敬父母,尊敬長輩。再例如,梁啟超對《論語》《孟子》的評價是:“這兩部著作匯集了中國人兩千年的智慧的結晶,并引領著中國人民的走向。”孔子與孟子在這兩部著作中所表達的偉大的思想已流傳至今,并被廣大人民作為共識。
現如今,獨生子女的比例占大多數,因為是家中的唯一子女,所以個性通常會很突出,當然缺少兄弟姐妹的相互影響和相互競爭,獨生子女也會便顯得更加自我,做事會很隨心所欲。作為教師,不能只是一味的宣揚現代文明,國學教育的目的就是帶領學生敲開傳統文化的大門,去欣賞門后的精彩紛呈的世界。 《弟子規》中的“凡出言,信為先。”等警世名言在今天依然有著很大的影響力。作為教師,應該把這些效仿至今的為人處世之道傳授給莘莘學子,讓他們能頂天立地的做人。當然,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仍要注意提醒學生,有些事情并不適合他們,例如,當遇到搶劫案的時候,小學生挺身而出,這是一件相當危險的事,見義勇為可取,但不能見以不為,更不可見以亂為。上述情況中,在場的小學生可以去周圍呼救,切記,不可將自身安全置于水火之中。正因為有學生的存在,古人的思想才能代代相傳,國學教育才能發展下去。
總之,國學教育是以學生為出發點,旨在培養兒童的優秀品質。它不僅僅是傳授,更是傳承。我們不能讓中國五千年的文化隨著時代而付之東流。為此,我們需要國學教育來讓我們的文化發揚光大。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屹立與世界民族之林。
【參考文獻】
【1】潘桂飛.語文教育中加強國學教育的路徑選擇【J】.文教資料,2014(20)
【2】胡微微.開展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思考【J】.快樂閱讀,2014 (18)
【3】吳瑜芳.誦讀國學經典 回歸傳統教育【J】.科技智囊,2015 (12)
國學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精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教育,既傳承了祖先留給我們的精神食糧。同時,也是對兒童實施啟蒙教育的營養。文章圍繞利用漢字激趣,感受漢字的神奇與美麗;通過經典誦讀,在讀中受到熏陶和感染;體驗國學美德,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踐行國學文化,形成共同的價值取向四個方面進行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