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3月26日
近年來,中國有2.5億人從農村遷移到城市,為歷史之最。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中國政府希望這些外來勞工能夠成為振興經濟的重要力量。外來務工人員除了在工廠揮灑汗水外,他們是中產階級的后備力量,具備拉動中國內需增長和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因此中國政府正在努力尋求辦法,希望能夠幫助這一群體改變命運。
重慶是中國實施新型城鎮化改革的試驗地。盡管重慶僅是直轄市,但其面積相當于整個蘇格蘭地區。為了更好地解決外來人口流動問題,重慶市政府采用新方法來處理外來人口并妥善利用未開發用地。第一,重慶市政府稱,將會在2010年~2020年的10年間建造面積達4000萬平方米的住房,供城市經濟困難人群(包括進城務工人群)租賃居住。重慶市政府規定公租房的租金約為同等私人租房費用的60%,同時允許租客在租用5年后購買自己的房產。第二,讓1000萬外來務工人員獲得城鎮戶口,這就意味著他們能夠享受到國家補貼的城市醫療保險和教育津貼。最后,重慶市政府宣布變更城市規劃系統,將農民進城務工后留下的田地出售,用作建設新的住房和辦公樓。
重慶的改革推進了經濟的發展。人們從農村來到城市,為重慶快速發展的汽車、電腦制造業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而重慶的經濟比很多其他內陸城市都表現得更好。在過去的5年里,重慶的GDP增長比全國平均高出了3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