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朋
訓練要求:到民間采風,了解民風民俗。
霧騰云海映梯田
元陽梯田是元陽哈尼族人愚公移山精神的繼承,是精衛填海意志的延伸。到了元陽不看梯田,將會是你一生的遺憾。如果你是一位攝影師,不到元陽,上帝都會為你哭泣!
“兩山兩谷三面坡,一江一河萬級田。”層層疊疊的梯田,像萬級銀梯,依著山勢從山腳一直延伸到山頂。如果盯住一級田往下看,望到目盡處,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級都在同一個高度上。
元陽有著特殊的氣候,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說法。日出時霞光萬丈,日落時彩霞滿天,再配上細雨、薄霧,真的很迷人!
日落時分,層層疊疊的梯田上云霧彌漫,村寨和樹林若隱若現,似乎到了人間仙境。不一會兒,一陣山風吹來,云霧被吹散,陽光透過云霧,映照到梯田里,千萬層梯田就仿佛一面面鏡子,折射出道道霞光,極為壯觀。云霧漸漸散去的時候,哈尼族蘑菇房就展現在眼前了,這是元陽獨有的風景。
美酒香飄長街宴
昂瑪突節是哈尼族最盛大的節日,要是你來時撞上這一天,你就該偷笑了!昂瑪突節在每年農歷十月的第一個屬龍日舉行,這將會是整個元陽哈尼族人最隆重的日子,你會體味到不一樣的哈尼風情!
哈尼族是一個好客的民族。這天,你隨意走進一戶哈尼族人家,他們都會捧出一碗清香的糯米酒讓你飲用,除去這一路的風塵。當你喝下這碗酒,你便是他們最尊貴的客人了。他們會拿出染成彩色的雞蛋,用一根絡子系著,掛在你的脖子上,然后用芭蕉葉裹一團用不知名的樹葉染的花糯米飯讓你食用。這些習俗,是一種祝福方式,代表著這戶人家對你的祝福。
每逢過節的這一天,寨子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要帶領全村的男人和小孩進入寨神林祭龍神(婦女及外來游客不得進入寨神林),祈禱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做完這一切,家家戶戶就要忙碌起來了,準備晚上的長街宴。姑娘和小伙子們則在忙著打扮自己。姑娘們會穿上最隆重的“批甲”,而小伙子們則把自己打扮得帥帥的,希望能和心儀的女孩對上眼。
經過一下午的忙碌,家家戶戶都拿出了自家最珍貴的東西擺上桌,抬到街上,沿街擺宴。宴席一旦擺上了街,就不分你家我家了。寨子里的老人坐在第一桌,他們是整個長龍宴的“龍頭”。年紀稍長的坐在中間,而那些年輕人則坐在“龍尾”。人們推杯換盞,笑聲不斷。如果你有緣來到這里,你也會被他們邀入酒席,感受這質樸的民風!姑娘們的“批甲”叮叮當當地響著,她們一路唱著祝酒歌去向長輩們一一敬酒!
一陣歡笑過后,婦女們換上節日的盛裝,在打谷場上跳舞,而那些小伙子和姑娘們已經偷偷鉆進了竹林,竹林里,時不時傳來一陣陣嬉笑聲。
銀鈴歡歌慶婚禮
哈尼族服飾是哈尼族文化的精髓。它不僅僅是簡單的御寒之物,還承載著哈尼族的文化信息,它蘊含著哈尼族人生生不息、物我合一的生存理念。哈尼族服飾色彩豐富,極大地體現了哈尼族婦女的勤勞和智慧。
在哈尼族的禮儀中,婚禮是最為隆重的。每一個哈尼姑娘到了一定的年齡,家里人都會為她準備一套嫁衣。而這套嫁衣要由七種不同顏色的布料縫制而成,再配上蟲、魚、鳥、獸、太陽、月亮等圖案。家里比較富有的,通常會用銀子打制出銀鈴、銀耳、銀泡鑲在衣服上;而比較貧困的,則用白銅打制。一套衣服打制下來會耗時5~6個月,衣服凈重15~25斤,穿上去叮當作響,更平添了人們的喜悅之情。
婚禮當天,新娘家會請來寨子里的歌手唱古老、莊嚴而幽怨的送嫁歌,而新郎則會邀上村寨中的長老和同齡的親朋好友去迎娶新娘。經過精心梳妝的新娘在父母的跟前跪下,聽父母對自己的忠告。然后,父母和女伴會唱起哭嫁歌送新娘出門。母親送到寨門口便不再相送,姑娘及女伴會打一把紅傘,年紀稍長的長輩打黑傘。
新娘到了新郎家,要佩戴最貴重的銀飾。參加婚宴的少女們也要穿戴上最隆重的服飾,她們要一起迎接賓客,吟唱祝酒歌!夜晚,村子里的文藝隊以及新婚夫婦要在村子里跳棕扇舞、木雀舞來表示對他們的祝福。夫家的父母則要向新娘宣布家族的規矩。當晚,夫家會準備好臘肉、糯米酒、糍粑、雞、鴨等,讓新娘送回娘家。
叮當作響的銀鈴聲,縱情歌舞的夜晚,彰顯著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
天邊的云彩如姑娘的嫁衣,色彩斑斕,籠罩著這方凈土。哈尼族人端坐在火塘邊,哼唱著哈尼哈巴,訴說著這個民族的歷史。
(指導老師 陳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