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
論會計信息產權研究
焦玲玲
(山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山西太原030006)
界定會計信息供求過程中各個利益相關者誰應該受益,誰應該受損以及由此引發的補償行為,就要求界定會計信息的產權,會計信息產權的界定正是為了降低利益相關者之間因會計信息所產生的矛盾。
會計信息;利益相關者;會計信息產權
會計信息于不同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關系而言意味著權利,一旦企業的利益相關者發生利益沖突時,會計信息“面紗”后蘊涵的各項權利就凸現出來。不同利益相關者因為會計信息而受益或受損的事實要求界定會計信息產權。杜興強提出:“所謂會計信息產權,是利益相關者所共同接受的由會計信息的存在(供給和使用)引起的利益相關者彼此之間的行為準則。
會計信息作為一種資源具有經濟后果,對提高決策效用,降低決策風險據有直接影響,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可能因為對會計信息的掌握程度不同而受益或受損。通過會計信息的產權界定,能夠解決誰更有理由受益或受損,減少利益相關者因會計信息而產生的矛盾。
確立一個有效的會計信息產權可以實現以下的幾個目標:
(1)明確會計信息供需雙方的產權會計信息產權的明確界定首先要辨明會計信息的提供方和需求方到底是誰,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當局受托責任的履行狀況,會計人員是獨立于受托方和委托方的中立角色,但現實中卻有時不得不屈服于管理當局,但那并不是會計人員的本意。明確會計信息的產權,可以明確信息提供方的權利和義務,避免財會人員為管理當局背黑鍋的事情發生。
(2)會計信息的揭示是會計信息供需雙方博弈的結果,因而有效的產權設置應使達到博弈的“帕累托最優”,換句話來說是實現利益相關方的共同盈利,而不是某方的受益是建立在其他方的利益受損的基礎上。
(3)能夠降低會計信息交換中的交易費用。會計信息產權界定留下了“公共領域”,管理當局出于自身利益考慮,有些對會計信息使用者決策有用的信息并不會披露,使用者要想獲得這部分信息必須付出高額的交易成本。產權的明確界定有利于降低會計信息交易成本。
(4)縮小會計信息產權界定留下的“公共領域”,將會計信息的外部性逐步內部化。由于會計信息提供的壟斷性、理性經濟人的自利性,會計信息呈現出較多的負外部性,而沒有明確產權關系界定的“公共領域”是產生負外部性的根源。產權關系的界定有利于縮小公共領域的邊界,是外部性信息內部化。
(5)減少會計信息供需雙方的信息不對稱現象。提供虛假會計信息是典型的管理當局利用信息不對稱性而增進自己利益卻有損于外部信息使用者的行為。會計信息產權的界定有利于規范供需雙方的行為,減少信息不對稱。
(6)規范會計信息披露,減少投資者決策過程中面臨的不確定性。產權關系的確定減少了信息披露過程中,會計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雙方的可選擇性組合。
會計信息反映企業某時點的財務狀況、某時期的經營成果、現金流量,是企業產出的替代變量。作為企業產出的替代變量,必須考慮其替代的“充分性”問題,會計信息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替代企業產出。出于成本——效益原則、會計確認、計量等因素的限制,企業管理當局提供的會計信息不能夠完全反應企業產出,企業投資者也不追求會計信息與企業產出的完全耦合,只是需求獲得進行決策所必須的“充分含量信息”。若將滿足投資者進行決策所需的會計信息的充分量作為契約性部分,那么與企業產出100%耦合的會計信息含量和充分量之間的部分就可以看作是剩余部分。盡管某些不理性的投資者認為獲得的會計信息越多,越有利于作出投資決策,但交易成本不為零的現實,讓我們并不能把剩余部分完全消除。會計信息產權的界定就可以表述為在會計信息的契約性部分和剩余部分之間找到一個均衡的過程。
會計信息產權的界定是一個動態博弈的過程,是利益相關者在會計信息供求過程中為實現自己利益,而要求權力的一個過程。會計信息產權的界定在于解決會計信息供求過程中誰受益,誰受損的矛盾問題。
1.企業所有權下會計信息產權的界定
企業的所有權是一種典型的狀態依存。企業的總收入用于支付內部工人的工資,對債權人償本付息,剩余的才是財務資本所有者即股東應分享的權益。也就是說收入足夠多的時候,股東擁有企業所有權;當收入可以支付工人工資,卻無法償付債權人本金和利息時,債權人就是企業的所有者;若企業收入對工人工資都無法支付時,工人就成為了企業所有者。但現實中,一個有發展前景的企業收入是足以支付工人成本和償還債務的,股東對企業擁有最終所有權,但由于股東對滿意利潤的追求,管理當局常常是企業實質上的所有者。此時,財務資本所有者擁有了企業的剩余索取權,但管理當局擁有擁有企業的剩余控制權。
股份有限公司出現的初期,投資者對會計信息重要性的認識缺乏,會計信息產權界定的支配權掌握于管理當局手中,管理當局幾乎擁有了會計信息的完全產權。會計信息產權初始界定的“累積效應”,在投資者意識到會計信息重要性的時候,已經呈現出了其特有的頑固性。投資者根據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要求管理當局披露會計信息,以利于自己做出經濟決策,而會計信息的公開可能導致管理當局利益受損,而管理當局完全有可能,也有能力做到對會計信息公開披露進行抵制。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和投資者的分散化,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有者(股東)事實上已經被和平“剝奪”了企業所有權,尤其是剩余控制權。只能選擇“用腳投票”的方式來對管理當局進行懲罰。
2.管制對會計信息產權的矯正
資本市場追求公平和效率、保護投資者的目標賦予了投資者對會計信息應有的產權,而會計信息產權初始確定的格局及其以后的累積效應,使得管理當局在會計信息使用者要求獲得自己的會計信息產權時,進行各種討價還價。資本市場的發展使得此矛盾日益激化,陷于一種絕對僵持的狀態,這就需要會計信息管制的強制介入,協調利益相關各方,保護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產權。
管制界定會計信息產權,是通過克服個人理性與集體理性相悖的方式,以不同于企業所有權界定會計信息產權的方式來施行的。管制的目的、至少初衷是“矯正會計信息產權”,力圖以一種中立的身份在個人理性和集體理性之間找到契合點。通過管制界定通用會計信息產權總是從通過企業所有權分享界定會計信息產權留下的“公共領域”的邊界開始的,目的在于為會計信息產權的嗣后界定和博弈提供一個依據,使利益相關者對于會計信息形成一種理性地預期,因為會計信息產權博弈對初始產權界定是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的。會計信息管制的功效就是進可能地將會計信息的各項權利分配給最能有效運用他們的利益相關者,以促使利益相關者之間形成一種激勵,維持一種有利于經濟高效運轉的分配格局。
會計信息產權起源于會計信息的外部性,企業所有權是會計信息產權博弈的基礎,剩余索取權為會計信息產權博弈提供動力,而剩余控制權決定會計信息產權博弈的動向,會計信息管制是矯正會計信息產權的一種機制。
焦玲玲(1990.10-),女,漢族,山西省高平市人,山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會計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