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鳳仙
潛江作為武漢“1+8”的城市圈成員之一,在“十二五”規劃中旅游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在新常態的經濟形勢下,城市轉型成為目前潛江面臨的問題,實現城鎮化轉型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長遠目標,而發展鄉村旅游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和有益補充。鄉村旅游的發展既能帶動當即經濟發展,同時促進城鎮化的轉型。
一、鄉村旅游相關概念
中國的鄉村旅游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末期,2006年的“鄉村旅游年”之后,鄉村旅游增長迅猛,進入大發展時期。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生態休閑、旅游觀光、文化教育價值。
鄉村旅游至今還沒有固定的概念,何景明和李立華認為狹義的鄉村旅游是指在鄉村地區,以具有鄉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體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動。筆者認為鄉村旅游的應包涵方面:一是發生在鄉村地區或城鎮化地區;二是反應鄉土氣息;三是活動內容突出本地民風民俗;四是旅游方式綠色低碳。
二、潛江市發展鄉村旅游的SWOT分析
(一)潛江市概況介紹
潛江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美麗富饒的江漢平原,是武漢城市圈西翼主要城市,地上盛產糧油棉,地下富藏油氣鹽。1994 年被列為湖北直管市。全境都是平原,素來以"水鄉園林"著稱。境內有全國十大油田之一的江漢油田和由16個國有農場組成的農場群。
(二)潛江市發展鄉村旅游優勢分析
1.天然的生態氧吧
潛江古時為云夢澤,地表組成物質以近代河流沖積物和湖泊淤積物為主,獨特的土壤和氣候條件使得生態農業在這里發展的如火如荼。周磯滕頭園林、后湖春宇等地有著大規模的果園,整片種植的水杉園林,三月的油菜花、四月的梨花、五月的荷花呈現一片花的海洋,為潛江打造鄉村旅游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2.獨特的民族文化
潛江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6世紀,楚靈王建離宮章華宮于潛江龍灣,使之成為重要的城邑,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章華宮是至今我國發現最早,最大的皇家園林,所在地“龍灣遺址”被列為國家十大遺址展示園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區位優勢
作為武漢城市圈的成員,潛江距離武漢僅156千米,處在距離武漢都市200千米范圍以內的環城游憩帶中。漢宜高速貫穿城市,自駕車從武漢到潛江需時不到2個小時,武漢到潛江的高鐵50分鐘,潛江到宜昌的高鐵1個小時。潛江也因此被定位為連接湖北東西部的橋梁城市,在承接產業轉移過程中,擁有明顯的區位優勢。
(三)潛江市發展鄉村旅劣勢分析
1.從業人員缺乏旅游專業知識
當地旅游從業人員大多數是高中畢業或當地居民組成,對鄉村旅游未來的發展缺乏戰略性規劃,從業人員的素質也決定了旅游服務質量的高低,如何吸引旅游人才,如何進行當地旅游從業人員的培訓和管理,既是提高潛江旅游服務水平的根本所在,也是發展鄉村旅游產品競爭的關鍵所在。
2.旅游配套設施不完善
一是目前潛江市內沒有旅游集散中心、通向旅游景區的交通還未開發。二是鄉村旅游處于無序開發狀態;缺乏有效引導,“農家樂”各自為陣,特色發揮得不夠,農家樂旅游處于初級開發階段。三是能夠彰顯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開發不夠。潛江皮影、剪紙、木雕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打造旅游商品的優質素材,但因為沒有充分發掘,沒有打造出有競爭力的旅游商品。目前,潛江旅游業的打造還只是停留在餐飲業及農家樂上,缺乏整體規劃。
(四)潛江市發展鄉村旅游機會分析
1.經濟基礎良好。潛江在湖北省十三五的戰略規劃下,積極推進產業改革,加快產業鏈的集聚發展,形成了市域經濟新趨勢。2012年,潛江被授予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縣(市)稱號。潛江目前有4家上市公司,良好的經濟基礎為潛江發展鄉村旅游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2.“1+8”城市圈機遇
在湖北省十二五規劃中,特別提出旅游業“兩圈兩帶”發展新格局,著力全省打造旅游名鎮,形成一縣一品的旅游發展大格局,良好的機遇為潛江旅游發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五)潛江市發展鄉村旅游威脅分析
1.產品同質化嚴重
縱觀周邊的鄉村旅游業,大都以農家樂為主,即“吃農家飯、摘農家菜”, 缺乏自身特色,相對于武漢及宜昌等周邊城市客源,沒有足夠的吸引力。
2.城市旅游形象缺位
目前,能夠吸引周邊城市客源前往潛江旅游的主要是在龍蝦上市期間,也主要主要集中在城區的蝦街,那對于鄉村旅游缺少整體的規劃和開發。
三、潛江市發展鄉村旅游的綜合分析
結合潛江具體的開發情況,我們可以看到,潛江市的旅游資源豐富,生態農業發展更是潛江的一大亮點,為發展生態旅游提供了物質保障。建議在政府的指導下,規劃潛江發展生態旅游的長遠目標,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的素質,打造農村以旅游產業鏈的核聚效應,實現農村景區化、農民居民化、農業多產化、項目多樣化的一條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