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磊

摘要:國內財政性教育經費在2012年時,占據了國民生產總值4%的比例,可以看出,教育經費比例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目前對于高校財務管理來說,最大的難題就是實行預算精細化管理,使教育經費使用的恰到好處,從而推動高校的健康發展。本文深入探討了預算精細化管理問題,可以推動高校正確的實行精細化管理,更好的使用教育經費。
關鍵詞:高校預算 精細化管理 財務管理
一、引言
中國《中長期教育改革綱要》是這樣規定的:“要創建合理的精細化預算管理體制,使編制預算更加的科學,實現高質量的預算執行。”國內財政性教育經費在2012年時,占據國民生產總值4%的比例,由此可見,教育經費比例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也引起了社會各個方面的重視。現階段,高校預算管理并不完善,比如監管力度不夠、支出比較隨意、不能科學的編制預算等,這不利于正確的使用經費,之所以存在上述問題,主要是因為管理不細致,出現很多漏洞。
二、預算精細化管理辦法
精細化管理辦法包括量化、細化、標準化以及流程化等。
(一)最根本的是細化
具體來說,細化指的是:第一,對目標進行細化,也就是把預算編制以及預算執行等所有程序的任務落實到各個崗位,從而形成完整的目標體系;第二,細化職責范圍,也就是以具體目標為基礎,明確崗位職責,追究個人的責任,最大程度的分配責任,確保各個崗位可以形成彼此制約又彼此合作的關系;第三,細化制度要求,在制定規章制度時,內容必須明確,可以真正的落實,如果有歧義的地方,要制定細則,保證制度的順利執行;第四,對過程細致監控,監控的重點在于關鍵之處,注重實效性;第五,細化考核評估,對考核的內容、目標、程序以及結果進行細化,體現出執行的效果。
(二)關鍵的手段是量化
在制定制度、預算執行、預算監督以及預算考核時,要盡量的采用量化的辦法,這方便執行者開展工作。
(三)最重要的是流程設計
為了完善預算管理的工作程序,使各個環節都可以正常的運行,我們有必要加強管理,簡化程序,并且明確責任。
(四)最基礎的是預算定額體系
在進行預算管理時,要合理分配公用經費、員工經費以及辦公經費等,從而更好的利用學校資源。
三、高校預算精細化管理具體內容以及實施辦法
高校預算的含義是高校依據自身的發展要求制定的年度財務收支計劃,其對于整個財務工作來說,至關重要。
(一)對預算編制程序進行完善
按照以往的慣例,財務部門在確定預算方案時,主要根據上一年度的數據以及對預算年度的預測,現在要改變這種方式,要參考執行者的建議,將預算與工作計劃結合起來,實行科學的預算編制程序。每一年的固定月份,由財務部門確定下一年度的預算,各個高校以及機關向上匯報建議數,這是所謂的“一上”。財務部門進行整理和匯總,針對正常的預算數給出初步意見,對于專項經費,由專家進行評審,根據項目的重要程度以及財力,確定年度預算的數額以及項目,財務部門在制定預算草案時要以此為基礎,上報校財經委員會進行審核,通過后向預算單位反饋,這就是所謂的“一下”。預算單位再進行修改,并且再次上報,這就是“二上”,財務部門進行匯總,向校財經委員會上報,審批合格之后,下發正式文件,這就是“二下”。
(二)對預算決策制度進行完善
因為制度方面的不合理,國內不少的高校資源都由行政管理部門來配置,業務部門很少有發言權,實施預算精細化管理,有必要創建相應的制衡機制,發揮出學術組織以及學術人員的作用,讓那些業務專家參與制定預算決策,減少行政力量與學術力量之間的差距,從而更加合理的配置教育經費。
(三)對預算編制進行細化
單位在每個年度所要實現的工作目標,通過貨幣表現出來,就是財務預算,其必須符合實際情況,有利于工作的開展,同時編制出精細的經費預算,具體來說,也就是分解年度計劃,并且將每一個任務和經濟業務相對應,把會計科目和經濟業務結合起來,并且計算出支出額,實現預算編制。將預算進一步細化至科目,不但可以充分發揮出其指引作用,還可以更好的控制以及考核經費的支出。
(四)預算支出精細化管理
現階段,在經費支出方面,高校還存在不足之處,首先是預算執行沒有按照批復,預算和決算不一致,其次,支出超出范圍,執行標準過高,只注重業務是否合理,忽視了合法性。為了做好經費精細化管理工作,我們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重點審查是否合法,每一筆的支出都要遵守國內的相關法律以及本校的規定,每一筆業務都不能超出支出范圍。第二,還要對合理性以及真實性進行審查。會計核算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票據必須真實有效,可以通過網絡進行查詢,同時還要審查業務是否和票據相關,舉個例子,某高校教師開展科研活動,經常會下到農村,車輛就是必備的,因此就會產生費用報銷問題,有關汽油的消耗,是很難分清是公用還是私用的,如果給予全額的報銷,或者是完全不報,都不科學,正確的做法是審核票據的相關性。申請人在報賬時,要進行書面說明,列明業務種類、始發地和目的地、過路費等,會計人員依據書面說明確定是否需要報銷,根據出行的距離計算報銷多少,根據過路費憑證判斷業務是否真實。如果業務是真實的,可以進行報銷,反之,就沒必要報銷。第三,結算管理必須要嚴格。在進行公務卡結算以及轉賬結算時,必須有相關規定,對支出進行嚴格的控制。第四,創建經費支出預警體系。對于財務管理系統來說,不但要控制預算項目總額,還要控制對應的明細科目,我們以下圖的操場維修進行舉例,不僅要控制維修的預算總額,還要控制維修所產生的原料費、人工費等,這個過程可以由計算機來完成,明確預算之后,把對應的支出控制數錄入到財務管理系統,如果某項支出即將超過控制數,系統就會進行預警,不能繼續操作,相關的負責人就要重新審核,進行調整。
(五)對預算監管體系進行完善
加強監管,對于違規者要進行嚴厲的懲罰,增加經費審批者以及使用者的危機感,讓他們感受到法律的權威,在法律的范疇內從事業務行為。預算監管要落到實處,將外部監管、內部監管以及民主監督有效的結合起來。
1、加大內部監管力度
內部監管的含義是高校內設的審計監察部門監督本校的經濟活動。要加強內部監管,明確審計辦法、范疇以及時間等,如果發現不足之處,要進行整改,有嚴重違規者,必須嚴厲懲罰,可以在小范圍內公開整改的結果,給予警示,有關違規進行經濟活動的,可以向學校紀委以及監察部門進行舉報,由這些部門進行查實,并且做出最終的處理。
2、加大外部監管的力度
外部監管的含義是來自于社會以及政府機關的監管。內部監管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某些違反規定的活動,是在領導的授意下進行的,這就必須借助于外部監管的力量。可以對高校進行監管的部門有上級部門、財政部門以及審計部門,而且每一年度,高校還要隨機選擇兩三個重大項目,交由第三方來審計,如果發現違規情形,也要進行處理。
四、結束語
高校實行預算精細化管理,是一種必然的趨勢,預算可以指導財務工作,做好預算精細化管理,有利于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有必要重視這項工作。當然在以后的工作當中,我們要善于總結,不管是分配經費、執行預算、監督管理、還是制定規章制度、獎懲條例,都要進一步的加強。目前,教育經費的比例逐漸提高,實行經費精細化管理,可以更好的利用教育經費,讓財務管理工作更上一個臺階,讓每一筆經費都落到實處,節省國家的財政支出。
參考文獻:
[1]劉顏華.新預算法實施后高校預算管理問題探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6(01)
[2]胡芳菲.大數據時代下的高校財務精細化管理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