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鑫呈

摘要:2006年,新三板市場的啟動為部分中小企業解決融資困境開辟了一條全新的渠道。2013年,新三板突破試點國家高新區限制,擴容至所有符合新三板條件的企業,從而可為全國范圍內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的服務。隨著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新三板市場近兩年來發展十分迅猛,掛牌企業數量井噴式增加。本文將通過詳細的數據分析中小企業在新三板的融資現狀,并發現目前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新三板 中小企業 融資
一、新三板融資現狀
隨著2013年底新三板的擴容,新三板掛牌企業實現了爆發式的增長,其數量從2013年底的363家上升到2015年底的5129家,其中2014年實現掛牌企業家數1209家,2015年實現掛牌家數3920家,已經超過了滬深A股數量。隨著2014年8月做市商制度的推出,新三板掛牌企業井噴式地增長,新三板的融資也變得越來越活躍。
(一)定向增發
由于新三板掛牌企業性質上為非上市公眾公司,其并不能像主板、中小板及創業板的上市公司那樣公開發行股票,目前不能向公眾公開籌集資金,其只能通過定向增發的方式進行股權融資。但是新三板對定向增資行為的約束較少,根據筆者的經驗,一般只需20-35天就可完成定增程序,這與A股復雜冗長的審核程序形成鮮明的對比,大大提高了新三板公司定增的效率,一定程度上也吸引了更多的投資者參與到新三板定增中來。
根據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發布的數據顯示,自2007年1月北京時代完成新三板市場額首次定增以來,截至2015年12月31日新三板掛牌企業共完成定向發行次數3006次,發行股份總數為2,647,620.63萬股,發行總金額為13,811,432.73萬元。從歷年的定增情況來看,新三板企業的定增情況,無論是發行次數,發行股份數還是發行金額都在迅速增加。
(二)股權質押融資和私募債
新三板掛牌公司雖然不是上市公司,但由于其股票在掛牌后具有相當程度的流動性,因而其也可以通過股權質押的方式進行融資。截至2015末,新三板掛牌企業共累計進行了573筆股權融資融資。與重資產抵押相比,股權質押融資擁有評估流程快、費用低等優勢。根據股轉系統披露,2015年,27家商業銀行向新三板掛牌公司共提供貸款433億元,掛牌一年后,企業平均債務融資成本為7.2%,較掛牌當年下降13.1個百分點。
除了通過股權質押可以進行債券融資外,新三板掛牌公司也可以通過發行私募債的形式籌集資金自2012年5月22日中小企業私募債業務試點正式啟動以來,截至2016年2月15日,已有中海陽、中航新材、德鑫物聯、中外名人、九恒星等24家新三板掛牌企業進行了私募債融資。
(三)轉板上市
自成立以來,新三板市場孵化出了一批明星企業,在這些企業的融資需求無法在新三板得到滿足時,就需要到更高層次的資本市場進行融資。盡管2013年新三板提出了允許新三板掛牌企業通過“介紹上市”的方式登陸主板市場,但這種制度并不能給企業帶來融資。截至目前,轉板至創業板或中小板塊的11家企業中,沒有一家是真正意義上的轉板,他們全部是通過從新三板退市再重新實施IPO才實現的轉板。
2015年11月中國證監會制定并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加快推進全國股轉系統發展。對于新三板市場性質和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中的定位,《意見》指出,要堅持全國股轉系統獨立市場地位,公司掛牌不是轉板上市的過渡安排。但全國股轉系統并非孤立市場,應著眼于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有機聯系,研究推出全國股轉系統掛牌公司向創業板轉板試點。
二、 新三板融資存在的問題
由于新三板在整個資本市場的定位及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現狀等固有局限性,新三板的融資效果還存在一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新三板市場的流動性危機
新三板的成交量是考察新三板市場流動性的重要指標之一。隨著新三板市場的不斷發展、擴容,新三板成交量也有所增長,具體數據見表2-1。
但從整體數據上來看,新三板的流動性的確得到了顯著的提升,但這是由以下幾個方面原因促成的:第一方面,2014年、2015年新三板掛牌家數井噴式增加,大大增加了新三板掛牌公司的存量;第二方面,新三板做市商制度2014年8月25日正式實施,做市企業家數從當日的42家增加到目前的1325家,做市商家數從當日的42家增加到目前的85家。第三方面,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至2015年5月份,A股市場正處于牛市,帶動了新三板的市場行情。可以說,正是規模效應以及A股市場的帶動,新三板市場的流動性才得以提高。而隨著規模化效應的逐漸消失,A股火爆市場行情的轉冷,新三板的流動性也再次“入冬”。經統計,2016年1月1日至2月19日的新三板每日成交量均值為8.26億元,而2015年市場3、4月的每日成交金額約為50億元。
另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共有掛牌企業5074家,其中有2855家企業從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全年無成交額,意味著56.28%的掛牌企業2015年全年零成交這充分顯示了新三板嚴峻的流動性問題。流動性不足將使得參與一級市場定增的資金無法全身而退,進一步會影響目前新三板異常火爆的定增熱潮,而定增是目前新三板掛牌公司融資的主要渠道。
(二)新三板市場的交易方式不完善
目前,新三板市場股票交易方式有兩種,即協議轉讓與做市轉讓制度,其并沒有像A股市場一樣引入競價轉讓的方式。其主要原因在于新三板市場還不夠成熟,且新三板只限定證券賬戶資產達到500萬元的個人及實繳資本達到500萬的法人單位參與市場的交易,使得目前新三板的投資者以機構為主,市場沒有足夠的流動性來帶動集中競價轉讓機制的運行。
(三)新三板市場企業自身原因
由于大部分的中小科技型企業規模都較小,內控制度不完善,且大部分股份掌握在大股東手中,且一般都是大股東直接管理企業的運營,其行為沒有且無法得到有理的監督,在這樣的企業管理機制中,往往不能進行民主、科學、合理的經營決策,大股東一人主宰企業的命運。這樣的企業進入市場后,不但導致企業自身的發展收到限制,還會影響投資者對新三板市場的投資信心,不利于企業的融資與市場的發展。
三、建議
健全新三板市場機制,擴充融資渠道。目前新三板市場上的融資渠道較為狹窄,主要以定向增發為主。本文建議股轉系統盡快將私募債等直接債券融資方式向整個新三板掛牌企業放開,豐富新三板市場企業融資的方式,從而有利于掛牌公司合理地選擇適合自身情況的融資方式,提高融資效果。
加強對掛牌企業的監管力度,提高信息披露的質量。雖然股轉系統明確要求掛牌公司充分披露公司信息,但是仍有不少企業未完全履行該義務,損害了投資者的知情權,影響了整個市場的健康發展。只有嚴格監管掛牌企業的信息披露與合規經營,加大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才能維護新三板市場的公平、公正和公開,使得市場健康的發展,為中小企業的發展與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建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徐洪才.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對策[J].經濟管理,2009,(3):14-17
[2]周茂清,尹中立.新三板市場的形成和功能及其發展趨勢[J].當代經濟管理,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