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基宗
老糖友用藥,警惕“低血糖反應”
文/陸基宗

糖尿病是一種全身性、慢性進行性的代謝障礙性疾病。一旦確診,必須進行積極、長期的治療,大多數人的治療要伴隨終生。長效降糖藥格列本脲(優降糖)、格列美脲(亞莫利)等,因降糖快速、持久,且物美價廉,頗受老年糖尿病人的歡迎。許多老年性糖尿病者服格列本脲后,可在短時間內見到明顯療效。但是根據醫學統計表明,近年來急診室救治的嚴重低血糖癥,其病因大多是濫服長效優降糖等磺脲類降糖藥。那是因為長效降糖藥作用較強,如果血糖本來不太高的老年病人,過量服用就可能引起“低血糖反應”,且可持續較長時間,給病人增加痛苦,甚至危險。

陸基宗
初期使用者特別要警惕引起“低血糖反應”,甚至“低血糖昏迷”。尤其是用藥量過大或活動量過大,以及未按時進食者。一旦出現“低血糖反應”,如饑餓感,心悸、煩躁、頭暈、精神不安、出虛汗和手抖等,有的老年人甚至可能表現為精神失常、嗜睡和抽搐等癥狀,嚴重者可致昏迷和休克,危及生命。有些患者服藥后,即使白天不出現“低血糖”,也很容易在夜間0~3點出現低血糖,損害腦組織,長此以往可誘發老年癡呆癥。
老糖友常為體弱多病者,尤其主要降糖藥不要隨意與其他藥“聯合應用”,以避免出現“低血糖反應”。
1. 避免與止痛藥類聯用:主要是阿司匹林、消炎痛和保泰松等解熱鎮痛藥。許多老糖友兼有骨性關節炎和類風濕等病,常要聯合用藥,如將阿司匹林與優降糖、甲糖寧、氯磺丙脲等聯用,上述止痛藥類能減慢降糖藥的代謝與排泄,升高降糖藥的血藥濃度;且阿司匹林等藥本身也有一定的降糖作用。如此“聯合用藥”,嚴重者可致低血糖昏迷,應予以警惕。
2. 與口服抗凝血劑合用:口服抗凝血劑有抑制肝微粒體中藥物代謝酶作用,從而阻抑甲磺丁脲的代謝,使甲磺丁脲等口服降糖藥濃度增加,易致低血糖反應。
3. 老糖友服用磺酰脲類(即格列類藥)如優降糖時,再服用β-受體阻滯劑(如心得安),后者會使優降糖的作用增強,通過抑制糖原分解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引起嚴重低血糖。
4. 與胍乙啶合用:降壓藥胍乙啶可阻滯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使血糖下降。如胍乙啶若與降糖藥物合用,可增加后者的降血糖作用,對老糖友特別易致低血糖反應。
5. 與氯霉素合用:氯霉素也可抑制肝微粒體中藥物代謝酶的活性,結果使口服降糖藥的代謝被阻抑,從而增加了降血糖作用,易致低血糖。
此外,很多老人喜歡喝酒,但是酒里面的乙醇能抑制肝糖原異生作用,如老人過量飲酒,當酒精與降糖藥相遇,能顯著增強降糖藥的低血糖反應,故應慎用含醇飲料,最好能禁酒。
藥源性低血糖反應關鍵在于預防。1. 盡量不用“長效制劑”:因其作用時間過長,干擾因素多,不易控制,且現在市售國產所謂“長效制劑”,大多工藝還未完全過關,并不真正“定時”“恒量”釋放藥物,故易致血糖忽高、忽低地波動,特別是“低血糖反應”,此時應及時補充易“快速吸收”的食品,如糖水、餅干等。
2.慎用“中成藥”類降糖藥,如消渴丸等: 許多人誤以為消渴丸為純中藥制劑,多用幾粒不要緊。其實該藥是由中藥復方與化學藥格列本脲(優降糖)組成的中西藥復方制劑,而真正起作用的是西藥格列本脲。故切不可將消渴丸當作普通的中成藥,更不可隨意加大劑量服用。
3. 老年糖尿病人肝腎功能不良或血糖控制不好時,應該及早應用胰島素治療。但是用胰島素更要防止低血糖,劑量不可過大。尤其是要防止老人視力不好或注射器刻度不清而搞錯劑量。近年來不少老年患者應用了“胰島素筆”(為胰島素注射器),它在調劑量時,除小窗口出現劑量數字外,同時還可聽到“噠噠”聲,使劑量不易出錯,確保用藥安全。
在用降糖藥治療過程中,應密切注意監測血糖(如備有家用血糖儀),尤其是治療初始的一周,若血糖下降過低,則應減量。用藥治療中,如出現心慌、頭暈、出汗、焦慮或昏迷等表現時,應警惕“低血糖前兆反應”,應立即給予救治。如患者清醒可口服糖水,昏迷時應靜脈推注50%的葡萄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