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茂元 羅雯 李瑞婷 柳美菱子 杜偉達 任清松
[摘 要]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的志愿服務事業蓬勃發展,參與志愿服務也逐步成為一種新的社會風尚,而青少年作為志愿者隊伍中成員最年輕、活動最積極、影響力最廣泛的一個群體,體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在新的形勢和條件下,如何把青少年參與志愿服務的熱情保護好、引導好,如何在弘揚志愿精神的實踐中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任務落實好,如何以志愿服務活動為有效載體努力提高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促進和諧社會建設,這些都已成為全社會廣泛關注的重大課題。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互聯網對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為此,我們要緊緊把握這一重大機遇,將互聯網和青年志愿活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不斷提高認識、發揮優勢,全面堅持以人為本,進一步完善服務體系,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改革創新中大力推進志愿服務活動深入開展。
[關鍵詞]互聯網;青年志愿者;影響力
一、我國青少年志愿服務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1.近年來,青年志愿活動進行得如火如荼,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但大部分人對于志愿者的了解還不廣泛,也不深刻。由于缺乏對志愿者活動的認可制度,因而不能有效地激勵全社會的參與。所以必須通過互聯網將人與人、信息與信息、人與信息緊密聯系在一起,為廣大市民創造各種參與社會活動和志愿者活動的機會,這是擴大志愿者活動的必需的途徑。
2.缺乏健全的法律和體系保障公眾參與志愿服務。由于目前民政部的規定沒有區分不同形式和性質的志愿者組織,不少機構在無章可循的情況下采取了方便自己的注冊形式,因而形成了性質不同的志愿組織。過去中國大部分志愿者和志愿者組織是在共青團領導之下的。近年來,建立相對獨立的志愿者或公民社會組織、機構成了不可忽視的趨勢。在這些機構當中有的為了注冊和運行上的方便采取了“掛靠”的形式,有些由于不清楚報批手續并為了保持經濟上的獨立性在當地工商局登記注冊成了企業,也有一些經過民政部的批準成了在現行條件下的“正宗”民間機構。雖然都是志愿者,但由于機構的性質不同,在社會上的運行方式也不同。不同的注冊、管理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阻礙了志愿者組織的發展。我們可以發揮互聯網數據庫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務系統,使所有注冊信息統一化,方便查詢及運行。
二、發展青年志愿活動的社會價值及意義
志愿者服務活動是在不為任何物質報酬的情況下,志愿貢獻個人的時間、精力、金錢等,去從事社會公益和社會服務事業,為改進社會提推動社會進步而開展的服務活動,倡導無私奉獻、友愛互助、共同進步的精神。發揮著改進社會及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作用,總的來說,它對于社會的價值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傳遞愛心,傳播文明。志愿者圍繞廣大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生活、環保、交通、治安等問題,從點滴人手,從身邊做起,做了大量看起來很平凡卻是很有意義的事情,讓廣大群眾因志愿者的出現而減少憂慮,讓全社會因志愿者的辛勞付出而充滿溫馨,讓祖國大家庭因志愿者的無償奉獻而更加富有凝聚力。這種愛心和文明最終會匯聚成一股強大的社會暖流,溫暖著社會大家庭里的每一個人。
2.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青年志愿者活動為群眾提供了互相幫助、互相關懷、關心的社交機會,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關懷,減低彼此間的疏遠感,讓人在為社會無償奉獻的同時,學會相互關懷,相互信任,從而形成一股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團結、互助的精神,有助于進一步改善社會風氣,凈化社會環境。
三、互聯網對于青年志愿活動的影響
1.首先,互聯網為青少年獲得各種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當前青少年的關注點十分廣泛,尤其在如今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傳統媒體早已無法及時滿足青少年對于海量信息的攝取,互聯網信息量大且兼容的特點最大限度地滿足了青少年的需求,為青少年提供了最為豐富的信息資源。現在,互聯網正在成為青少年獲取種種信息的最佳來源。所以,我們可以借助互聯網為青少年提供一個參與志愿服務的公共領域,使其第一時間能夠得到準確、詳盡的關于志愿活動的可靠訊息,充分調動青少年們的興趣及熱情以便讓更多的人積極參與到志愿活動中來。
2.隨著互聯網的日益普及,大學生志愿者組織也尋求渠道擴大影響力,以傳播志愿服務理念、弘揚志愿服務精神。博客成了大學生志愿者組織的工作陣地、信息平臺和共享空間。博客群受眾面廣泛,完成了傳統方式不可想象的溝通任務,有效地擴大了志愿者組織的網絡影響力。
3.我們佳木斯大學臨床醫學院通過在網上注冊青年志愿者,已開展、參與了光盤行動、志愿服務進社區、善行一百等一系列青年志愿者活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同學們通過網絡更好地了解了志愿活動的意義、方法及內涵并積極參與其中。但如何將互聯網和青年志愿活動有機地結合到一起,使其發揮出主流引導作用,任重而道遠。
項目來源:佳木斯大學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xsrd2014-031)
參考文獻:
[1]王莉.網絡對學生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
教學與管理,2005,(36).
[2]廖飛菲,陳杰. 志愿服務長效機制總體
建設的探討[J].當代青年研究,2009,(8).
[3]譚建光.和諧社會需要志愿者服務的創
新——志愿者事業現狀、 問題與對策
調查報告[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07,(9).
[4]吳信蕾.當前大學生志愿者活動中的問
題及對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
(編輯/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