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娟
中緬兩國建交66年來,兩國關系一直在向前發展。緬甸新政府執政以后,中國還會繼續奉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兩國關系未來的發展是值得期待的。
在2015年緬甸大選中,由昂山素季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贏得大選,緬甸迎來了由民盟執政的新時代。在這樣的背景下,中緬關系會發生怎么樣的變化?中國對緬甸政策是否會有所調整?3月4日,中國駐緬甸大使館舉行新年招待會,洪亮大使接受了中緬媒體聯合采訪,闡明了中國政府的立場與主張。
記者:在緬甸新政府成立之后,中緬兩國關系將如何發展?
洪亮:我們對于緬甸新政府成立以后中緬關系的發展前景抱有期待。中緬兩國建交66年來,國際和地區形勢發生很大變化,中國和緬甸兩國的國內形勢也發生很大變化,但是兩國關系一直在向前發展。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中緬兩國建交初期就確定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兩國關系的重要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經成為國際社會廣泛承認的重要國際準則。這也是中緬兩國對現代國際關系的重要貢獻。緬甸新政府執政以后,我們還會繼續奉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堅持這個原則的基礎上,兩國關系未來的發展是值得期待的。
記者:緬甸新政府執政后,中方是否會繼續推動密松項目?請您介紹關于中國建設中緬公路和鐵路的計劃。
洪亮:關于密松電站項目出現的一些問題,是中緬兩國經貿合作中的個案。中方處理此類問題的原則是通過各方友好協商來解決。中國企業因項目暫停在經濟上蒙受了巨大損失。中方將與緬甸新一屆政府保持對話,爭取找到一個各方都能夠接受的解決方案。我們也知道緬甸民眾對密松項目非常關注。民盟主席昂山素季也說過,中緬合作的大項目應該保持透明度。我們將與緬甸新一屆政府繼續保持對話合作,也會和緬甸民眾溝通。
關于另一個問題,中國企業正在積極參與規劃緬甸與中國之間的公路和鐵路等互聯互通項目。緬甸工商界的朋友告訴我,緬甸和中國之間的貿易增長,尤其是邊境貿易的增長非常快,但緬甸交通道路設施太落后,此類貿易遇到很多困難,緬甸出口到中國的很多農產品由于道路不暢在運輸途中就爛掉了。因此,我們非常有必要改善緬甸通往中國的交通基礎設施,以便讓更多緬甸產品更加順暢地出口中國,從而讓更多緬甸人民通過中緬經貿合作得到更多收益。
緬甸正處于改革開放和發展的啟動階段,許多外資涌向緬甸尋找機遇,但如果不盡快改善基礎設施,緬甸將失去這些投資,也將失去發展良機。因此,修路建橋實際上是改善緬甸的投資環境,為緬甸未來的繁榮奠定必要的基礎。我們很高興看到緬甸已加入中國倡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中方非常期待亞投行能夠為改善緬甸基礎設施建設發揮應有的作用。
記者:未來緬甸新政府時期,中國對緬政策會作什么樣的調整?
洪亮:中緬關系的一個重要原則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緬甸的政治體制完全取決于緬甸人民自己的選擇。中方反對任何國家以任何手段干涉一國內政,同時也反對任何國家動輒用制裁的手段向他國施加壓力。國際社會應該為這個國家內部妥善解決自己的問題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經過漫長的歷史時期,緬甸人民通過自己的選擇決定走民主改革的道路,中方對此同樣是支持的。從制定“七步走路線圖”的時候起,中方就堅定地支持緬甸自主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只要是緬甸人民、緬甸政府作出的決定,中方都會支持。
之前,我們也為緬甸民眾做了大量事情。例如仰光丁茵大橋,是中國政府在上世紀80年代援建,當時中國還很窮,但是為了緬甸,為了緬甸人民,毫不猶豫伸出了援手。這座大橋為兩岸人民帶來很多便利。現在,緬甸在建設迪洛瓦經濟特區的時候,這座大橋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希望大家看到,中國支持緬甸是維護緬甸作為國家應有的尊嚴,在緬甸軍政府時期中方修建丁茵大橋是為了支持緬甸的民生。
去年緬甸發生洪澇災害的時候,我去了受災最嚴重的地區賑災。很多緬甸老百姓拉著我的手熱淚盈眶,他們非常感謝中國長期以來對緬甸的關心和支持。可以說,我們中緬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基礎是深厚、堅實的。
記者:中國在緬甸的投資除了眾所周知的大型項目外,以后中國將如何開展一些小型合作項目?
洪亮:其實中國企業在緬甸許多領域都有各類合作項目。在緬甸,通訊業也很發達,中國的華為、中興、光纖這些設備供應商都做了很多的事情,中國的手機在緬甸非常受歡迎。另外,還有一些中國中小企業在緬甸投資農業領域。前不久,我在內比都參觀了一個中方投資的蔬菜種植項目,他們通過努力改進技術,將一些以前在緬甸無法種植的蔬菜成功實現育種、栽培。從我們使館的角度來說,我們也有責任和義務,向緬甸民眾推薦更多值得了解的、優質的中國項目。我們也要組織中國企業經常性地和媒體朋友進行交流。
記者:今后中方對于加強與緬甸基層民眾的交往有什么計劃?
洪亮:以前中方與緬甸政府打交道比較多,是緬甸那時候特殊的政治體制決定的。現在緬甸開放了,我們與緬甸民眾接觸的機會更多了。
中國企業非常重視“社會責任”,到緬甸投資就必須和緬甸民眾打成一片,共生存,共發展。去年在緬甸遭受洪澇災害的時候,中國在緬甸的所有企業都行動起來積極參與賑災活動。中國企業的義舉得到了緬甸民眾和緬甸媒體的充分肯定。這只是一個開始,以后我們還要做更多。我們要對緬甸百姓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加大投入。我知道現在中緬友協和緬中友協共同合作在做“中緬友誼泉”項目,給當地老百姓帶來了很大的實惠。在干旱的時期,當地老百姓可以使用中國朋友給他們打的井,他們非常感激。
我們也要為緬甸培養人才,在教育領域作出貢獻。緬甸的發展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要解決人才瓶頸。現在中國駐緬甸使館與緬甸政府及有關民間機構合作,在緬甸開展中緬友好學校項目,改善學校硬件和軟件,還會安排這些學生到中國訪問、學習。通過直接和民眾開展交流與合作,把我們中緬友好的種子種在年輕人、小孩子幼小的心靈中。另外,中國政府也在幫助緬甸建設醫院。目前已經確定在曼德勒要建立一所兒童醫院,在仰光建立一所綜合醫院,我們特地將這所綜合醫院的地址選在仰光郊區,以便于仰光周邊農村的胞波兄弟就醫,因為現在城里堵車情況太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