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永紅+付妍妍
摘 要 近年來,小學開設的課程越來越多,各方面的教育都得到快速的發展,但是因為師資和教學資源的有限,我國小學教育效果較低的現狀仍未得到有效的改善。家庭資源是讓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部分,有效利用家庭資源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對孩子進行高素質教育不僅是學校的責任,也是家長的期盼。合理開發和利用家庭資源可以增強學生科學課堂教育效果,拓寬學生學習知識的途徑。本文主要對學校利用家庭資源進行科學課堂教學拓展進行研究,通過對家庭中的一些可以利用的優勢資源進行分析,將學校資源與家庭資源相結合,為學生提高素質教育提供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 家庭資源 科學課堂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3.037
1 家庭資源與課堂教學延伸
家庭資源可以宏觀地分為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有形資源指的是人力資源、物質資源、信息資源,無形資源可概括為家庭中所擁有的地位、聲譽,家人之間的和諧友愛,婚姻親族網,社會人際關系等。所以家庭資源對孩子的學習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合理有效地利用家庭資源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教師的教學活動應該是全方位的,不能局限在傳統的教學思維中,更應該拓展到實際生活中,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多種途徑,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合理有效的補充,目的是為了能讓學生有終身發展的資源和平臺,下面是對家庭資源與課堂教學延伸的分析。
(1)合理有效地布置家庭作業。家庭作業可以說是一把雙刃劍,運用得合理可以讓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興趣,但是如果不能合理運用就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厭惡情緒。布置家庭作業是教師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之外的一種教學補充,是課堂教學之外的一種延伸,能夠及時夯實學生所學知識,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但是,只注重作業數量就容易降低作業的質量,只有合理有效地布置家庭作業,才能真正地讓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并進行靈活的運用。
進行家庭作業的布置應遵循差異性、公正性、全面性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差異進行作業布置,給學生自由選擇的空間,在成績的評估上應該公平公正,讓學生能參與到作業活動當中,布置的家庭作業不能僅僅為了提高學生的智力,更需要全方位的兼顧,讓學生通過家庭作業提升自己的自信心與責任心,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2)家庭小實驗促進課堂教學。生活中很多的生活情境和社會實踐可以增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特別是在教學中遇到的一些小實驗教學完全可以在家庭中進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知識技能,靈活運用,開發智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家庭小實驗的課堂延伸應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實驗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有促進作用。
2 科學課程相關家庭資源的種類
2.1 人力資源
家庭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拓展,應充分利用家庭中的人力資源,實現課堂教育與家庭資源有效結合,互動教育。瑞吉歐提出的互動合作是教育取向的一個重要理念,主張孩子的學習不是獨立的,其知識結構和價值觀念的形成是在教師、家長、小朋友之間共同合作完成的,在這個知識結構構建的過程中,孩子不僅僅是互動合作的受益者,更是教育資源的提供者,只有這樣的互動合作才能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互動環境,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實際經驗。
在很多班級主題活動中就很好地運用了這些人力資源,讓家長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與孩子進行互動合作,如在分別生活中的垃圾種類時,由孩子和家長共同完成,孩子在家長的幫助下,和小朋友一起進行生活垃圾的分別,正確處理生活中的廢物和垃圾。可以在學期開始之前對學生家庭資源中的人力資源進行全面的調查,將家長、長輩的興趣、特長、工作性質運用到學生的實際教學中。
2.2 信息資源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與信息相關聯,互聯網的普及讓生活更加方便,生活在這個信息化時代的孩子面對大量的信息不能進行合理的分辨,很多小學生對于電腦都能熟練運用,瀏覽網上的信息,玩游戲等,網上的一些色情暴力信息很容易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家長應監督學生的上網,正確指引,充分利用網上的學習資源進行教育。
學校的課堂教育知識面是較窄的,要想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應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利用家庭教育中的信息資源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可以到書店買一些成功人士的傳記,在他們的精神指導下讓孩子形成良好的思維學習習慣。電視機是每家每戶必備的家電,家長可以帶領孩子觀看一些有意義的電視節目,無形之中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讓他們產生對學習的渴望。對于互聯網上的信息應經過篩選之后讓孩子觀看,很多高校的教育資源都在互聯網上有相關視頻,家長對其中的教學視頻進行篩選,促進學生知識結構的形成和鞏固。有效利用家庭中的信息資源能幫助孩子學習,促進成長。
2.3 物質資源
家庭是兒童成長的主要環境,兒童的發展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因此良好的物質環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保證。家長是孩子物質資源的提供者,是孩子綜合實踐的人力資源,在兒童認知的年齡段,家長可以通過家庭中的有形物質進行教育,墻飾的布置,為孩子購買的玩具、教具等都能對孩子的教育產生影響,可以在墻飾上添加一些暖色,從小培養孩子的愛心,小寵物也是可以培養孩子愛心的物質資源,讓小寵物與孩子玩耍,避免孩子產生孤獨的情緒。
學校的素質教育不能完整地讓兒童對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物質進行分辨,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就應該對學生進行教育,對家庭中常見的物質,如沙發、電視、桌子、家用電器等詳細講解,讓兒童能知道哪些地方有危險,什么是不應該做的。也可以進行環境創設,集思廣益。家校合作是育兒的重要途徑,豐富多樣的教育形式能充分有效地利用物質資源,從而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
2.4 環境資源
家校共育逐漸成為現在培育兒童的重要形式,也是未來兒童教育的一種趨勢,家校共育對環境尤為重視,因為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利用家庭周邊的自然環境資源,創設良好的環境,其中可以加入家長的興趣愛好和職業特點。家長通過與教師一起創建教育環境,可以從教師那兒得到專業的育兒知識,明白環境對兒童的行為、性格養成的無形作用。
家庭的和諧氛圍對孩子的性格有很大的影響,很多單親家庭孩子性格孤僻,社交能力差,這些都是家庭環境所導致的,所以不可忽視家庭環境。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有的材料很容易得到,但是有的卻需要親手制作,學校可以邀請家長來學校共同為學生添置教學材料,共同制作,提高參與感,充分挖掘家長的職業優勢和個人魅力。只有教師和家長之間共同合作,有效利用家庭資源來創建良好的環境,才能為孩子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2.5 時間資源
在家校合作的模式下,學校應充分考慮學生課后自由時間的支配,利用這些自由的、充裕的時間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在這樣豐富的時間資源下,孩子能夠進行自然、有趣、開放性的活動,充分解放孩子的天性,對于孩子的創造力、想象力進行挖掘和開發。
沒有了客觀條件的約束,孩子能與相關的事物接觸,家長和教師能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學習科學、藝術、語言等方面的知識,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增強孩子的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利用時間資源,對學生進行合理的教育,為兒童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3 延伸科學課堂教學需要教師與家長的共同努力
將家庭資源引入科學課堂教學可以解決學生教學中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脫節的問題,利用家庭中的優勢資源,拓展科學課堂教學工作,不僅能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效結合在一起,而且能讓教學目標得以很好的落實,圓滿完成教學任務。但是在實際落實工作的過程中發現有學生家長跟學校不能很好協調的問題,很多家長表示不理解,對這種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不能很好地進行配合,導致教育工作出現阻礙。
針對以上現象,學校教師應盡力跟家長進行溝通,努力爭取家長的理解與同意,可以使用類似“家長告知書”等形式讓家長充分理解這種教學方式的好處,取得家長的信任,從而使學校資源與家庭資源有效結合到一起,為學生創造一個優質的學習環境,強化教育效果。追本溯源,學生的延伸科學課堂教學還是需要教師和家長共同的努力才能取得顯著效果。
4 結束語
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去獲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深刻理解所學知識,學校利用家庭資源延伸課堂教育就是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和利用優勢資源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挖掘知識,發掘自己的潛力,將學校學習的知識在實際情境中進行驗證,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 馬翼玲.家庭——不可忽視的教學資源[J].新課程學習(上),2012(4).
[2] 陳丹.幼兒園運用家庭資源進行主題教育的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2012(5).
[3] 李艷艷.小學利用家庭資源進行安全教育的研究[J].西南大學,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