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丹露
【摘要】在稅收實踐中,個人所得稅稅制存在的問題及稅負不分平的現象比比皆是,如何有針對性地找到切實有效的解決辦法,使個人所得稅稅制更加公平合理,筆者通過一系列的列舉作了相應的簡要分析
【關鍵詞】個人所得稅;稅率;改革
中國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向前發展,現行的個人所得稅制度暴露出來的問題與缺陷越來越多。現行的個人所得稅制度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稅負過重,雖然國家多次出臺了提高個人所得稅免征額和增加稅收優惠政策等規定,但由于居民個人經濟負擔的不斷加重和貧富差距的日漸拉大,多數人依然認為個人所得稅的稅負偏重;二是個人所得稅稅負不公,同樣的收入在不同條件下,計算的稅負差異極大。為此,對于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的呼聲在不斷的提高。雖然之前國家先后多次修改了個人所得稅制度,但依然無法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和納稅人的訴求。本文就現行個人所得稅制度存在的問題進行如下探討與分析:
一、個稅所得稅征收分類差異導致所得相等而稅負不等的問題
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制度一直以來實行分類稅制形式,將個人所得的收入分為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等等。其優點主要是計算簡便、管理方便,利于控制稅源,防止稅源流失,降低征收成本等,這種個稅所得稅征收辦法對于我國早期的個人所得稅管理十分有效;但缺點是隨著經濟的不斷向前發展,個人所得收入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且個人所得收入差距明顯擴大,高低收入之間差距懸殊。此時如繼續使用分類個人所得稅制,就明顯不利于稅收公平,并且也增加了更多的偷避稅空間。
二、個稅所得稅的納稅計算期限存在的明顯不合理
我國現行的個人所得稅在計稅方法上有按次計稅和按期計稅之分。按次計稅對一次性的個人所得收入進行一次性征收。按期納稅對一定期限內的個人所得收入合并一次征收。二者看起來似乎差別不是很大,但在實際計算中,不同的計稅方法可能導致納稅人稅收負擔的存在巨大差異。比如:小陳以稿酬所得的形式獲得5000元稿費,如果這筆所得是一次性獲得的,則其只能享有一個20%的免征額1000元,也就是說應該繳納個人所得稅:5000*(120%)*20%=800元。但如果換一種收入方式,這筆稿酬所得是分5次獲得的,每次獲得1000元,則其可以每次享受一個免征額,稅負變為(1000800)*20%*5=200元,雖然依然不能與薪酬所得的稅負相比,但是比起一次性獲得報酬的800元稅負仍然少了600元。可見期限適用上的差異對于納稅人的稅負影響依然不可小覷。
三、個人所得稅的稅率設計存在不合理
現行過高的個人所得稅稅率增強納稅人偷漏稅動機,高收入階層逃稅嚴重,比如:有的人以各種明目將個人支出性支出進入企業成本費用開支,還有的人在經濟活動中以現金交易形式進行結算。而且個人所得稅對收入調節作用不明顯,不符合公平原則。又比如:小劉是一名記者,假設2015年1月份得到4800元的薪金收入,那么當月應該繳納個人所得稅:(45003500)*3%=30元;如果這筆所得以稿費所得的形式取得,那么當月應該繳納個人所得稅:4500*(120%)*20%=720元。同樣的辛勤勞動所得收入,不同歸類下的稅負相差了690元。這一例子清晰地說明了不同所得類型的稅負存在明顯的不公問題,近些年的改革措施雖然大幅降低了低工資收入者的稅收負擔,但由于沒有同時對其他類型的所得進行相應的修改,就使得不同類型的個人所得稅稅負差異越來越大,稅負愈顯不公。
四、個人所得稅的免征稅額設計存在不平衡
雖然最近這些年國家對個人所得稅先后進行了多次修改,改革的方向一直趨向提高免征額、降低稅率的手段進行降低稅負。雖然我國當前個人所得的主體形式是工資薪酬所得,但在我國現行的分類所得稅制下,個人所得呈現出多元化的現狀下,這種不平衡的改革使其他類型所得的獲得者面臨極不公平的待遇。比如,同樣的進行辛苦勞作,低收入情況下(不高于4000元時),工資薪金所得的免征額是3500元,而勞務報酬所得的免征額僅能享受800元。
五、個人所得收入的分配調節力度不強
從當前情況來看,我國個人所得稅在避免居民收入差距過大方面并未發揮應有作用。首先,我國的個人所得稅收入規模是很大,而且在全國稅收總收入中占的比例很小,對收入直接調節的力度不大。在2015年兩會上,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提到大概只有3000萬人在繳納個人所得稅,而實際納稅人的規模應該在3億左右。并且65%左右的個人所得稅是由工薪階層繳納的,我國每年由此流失的個人所得稅金額較大。該現象的存在導致我國的個人所得稅主要集中于從工薪階層獲取財政收入,因而在縮小不同階層收入差距方面卻收效甚微。
六、個人所得稅納稅稽查力度不夠,偷避稅現象普遍存在
由于目前社會資源信息不能聯通共享,個人所得稅征收范圍大、涉及面廣。特別是在經濟活動直接以現金交易、個人支出性開支以各種明顯進入企業成本費用支出的現象存在,使得個人所得收入征收比較困難。目前,個人所得稅的繳納都有是以企業代扣、代交為主,個人自覺交稅為輔。但由于稅收政策問題和個人認識問題造成偷避稅現象較多。
總的來說,我國現行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存在的的問題、個人所得稅稅負不公平的局面,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通過以上分析找到問題的根源,有針對性地尋找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法,改變目前個人所得稅制度上的缺陷,重新架構個人所得稅體制,甄別不同的納稅人來分別設定免征額、納稅期限和稅率標準等,使個人所得稅稅制更加公平合理,并在經濟調節中發揮更為積極有效的正面作用。
參考文獻:
[1]于洋.略論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1):8890
[2]趙恬.個人所得稅納稅單位研究,人民大學,2008
[3]陳香珠,我國個人所得稅課稅單位研究,教育探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