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秀琴
【寫作指導】
所謂“觀點具有啟發作用”,主要指觀點要富含哲理,具有思辨性,能帶給讀者閱讀的余味。觀點可以新穎獨到,使人看后豁然開朗;也可以較為辯證,使人讀后加深了對某個問題的認識;或觀點雖不全面,但使人讀后派生出對某個問題其他側面的思考,拓展了對這個問題認識的廣度;或觀點引發了人們的聯想等等。總之,要收到一種“言雖盡而意無窮”的效果,讓人讀后有回味的余地。
如何做到“觀點具有啟發作用”呢?筆者認為考生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別具一格
“別具一格”即“推陳出新”。它的思維特點是:在符合話題的范圍內,確定與眾不同的立意,或從相反的角度立意。如以“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為話題,寫一篇議論文。傳統的立意是:做事不思進取,消極度日。創新立意可以是:撞鐘是和尚的任務,是和尚的職責,和尚們能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兢兢業業地做著枯燥而平凡的工作,正是愛崗敬業的體現。
二、貼近生活
貼近生活的觀點最容易吸引讀者的注意,也最容易產生啟發性。如請以“讓我走近你”為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對于這個題目,不少考生往往會想到把“你”虛化,把“你”變成“書”“音樂”或古代的名人等,從而寫出自己對思想素養、道德文化方面的追求。這些思路固然不錯,也比較新穎,但以此立意寫出的文章通常較為空泛化,個體化。如果能貼近生活,關注社會中最現實的場景,把“你”字解讀為生活在當今城市里,物質生活豐富而精神孤獨的人們,無疑更能吸引讀者的目光,也更能引發大家的思索,從而使文章充滿現實意義和啟發性。
三、以小見大
這主要是用于記敘文,文章能通過一件小事反映出社會風貌。比如寫社會和諧,可以通過一個社區的精神面貌來反映。可以寫社區里人與人的和睦相處,社區工作人員對孤寡老人的照顧,對有困難的家庭的眾人幫扶等等。再如寫老師,可以寫老師知識的淵博,對工作的敬業,對學生的無私關懷。通過讀你筆下的老師形象,很多讀者會想起自己的老師,從而對教師這個職業充滿敬意。總之,文章能讓讀者通過一些事情、一些人物看到一種社會風貌,并能有所思索,這就是給讀者帶來的啟迪。
四、辯證分析
在辯證思維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時間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無礙思維活動的正常進行。考生要善于用聯系、發展、矛盾的觀點去分析事物。比如對于“忙”的看法,是不是所有的“忙”都是值得肯定的?不是的。“忙”要有目的,有方法,有步驟,這樣的“忙”才是真正的“忙”。如果只是忙著應付一些無意義的事情,這樣的忙只是碌碌無為而已。在有限的生命中,我們需要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情,做一些能提高個人能力和對他人及社會有意義的事情,這樣的生命才是充實的。如果能這樣思辨地看待問題,那么讀者也會豁然開朗。再如對于“善良”的理解,善良是一種美德,但也要看對象,就如東郭先生與狼的故事,對敵人的善良就是對自己的殘忍。所以,考生分析問題,要客觀地、全面地論證。這樣才能準確地說明事情,對讀者也能有一種明朗的啟迪。
【例文展示】
貼燒餅
□沈燕婷
微涼的清晨,我一邊往學校趕一邊吃著燒餅。黃澄澄的燒餅散發出暖暖的焦甜味,一口下去,融化了的糖稀溢了出來,唇齒留香。
燒餅買自一家燒餅店,店是一對中年夫妻經營的,在學校西邊一百米處,生意很火。記得我上小學時,那家店就已經開張很久了。
“老板,來一個甜味燒餅!”
我是這里的常客,也就熟門熟路地掏出兩枚硬幣,放進了桌上的鐵盒里。
“馬上就好嘍!”中年老板愉快地回應道。他并不抬頭,忙著用鐵鉗撥弄著爐子里的燒餅。在他眼里,仿佛只有那一爐燒餅似的。
那原本貼在爐壁上瘦瘦薄薄的餅,烤制后,都鼓脹了起來。中年老板迅速抄起一把鐵鏟伸進爐內,另一只手用鐵鉗往里面一鉤,熱乎乎的燒餅就新鮮出爐了。
“小同學,這一爐是咸味兒的,你再等一會兒啊。”老板用袖口擦著汗,回頭對周圍的顧客說道,“你們先讓讓這位小同學吧,她要趕著上學去。”
“不用,我今天有時間。”我連忙擺手。
老板瘦尖黝黑的臉上浮現出一抹柔軟的微笑:“祖國的花朵可耽誤不得。”
隔著爐子里升騰起的熱氣中,老板臉上被時間打磨出的棱棱角角仿佛也不那么明顯了。
老板娘從屋里搬出一個篩子,里面放滿了未貼過的燒餅。老板重新洗過手,從篩子里取出一塊餅,沾了些淀粉水,徑直把手伸進爐子里開始貼。淀粉水或者是老板手上的水滴下來,落在被燒得通紅的炭上,發出“■■”的聲響。“呼——”老板迅速縮回手,手上明顯可見一塊燙紅的印子,嘴里不由自主地發出輕呼聲。我有些不忍,問道:
“很疼吧?帶上手套呀。”
“那不行。不干凈,餅也貼不牢。”
老板依舊不抬頭,專心干著手里的活,語氣略顯嚴肅。
我怔了怔,又問道:
“起那么早,做餅又那么難,燒餅價再多加一塊錢我們也可以接受。”
這下他停住了,認真地向我解釋:
“那可不行。賣了這么多年,從來都是這個價。小同學,你不懂,有些東西是一定要堅持的。就像這人,我這么多年每天都起得很早,以后也還是這樣。”
我拿著熱乎乎的燒餅,若有所悟。
其實,做人就該像那位中年老板。他的做事理念中,有對我們這些青少年的愛護,就像燒餅里軟滑滑的糖稀;也有對自己做事原則的堅守,好比燒餅硬硬的外殼。這是一種柔軟與堅硬的和諧統一。這位老板,是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的人。
文章以小見大,事例取材于生活中一個餅店老板的故事。采用細節描寫,展現了老板貼燒餅的全過程,表現了他的勤勞及技藝的嫻熟;通過語言描寫,表現出老板對不隨意漲價這一原則的堅守,體現出他對學生的愛護體貼,更體現出他做人做事的原則性。故事引起了讀者對老板的尊敬,也引發了讀者對做人做事的一種思考。耐人尋味,極具啟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