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浩
腹瀉是消化系統疾病的常見癥狀,主要表現為:進食后食物未經完全消化、吸收即被排出體外,排便次數增加,糞便稀薄或含有膿血。腹瀉會影響人體對食物中營養成分的吸收,消耗體內蓄存的營養,從而使人營養不良、貧血、抵抗力降低。
中醫稱腹瀉為“泄瀉”,認為其可分為濕熱型腹瀉、寒濕困脾型腹瀉、脾虛型腹瀉等類型。濕熱型表現為舌苔黃膩、舌質紅,同時伴有腹痛、瀉下急迫等癥狀,大便呈黃褐色、味臭,大便后肛門有灼熱感;寒濕困脾型多因生冷飲食所致,表現為舌苔白膩,泄瀉清稀甚至水樣便,可有腹痛腸鳴、脘悶少食等癥狀;脾虛型表現為舌苔白微膩,舌質淡(即舌頭顏色淡),大便時溏時泄,遷延反復,稍進油膩食物就泄瀉加重,常伴有面色萎黃、神疲倦怠等癥狀。刺激特定穴位可增強脾胃功能,使胃腸道功能恢復正常,有效緩解腹瀉。
特效穴位——合谷穴、曲池穴。
輔助穴位——長強穴、脾俞穴、胃俞穴、大腸俞穴、中脘穴、氣海穴、關元穴、神闕穴、足三里穴、天樞穴。
合谷穴:此穴是大腸經原穴,以手指重力按壓,便意可立即消失。
曲池穴:刺激曲池穴能夠活躍大腸功能,治療急、慢性腹瀉。
1.拇指指尖掐合谷穴20次。(圖①)

2.按揉曲池穴2分鐘左右。(圖②)

3.用中指按法按長強穴1分鐘左右。(圖③)

4.用三指按揉法按揉脾俞、胃俞、大腸俞穴各2分鐘左右。(圖④、圖⑤、圖⑥)


5.用指摩法摩中脘穴、氣海穴、關元穴各2分鐘左右。(圖⑦、圖⑧、圖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