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蔭民
去年6月1日,一向自認為身體強健的我,沒有任何預兆,突發急性心肌梗死,被速送醫院急救中心搶救。經醫護人員的全力搶救,我得以轉危為安。
這次得病以前,我的身體一直很好,很少生病吃藥,沒有住過醫院。我還是一名體育愛好者,60歲退休前夕,仍活躍在院級籃球比賽場上。
突然生病了,病得還不輕,家人感到意外,同事也很吃驚。躺在病床上,看到病危通知書,這才感受到生命的可貴,健康的重要。在病中、出院以后,我做了許多思考,有了不少感悟。
每個人都要關注自己的健康,老年人更要關注健康。要知道,人要是沒有健康,其他一切都是虛無的。為了健康,就要學習,學習醫藥知識,學習養生保健方法,學了就照著做。在這次生病之前,我對醫藥知識、養生保健方法不屑一顧,總覺得自己身體很好,一切順其自然。關于心臟病的知識,我還是生病以后,在醫院的宣傳欄和各種報刊上學到的。
著名健康教育家洪昭光要求,人們應給自己的健康做一個規劃。首先要對自身狀況有深刻的了解和認識,知道自身的薄弱環節和優勢,從而在飲食起居、生活保健、日常防護中做到揚長避短;其次,在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方面,做到提前預防,及時就醫,避免病情拖延。
老年人,要老有所為。愿獻余熱暖人間,這是最崇高不過的行為,但要掌握好發揮余熱的度。
我在70歲以前,返聘做教師培訓工作6年。由于工作任務重,時間緊,經常加班加點。不過,那時年紀還不算大,身體也好。這次生病時,正在一個單位幫忙搞會議材料。就是在早晨上班的路上,突然發病被立即送去住院的。有位同事說我太累了,我說一點也沒覺得累。他說,年齡不饒人,等你覺得累時,問題就嚴重了。
這次病后,我明白了,人老了要保持一種和諧的心態,既要堅持興趣愛好,又必須量力而行,能做什么做什么,能做多少做多少。不定指標,不思結果,調劑生活,增進健康,超然而灑脫地享受生命的過程和樂趣。
適當的鍛煉是健康長壽的首要因素。老年人運動要針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因人而異,有所側重。70多歲了,還要堅持運動,堅持體育鍛煉,但必須選擇適合自己的項目。我在這次生病前,每天早晨和老伴在校園內散步、做八段錦、打太極拳、打羽毛球。病后,除羽毛球外,其他我們還繼續堅持,以實現有病治病、無病健身的目的。
按摩是中醫養生中簡單、安全的方法之一,我每天抽出10分鐘進行腹部、腰部、上下肢的按摩。還經常做擴胸運動、拍打胸部、按摩胸部,這樣,可以保持血液暢通。

人在病中,更加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心靈上的關懷。老年人要特別重視親友,珍愛家庭。親戚要經常走動,朋友要常來常往。平時和親戚朋友聊天,既了解他們的現狀,又增長知識,還能鍛煉思維能力。當我躺在病床上,組織、朋友、同事來看我的時候,我的內心深處涌現出從未有過的感動。
溫馨的家是人生快樂的港灣。老年夫妻更要互相尊重、互相照顧。對子女要關心愛護,幫助他們解除后顧之憂。我的老伴是醫務人員,以前朋友說,你好有福啊,有一位保健醫生!我還不以為然。這次生病,我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這一點。
我是幸運的,我是幸福的。老子曾說過:“樂莫大于無憂,富莫大于知足?!倍弥?,不僅是一種智慧、成熟的表現,也是一劑養生保健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