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紫
(西京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3)
“關中—天水”經濟區產業結構優化評價研究
——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
馬春紫
(西京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3)
針對“關中—天水”經濟區產業結構優化問題,引入模糊綜合評價法,構建產業結構優化評價指標體系,通過2011年—2014年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等方面的數據進行綜合評價分析,發現產業發展出現了退化現象,存在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式與時機選擇具有隨意性,接續產業項目在空間上不夠集聚、產業轉型方向選擇不夠合理、產業扶持政策力度不夠等方面的問題,據此提出相應優化建議,為制定政策者提供了決策依據。
模糊綜合評價;經濟區產業結構;優化
“關中—天水”經濟區作為國家西部大開發三大重點經濟區之一,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深入推進,關中—天水經濟一體化進入嶄新的發展時期,特別是依靠房地產業快速發展成為推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動力。但隨著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到來,房地產市場發展迎來了深度調整,同時帶來了產業結構的調整,改變了以往經濟高速增長的模式,資源紅利特別是土地紅利逐漸消退,意味著經濟發展將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勢在必行。
本文通過模糊綜合評價來研究“關中—天水”經濟區產業結構優化問題,模糊綜合評價能很好地克服了指標屬性的模糊性,因此,廣泛應用于經濟、科技、環境、工程等方面的評價,楊葉、王偉、薛冰等人運用了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對產業轉型問題進行了綜合評價。
“關中—天水”經濟區產業結構調整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環境、資源等各個方面,必須建立完整的綜合評價體系,在對“關中—天水”經濟區產業發展規律認識的基礎上,遵循我國區域產業發展的實際和總目標要求,按照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設計了“關中—天水”經濟區產業結構調整的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表1 “關中—天水”經濟區產業評價指標體系
1、綜合評語等級劃分
為提升數據分析的可靠性與可操作性,通常綜合評語等級的數目控制在3-7個內。本文確定其綜合評語等級為高、較高、一般、較低、低5個等級,分別以ν1、ν2、ν3、ν4與ν5表示。
2、評價標準的確定
根據國家、地方和相關行業規定的標準及規范,特別是空氣質量標準、土地開發利用標準、資源循環利用標準等,以“關中—天水”經濟區產業結構調整為評價對象,結合其內部經濟發展態勢、環境保護狀況、資源利用水平和社會保障力度等,確定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的本底值,以產業調整成功的相似地區的資源開發、產業發展及產業轉型模式作為類比標準,并有效參考當前研究成果中對產業轉型相關評價指標的界定標準,建立“關中—天水”經濟區產業結構調整的評價標準。
3、隸屬度函數定義
利用模糊綜合評判法進行綜合評價,需要定義隸屬度函數。隸屬度函數的定義有多種方法,在模糊評價中恰當地定義隸屬度函數是評價成功與否的關鍵。在對所篩選的指標及其評價標準的特點進行了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本文對“關中—天水”經濟區產業結構調整評價指標采用三角形模糊分布法定義了其隸屬度函數。
為了問題描述的方便,在界定各評語等級的基礎上,用ξ1、ξ2、ξ3、ξ4和ξ5表示評語等級界定值,用μ1(χ)、μ2(χ)、μ3(χ)、μ4(χ)和μ5(χ)分別表示指標值隸屬于ν1、ν2、ν3、ν4與ν5評語等級的隸屬度函數。基于此,“關中—天水”經濟區產業結構調整評價指標中的效益型指標的隸屬度函數的定義過程可通過圖1及公式(3-1)—(3-5)進行闡述。

圖1 三角形模糊分布法定義效益型指標隸屬度函數的過程


對于成本型的評價指標,只需將上述公式中的等級界定取值條件中的“>”與“<”、“≤”與“≥”互換即可。
4、隸屬度計算
定義了隸屬度函數后,則可以用模糊綜合評判法進行綜合評判運算。本文以“關中—天水”經濟區產業結構調整2011-2014年的具體指標值為例,對其產業轉型進行綜合評價與分析。可計算得到2011-2014年各評價指標分別在ν1、ν2、ν3、ν4與ν5評語等級下的隸屬度
5、指標權重確定
根據三角形模糊分布法確定的指標隸屬度,可取得由各評價指標構成的隸屬度矩陣,利用數據歸一化處理的方法求得各個評價指標的權重(見表2)。計算公式如下:

6、綜合評價分析
根據所構建的指標體系,利用指標層的各個評價指標對準則層4個要素的狀況分別進行一級模糊評價,結合一級模糊評價的結果,進一步對“關中—天水”經濟區產業結構調整目標進行二級模糊綜合評價,其綜合評判結果詳見表2。

表2 二級模糊綜合評價結果
根據表2所示的二級模糊綜合評價的結果,按照隸屬度最大原則,可判定2011-2014年的產業轉型綜合水平分別為ν3、ν3、ν3、ν2。即2011-2014年期間均處于“一般”水平,到2014年時,達到“較高”水平。進一步分析,2011年時,ν4等級所屬值為0.0741,且大于ν2所屬值0.0550,說明該年份區域產業發展有向ν4等級發展的趨勢,但通過相關政策的正確引導,使其到2012年,保持在ν3等級。
到2012年,雖然整體水平仍處于“一般”,但ν2等級所屬值(0.0556)大于ν4等級所屬值(0.0548),展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并于2013年間得到了穩定發展。到2014年時,提升至“較高”(ν2)水平,但是ν3等級所屬值為0.0968,大于ν1等級所屬值(0.03840),即有向“一般”水平退化的趨勢,需要引起當地相關部門的重視,積極采取針對性的控制改善措施,防止退化現象的出現。
1、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式與時機選擇具有隨意性
從“關中—天水”經濟區產業發展的現狀來看,現有主導產業仍然處于產品生命周期的成長期或成熟期。由于環境保護和工業企業搬遷政策影響,對原有的產業生產要素造成了一定的破壞,新的生產要素重新組織需要一個培育時間,接續產業培育不足,導致產業轉型綜合評價水平有退化的傾向。
2、接續產業項目在空間上不夠集聚
區位理論、增長極理論、產業集群理論等理論證明,同一產業聚集于一個區位,就越能有利于企業所用生產要素的聚集,其中包括勞動力、資金、能源、運輸以及其他專業化資源等,區域內諸如此類的投入品或者生產要素供給越多,就會降低整個產業的平均生產成本,并且隨著投入品變得越來越專業化,生產就越有效率,這一區域內的企業也就變得更具有競爭力。以西安、蘭州、寶雞、天水為代表性的城市正在推進城中村和棚戶區改造,原有主導產業重新集聚需要一定時間,發展速度不夠快。
3、產業轉型方向選擇不夠合理
“關中—天水”經濟區在產業發展方向上仍然存在定位不夠清晰、方向不夠合理的問題,沒有很好地契合國家加快產業政策方向。
4、產業扶持政策力度不夠
產業結構調整是否科學合理需要從產業政策、財政政策、稅收政策等方面進行引導,實現產業投資項目和產業配套設施建設的綜合效益最大化。
[1] 徐婧文,張威.模糊評價法在建設工程評標中的應用[J].甘肅科學學報,1999.(4):182.
[2] 顏揚,杜綱.企業柔性的指標體系及其AHP-模糊綜合評價方法研究[J].甘肅科學學報,2004.(4):120.
[3] 楊葉.區域傳統產業轉型的模糊綜合評價研究[J].科技與管理,2013.(5):25-29.
(責任編輯:高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