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秋霞

【摘 要】我國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從2009年開始,得到飛速發展,卻又存在著大而不強,就業情況與社會滿意度不理想等問題,與最初專業碩士的定位不符。2009年吉首大學獲得體育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到2015年吉首大學體育科學學院的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人數已經迅速增多。本文通過對吉首大學體育科學學院2013、2014、2015屆專業碩士的就業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為研究生培養與就業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專業碩士;就業;調查分析
【Abstract】Professional sports is a graduate in China since 2009, get rapid development, there is big but not strong, but problems such as employment and social satisfaction is not ideal, not in conformity with the original professional masters position. Jishou university in 2009 to obtain award, mfa to jishou university in 2015 received a masters degree in sports science institute of has rapidly increased in number.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jishou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 2013, 2014, 2015, the professional masters employment situation analysis,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for graduate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Key words】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Employment;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1 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就業現狀分析
在如今這個社會競爭相當激烈的大環境下,只有擁有全面發展的人才才能夠更好的占有主動權,一個國家想要繁榮昌盛,最重要的是人才的發展,同時,人才也是一個社會的文化、文明、經濟進步的重要保障,而研究生作為高層次的專業人才,對社會的迅速發展更是具有重要作用,通過研究生的就業過程可以直觀的對高層次人力資源配置進行檢驗。
1.1 畢業生的來源
通過對吉首大學近3屆畢業的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生源情況進行整合分析,在 2013、2014 、2015年畢業的碩士畢業生中的生源地情況,如表1所示。
根據上述表格顯示,近三屆畢業生生源來自農村的人數 49 人,占總體的 41%;來自于城鎮的人數是 70 人,占總體人數的 59%。而在這些生源當中可以看出,考取該專業的學生從2013年來看,更多的是城鎮的學生考取研究生,而到了2014年、2015年,城鎮學生與農村學生各占50%。
1.2 就業率
對吉首大學體育科學學院2013、2014、2015屆體育專業碩士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統計,如表2所示。
從表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在近三年吉首大學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就業率還是很高的,已就業人數均已超過占70%,未就業人數只有十多個人。
1.3 就業職業
專業碩士是國家為了培養高層次就業人才而采取的培養方式,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可以從事各項體育工作的全方面人才,體育專業碩士的接收單位大多還是高等院校、教學培訓機構,有少部分流向國家基層單位、部隊、政府機關單位;從就業單位性質的調查來看,三屆畢業生體育專業碩士就業單位主要分布在高等院校和其他與教學培訓相關的的機構單位,高等院校占了47人,其他教學單位占了32人,兩項加起來占了總人數的66.3%,其中有5人進入機關單位工作、9人進入企業工作、14人在畢業的時候沒有找到就業單位。
1.4 就業城鄉分布
從表1畢業生的來源可以看出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有一半來自農村,一半來自誠鎮,吉首大學地處于四省交界處,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學生從農村進入城市生活,主要因素是被城市的生活節奏、發達程度、文化環境所吸引,對吉首近三屆畢業生就業的城鄉分布情況來看,大部分碩士研究生在畢業之后選擇了在城市工作,有78人,占了總人數的74.2%,而選擇在鄉鎮工作的有21人,占總人數的20%,而在農村工作的只有6人,占總人數的4%,城鎮生源地的學生在完成碩士學業以后回到生源地工作的只占了一小部分,而生源地為農村的學生在畢業后有一部分選擇回生源地所在的城市進行就業。但是碩士研究生對于城市工作的熱衷,也給城市就業造成了較大的壓力。
2 影響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就業的因素分析
2.1 社會需求對就業的影響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結構進入了轉型期間,在職業的分化上也越來越細致,從而專碩在這個時候的快速發展是順應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滿足了我國經濟建設對高層次實用人才的需要。而城市與鄉鎮都需要這樣的人才,相比較而言,鄉鎮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城市能提供的就業職位大多為中小學教師崗位或行政崗位,作為新時代的實用型人才,其就業趨勢應該是往高校發展,偏遠地區的高校對專業碩士的需求遠遠大于城市的需求量,但是大城市不同的文化、經濟、環境都是吸引碩士研究生去城市就業的重要因素。國家要想讓專業碩士研究生下到基層,為教育事業做貢獻,就應該出臺更強有力更具吸引的政策,吸引碩士下基層工作或者創業。
2.2 國家與地方就業政策對就業的影響
國家的就業政策是能直接影響研究生就業率的客觀因素,我國碩士研究生就業政策由以前的統包統分的就業制度,逐漸轉變為雙向選擇,最后過渡到順應市場經濟的自由就業,在制度的變化過程中,我國為了調和不同市場對不同人才需求的關系,就業政策已經從以前的包分配到現在的自謀出路,政府只在宏觀上對人才的培養與就業方面做出調控,而不再參與勞動力的分配。但是體育專業碩士是2009年新型培養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國家與地方對于其培養與就業等方面,依舊處于探索階段,有的高校對于體育專業碩士的就業培養方式則是仿照本科生或沿用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模式。這是影響體育專業碩士就業一大客觀因素。
2.3 學校綜合條件對就業的影響
校園是培養學生,培養人才的地方,一所高校有相當大的名氣,必定有相當強大的部分,師資力量、學科設置、教學方法(下轉第30頁)(上接第28頁)手段、教學環境、培養方式、研究方向等都是屬于學校的辦學條件。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在培養與就業過程中,其注重的是技術,部分學校對于技術的學習要大于對理論的學習,而有的學校則以理論課為主,輔之以技術課程,在課程設置上,不同地區的高校會開設不同課程。現在部分單位在職員招聘中明確指出,不是工程院校“985”、“211”的不予以考慮,主要原因是為了找與職位相對應的人才,看重的是某些學校開設的學科設置、人才培養模式。本科期間的培養模式注重的是傳授,而研究生在學習期間注重的是自學,部分高校對于研究生的學習管理不夠嚴格,高校管理模式也是用人單位考慮的因素。
2.4 自身因素對就業的影響
在之前數據中可以看出,有大部分同學是農村或者應屆畢業,毫無工作經驗,在學習與生活中,經常能耳濡目染一些關于就業方面的資訊,然而在就業過程中,心態也是很重要的,大部分人認為作為一名研究生,工作就應該進入到大城市,找一份匹配自身學歷的工作,也經常能感受到就業困難的處境,如果具有積極心態的畢業生,不斷積極主動的尋求崗位,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一份工作,如果在求職過程中始終抱有一種消極心理,也會直接影響求職過程與結果。
3 建議
3.1 優化國家與地方的研究生就業政策,出臺更加具有吸引力的政策,加大下基層的吸引力,合理的調控城鎮鄉村所需要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3.2 制定研究生入學考試系統,嚴格把關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入學,優化教學課程設置與注重理論與實踐能力的共同培養,加強研究生的學習管理,引導研究生積極自學。
3.3 研究生的就業難并不是市場需求量太小,而是研究生在心態與自我定位方面有脫節的地方,合理了解當今社會的就業形勢,根據自身能力制定號職業規劃,認清自身不足,加強理論與時間的學習才是更好更快就業的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何期.高校碩士研究生就業機制的建立和創新[J].西南科技大學《高教研究》,2013(2):74-76.
[2]張全柱,等.本科生考研心理分析及考研建議[J].科技信息,2013(36):99-100.
[3]李星劍.全日制體育碩士研究生就業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
[4]馬永通.從社會需求狀況分析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課程改革[J].搏擊武術科學,2014(8):81-82.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