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自治區黨委、政府《關于創新和加強農民工工作的若干意見》(桂發[2014]12號)部署,為了解2016年春節后廣西企業用工情況,進一步服務好農民工、統籌做好城鄉就業工作,廣西壯族自治區就業局于2015年11月15日至2016年2月24日對廣西重點企業、工業園區企業、支柱產業企業春節后用工情況進行了調查。情況如下:
一、2016年廣西企業春節后用工調查情況
參與本次調查的廣西重點企業、工業園區企業、支柱產業企業共有2956家,其中706家企業參與了春節后返工情況調查,有用工需求的企業2224家,2016年春季計劃用工105029人。用工情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受產業結構調整、經濟轉型影響,企業用工增速放緩
調查顯示,2016年有用工需求的企業占被調查企業總數的75.23%,較上年同期回落3.64%;計劃用工總量較匕年同期減少近5萬個,減少31.25%。
(二)廣西企業春節后返工情況基本穩定
企業員工未出現大規模離職。除梧州市、欽州市以外,各市返工率均超過90%;調查的19個行業分類中造紙及印刷業、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業、制衣制鞋業、家具制造業、食品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等7個行業返工率下降;男性員工返工率高于女性員工,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專業技術人員返工率明顯高于普工。
(三)企業員工流動性大依然是企業用工的最大問題
2016年企業計劃用工105029人,其中,彌補企業人員流失用工74839人,占用工總量的71.26%;新建企業用工6457人,占用工總量的6.15%;現有企業擴建或擴大經營等較上年新增用工23733人,占用工總量的22.59%。
(四)全區用工相對集中
其中南寧、北海、玉林等三市用工量較大,分別占全區用工總量的18.53%、18.12%、11.56%。制造業、加工業等勞動密集型企業是用工主體,其中制造行業占50.03%,加工行業占31.35%。
(五)受“招工難”的影響,企業用工趨向理性
從用工需求性別比例上看,男性需求占41.58%,女性需求占40.52%,無性別需求占17.90%;從年齡需求上看,18-25歲需求占31.83%,26-35歲需求占34.96%,年齡不限需求占33.21%。企業用工不再挑三揀四。
(六)用工以低端勞動力為主
從文化需求上看,對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勞動力的需求占64.81%,對高中、中專、技校文化水平勞動力的需求占25.20%,對大專文化水平勞動力的需求占5.82%,對本科及以上文化水平勞動力的需求占1.53%,文化水平不限的需求占2.64%。
(七)企業計劃下調工資,薪酬競爭力下降
調查顯示,2015年企業平均月工資為2414元,2016年預計平均月工資為2219元,下降8.08%。近67.18%的企業認為2016年招工更加困難。
二、企業用工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員工流失率高
從調查的情況看,2016年企業員工流失率為18.14%,部分企業陷入“招工-流失-再招工-再流失”的窘境。
(二)企業用工成本逐步增加,招工、留工困難
養老保險繳費問題是企業與員工反映較多的問題,較高的社保繳費比例既削弱了企業的競爭力,又影響了員工收入的增加。同時,企業還存在融資成本、物流成本、土地成本高等問題,無力提供優厚待遇吸引和留住人才。
(三)就業觀念制約
部分勞動者對崗位期望過高,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求職愿望普遍過高,向往環境舒適、收入較高且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較多新生代農民工對購買社保、簽訂勞動合同存在錯誤認識,制約了企業招工。
三、2016年企業用工形勢分析及判斷
本次用工調查顯示,廣西企業2016年用工總量將持續擴大,用工增速放緩;用工形勢整體上處于平穩的態勢,企業員工流失率有所下降,春節后返工情況穩定,未出現大規模減崗、裁員的現象。
企業“用工難”現象將長期存在,如何解決企業“用工難”問題是企業、政府無法回避且必須認真思考研究的問題。
四、對策建議
(一)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實現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
一方面,通過結構性改革,實行創新驅動戰略,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使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另一方面,通過簡政放權、減少市場干預、激發市場活力,以創業帶動就業,推動廣西經濟新一輪發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鼓勵企業增崗穩崗
一是在國家層面上研究適當降低企業稅收、社會保險繳費比例,降低企業用工成本,改善員工福利待遇;二是各級政府按照桂政發[2015]29號文件的要求,加快新增崗位社會保險補貼政策落實進度;適時推出穩崗補貼政策,引導企業開發新的就業崗位,擴大就業規模。
(三)加強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滿足職工生活需要
一是各級政府加速推進園區配套功能和基礎設施建設,金融、郵政、工商、醫院、商店、旅社、餐飲、娛樂等基礎配套設施盡快進駐園區;二是完善公交網絡,為企業和務工人員提供生產和生活上的便利,實現勞動用工良性循環。
(四)引導企業改善環境、提高待遇
一是政府適時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引導企業提高工資待遇;二是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規范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行為,通過加強監管、加大對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提高違規成本,改善用工環境。
(五)強化就業服務,做好信息對接
建議各級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快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網絡建設,實現自治區、市、縣(市、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五級聯網,為廣大群眾提供及時有效的崗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