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在全國政協無黨派界別小組討論時發言表示,我國的政府債務用于提高生產率、形成資產,所以凈債務實際上不高。只要去向好,政府債務可以突破3%的“天花板”。
林毅夫首先分析了經濟下滑的共同外部因素,一是發達國家還沒復蘇,他們的消費減少,進口減少,造成我國的出口減少;二是投資減少的問題,拉動經濟增長的只剩下消費。我國就業狀況還比較好,家庭收入還在增長,所以我國此前才能維持7%的增長。我國有著很好的條件實現“十三五”期間6.5%以上的經濟增速,即使有產業產能過剩,但都在中低端,可以升級改造。另外我國的城鎮化將以每年1%的速度增加,這些都是較好的投資項目,能夠助力中國提高經濟增長速度,這使我國比之于發達國家擁有較大的回旋空間。
國際上一般認為3%是政府每年財政赤字的天花板,林毅夫認為,中國的國情是不同的。發達國家政府赤字主要是用來支付社會消費,比如失業金、福利等,不會提高生產力。而發展中國家債務絕大多數是用來支持投資的,中國的債務相當一部分作為消除基礎設施瓶頸、環保、城市化等方面的投資,這些投資在短期會創造需求,也能增加就業,從長期來講,也能提高生產率、形成資產。因此,中國的凈債務實際上不高,政府債務可以突破3%的“天花板”,只要去向好。
斯賓塞:不良貸款率上升不會重創中國經濟
在3月20日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6年年會上,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紐約大學教授邁克爾·斯賓塞表示,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上升并不會引起中國經濟硬著陸。
近期,部分西方媒體發表的看衰中國經濟的文章中,多以中國不良貸款率上升為論據,闡述其可能帶來的金融風險。對此,斯賓塞表示,中國的不良貸款率并沒有高到致命的程度,大部分均可用資產重組等方法來解決。中國政府的金融能力值得相信,在20世紀90年代,中國政府就成功解決了類似問題。中國經濟的前景是樂觀的,中國的經濟運行中不存在任何致命因素,不會出現硬著陸。
邁克爾·斯賓塞1972年獲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之后在斯坦福大學和哈佛大學教授經濟學與工商管理學,1983年當選為美國藝術及科學院院士,自1991年起擔任美國國家科技及經濟政策研究委員會主席,現兼任美國哈佛和斯坦福兩所大學的教授、悉尼大學校長、青島大學名譽教授。
邁克爾·斯賓塞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市場中具有信息優勢的個體為了避免與逆向選擇相關的一些問題發生,如何能夠將其信息“信號”可信地傳遞給在信息上具有劣勢的個體。2001年,因其在不對稱信息市場分析方面所做出的開創性研究而和喬治·阿克爾洛夫、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