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光
摘要:在國資改革進程中,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進度不斷加快,這不僅給國有企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定機遇,而且推動了市場經濟體制的優化。在實際生活中,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社會發展的趨勢,也是國有企業更好發展的需求,因此,加強混合所有制改革有著重要作用。但是在很多情況下,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極易遭受國企內部和所有制主體的影響,進而阻礙改革進程,所以,加強內部控制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對內部控制在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作用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內部控制 國企 混合所有制改革 作用
在社會經濟的推動下,國資改革進程不斷加快,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也不斷深入,給國有企業的發展帶來了較大便利,改善了市場經濟環境。國企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夠促進企業穩定發展,提高企業自身的市場競爭力,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受相應機制及市場環境的影響,國企所有制改革遇到了較大困難。因此,國企必須提高對內部控制的重視度,發揮出其主要作用,及時解決存在的各種隱患,從而促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順利進行,最終促進實現企業發展戰略。
一、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概要
隨著國民經濟不斷進步,混合所有制的發展速度逐漸加快,在我國所有制經濟中的地位也不斷提升,成為社會發展的潮流。一方面,我國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結構,對市場經濟體系進行較好優化;另一方面,各種經濟成分不斷融合,逐漸形成混合所有制經濟結構。在實際過程中,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改革能夠起到較好作用,能夠推動國民經濟穩步發展,并有效改善市場經濟環境,對國有企業的進步有著重大意義。
在實際生活中,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是為了促進經濟結構的多元化,實現各環節的市場化,包括經營模式、制度體系等,從而更好地發揮出市場經濟的優勢,在維持國民經濟穩步提升的同時,促進國有企業的更好發展。在經濟多元化的趨勢下,國有企業的經濟資本能夠在多方面發揮出有效作用,為國有企業擴大自身經營市場提供了便利。在混合所有制改革進程中,國家在國有企業中持有的股份會逐漸減少,在這種情況下,其他股份持有者能夠更好地參與企業決策,提高決策的可行度,從而有效增強企業的管理水平。
二、內部控制在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作用
在實際生活中,混合所有制改革雖然能起到較好作用,對國有企業的穩定發展有著重大意義,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受國家政策及市場運作機制的影響,國有企業的運作環境存在著較多隱患,給國有企業的穩定進步帶來了不利。內部控制在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作用有以下幾點。
(一)緩解國有資產流失問題
在實際情況中,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雖然能起到較好作用,但是基于改革自身特性,依然存在較多隱患。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國有資產流失問題有著嚴重影響,會給國民經濟的發揮帶來較大不利。當國有企業進行改革時,很容易對國有資產造成侵蝕,致使腐敗現象的產生,所以很多人都反對國有企業的民營化改革,致使國有企業的改革難以順利進行。針對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為了更好地維護社會穩定發展,有關部門針對相關問題出臺了多項政策,對管理層收購持股以及員工持股進行叫停,從而規范國有企業的改革。在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有關部門制定了相關措施,允許多種所有制經濟經濟向混合所有制經濟轉化,并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體系下的國有企業員工持有股份,從而在保障國有企業穩定運作的同時提高員工的經濟效益。在國有資產的流失問題中,內部控制可以促進所有制經濟主體的平衡性,防止出現股份獨大問題,并維持戰略投資企業與國有企業之間的和諧性,保障國有企業的自身利益,從而緩解國有資產的流失問題。國有企業應完善“三重一大”問題的集體決策機制,規范產權的評估定價機制,可以實行員工持股,促進股權的分散性,并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監管,避免出現腐敗問題,促進所有制改革順利進行。
(二)緩解產權保護問題
在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產權保護問題也是重要內容,是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較好效果的關鍵要素。在所有制經濟體系中,產權屬于核心問題,因此,為了取得更好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必須對產權問題進行有效解決。針對產權問題的重要性,有關部門提出對產權保護制度進行完善,并強調公有制經濟以及非公有制經濟產權神圣不可侵犯。但是在實際情況中,由于相關制度不健全,有關部門執法不力,產權保護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公有制經濟產權在國家信用的庇護下能夠得到較好保障,但是非公有制經濟產權依然存在較多隱患,給企業的穩定發展帶來不利。因此,面對產權保護問題的嚴峻性,國家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增強對產權的保護力度,這樣才能提高企業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在保障混合所有制改革順利進行的同時促進國有企業的發展。內部控制能夠對戰略投資者的項目行為進行約束,明確產權歸屬,維持國有企業的固有產權,從而保障國有企業效益。由于多種戰略投資者進入國有企業,很容易對國有企業各項運作環節造成影響,所以企業可以完善產權規范,明確產權所屬,這樣既不會導致國有企業產權流失,也不會對戰略投資企業的產權造成損害,從而維護所有制改革的效果。
(三)優化企業經營環境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我國的戰略投資企業不斷進步,各類企業都獲得了良好發展,給國民經濟的進步帶來了一定機遇。國有企業對集體企業、民營企業等資本進行了引進,形成了股權多元化現狀,但是國有資本依然占有較大股權比例,致使股權結構不合理。一些企業雖然成立了董事會、監理會,但大都流于形式。在實際情況中,一些戰略投資企業依然受到多種不良因素的阻礙,難以保持穩定發展的態勢。由于市場經濟環境中存在著一定的不平等現象,包括制度、利益等方面,致使戰略投資企業難以進一步擴大自身的市場,雖然有關部門制定了較多政策法規,但是在實際情況中,戰略投資企業的壯大依然受到較大阻礙。由于我國在中小企業方面的制度規范不完善,致使中小企業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障,致使許多企業投資者都存在一定顧慮,從而給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的發展帶來極大不利。內部控制主要用以優化國企混合所有制下的股權結構,明確董事會、經理層、監事會的職責和權限,在決策、執行、監督中各司其職,形成一定的制衡效果,從而維護戰略投資者的利益,促進所有者改革的有效性。國有企業可以采取聯席董事長制,由外部董事長承擔職務,促進董事和經理人之間的分離,從而較好地對決策權以及執行權進行制衡;國企還可以對高素質的CEO進行引進,并實行職業經理人制度,從而對企業運作環境進行優化,保障所有制改革的質量。
三、在內部控制下促進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法
混合所有制改革不僅能促進企業的穩定發展,而且能推動國民經濟的進步,在實際生活中能發揮出較好效果,由于市場環境不斷發生變化,各種風險因素依然沒有消除,難以取得較好的改革效果,因此,有效解決各種隱患、促進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順利進行有著重要意義。在實際改革中,由于國有企業存在著多種利益主體,所以持股者與政府之間會存在一定的利益沖突。由于國有企業的資產結構存在著一定的不合理性,所以在吸引內外資方面出現了較大困難,而且許多國企管理人員沒有較好地將經營思想進行轉變,依舊沿用傳統的管理方法,致使企業的管理水平落后,難以滿足現代化發展的需求。因此,企業必須充分發揮出內部控制的作用,完善各種制衡機制,提高員工投資持股的積極性,對企業的各種機制體系進行優化,并大力吸引戰略投資資本,從而促進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順利進行。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國有企業必須從多方面對管理模式進行優化,清除各種不利隱患,這樣才能促進企業更好發展。企業必須加強內部控制,并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企業資產結構會變得較為復雜,所以通過全面預算管理能夠對資本進行有效整合,并合理配置,提高經濟資源的利用率。企業還可以實行分級管理,并加強對各環節的監督,落實責任制,從而更好地對資產進行管理。為了實現資產情況的有效調節和運轉,企業可以將資金、會計等進行集中管理,樹立風險意識,及時處理存在的各種隱患,從而提高企業的整體經營水平。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國有企業的內部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所以企業必須優化管理模式,加強內部控制,嚴格按照相關制度規范進行操作,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企業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謝志華.公司的本質——兼論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1-9.
[2]李躍平.回歸企業本質: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徑選擇[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5,(1):22-25.
[3]付欽太.基本經濟制度視域下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本思路[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5,(4):47-51.
[4]王儲,王峰娟.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資產定價問題——以中石化銷售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為例[J].財務與會計,2015,(6):23-25.
[5]楊克智,索玲玲,段然等.新一輪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思路、現狀與路徑展望[J].財務與會計,2015,(6):20-22.
(作者單位:上海寶建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