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茶產業投資展覽會”隆重舉行期間,在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武夷山大紅袍茶葉展示臺前面,大批中外游客絡繹不絕,他們饒有興趣的一邊觀看,一邊評論;一邊品嘗,一邊購買,對已經擁有300多年歷史的武夷山大紅袍茶葉的制作技術和制作工藝贊不絕口,許多中外茶葉企業和經銷商現場與武夷山茶葉生產和營銷人員簽訂了產銷合同與供銷訂單,這表明,武夷山大紅袍茶葉市場繁榮復蘇時期的到來。
隨著經濟利好大背景的不斷出現,人們的經濟收入不斷增加,收入差距不斷縮小,極大地刺激了人們的消費需求。消費市場上武夷山大紅袍茶葉的價格預期又開始攀升,但從當前的市場實際情況來看,茶葉炒作投機的現象并沒有出現。根據武夷山市茶葉銷售權威人士分析,大紅袍茶葉價格上升與下跌完全是遵循了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許多茶葉企業和經銷商趨于理性投資,茶葉市場價格總體穩定。
武夷山大紅袍茶葉的價格在近十年來其價格總體趨于上漲狀態,大家知道,價格競爭是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征,武夷山大紅袍茶葉行業也不例外。作為一個競爭性行業,其基本運行模式是市場機制。作為市場機制的重要方面的價格形成機制,其主體是市場,形成方式是市場競爭和供求關系的變化。就目前大紅袍茶葉產銷市場來看,茶葉供不應求、供大于求之間的關系,都會對茶葉價格的形成和穩定產生重要的決定和影響作用,今年大紅袍茶葉尤其是核心區域生產的大紅袍茶葉的市場需求,表現為穩步增長的趨勢。下面將從大紅袍茶葉今年的生產量、今年市場可供流通量、政府及有關部門宏觀調控保障機制與把握產銷機遇等四方面重點談談當前武夷山大紅袍茶葉市場價格與供需的情況。
第一,從大紅袍茶葉今年的生產量來看,由于武夷山區域去年冬季至今年春季與往年相比降水量偏少,旱情突出程度顯現,而且各茶葉生產區域的干旱情況程度不一樣,核心生產區域的干旱情況程度比其他區域更加嚴重,導致大紅袍茶葉總體產量有所下降,核心生產區域的大紅袍茶葉總體產量更是受到嚴重影響,估計對今年頭春茶茶葉產量的影響至少在20%以上,好在接近茶葉摘采時期的清明節后核心茶區生產區域連續出現難得的幾次降雨,對緩解旱情起到重要作用,對促進大紅袍茶葉的生長起到積極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紅袍春茶茶葉總產量受到天氣影響的減少程度。
但是,即使是20%左右的茶葉減產,當前也不能就簡單地下結論大紅袍茶葉價格會全面上漲。因為大紅袍茶葉在核心茶區生產區域以外的茶葉在夏茶還可以摘采,雖然春茶茶葉產量主導著全年大紅袍茶葉總產量,如果能夠綜合考慮春茶茶葉和夏茶茶葉的數量,大紅袍春茶茶葉產量下降放在全年的層面來看,影響的程度就會大大地減少。就是說,去年冬季至今年春季的旱情對今年大紅袍茶葉產量的影響,不會導致茶葉供應與需求平衡關系的嚴重破壞,大紅袍茶葉市場的供需平衡狀況基本上還將是穩定的。
第二,從今年的茶葉市場可供應的大紅袍茶葉流通量來看,由于茶葉具有可以保存和可以存儲等特點,又從另一個角度降低了今年大紅袍春茶產量遞減所帶來的影響。換一句說,就是撇開大紅袍春茶茶葉今年的總產量以外,市場中實際存在的可供應交易的茶葉流通總量也是我們必須考慮在內的。實際上,最近幾年大紅袍春茶茶葉產量逐年都在增加,這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大紅袍春茶茶葉在消費流通領域里一直會存在相當部分的剩余產量,再加上茶葉商品自身的特點,這部分剩余產量極大地發揮著穩定茶葉市場待銷售茶葉的存量,因此,在今年大紅袍春茶茶葉產量下降20%左右的情況下,這部分存量茶完全可以滿足目前茶葉市場的供應,確保供求基本平衡關系不被破壞,更不會出現“茶荒”的情況。
第三,從大紅袍茶葉生產所需要的原料和保障機制等方面分析,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立足于市場需求的多樣化滿足與茶葉產品個性特征的強化等方面的方向定位,已經建立了不同層次的茶葉生產原料儲備與突發應急機制。為了有利于茶葉新產品的研究和開發利用,武夷山市大部分茶葉生產和精制加工企業儲備了充足的不同年份的原料,少的幾百斤,多則上千斤,這不僅不會產生對原料的過度壓力,而且還順利地應對了今年大紅袍茶葉因為天氣原因造成減產的切情況。
根據武夷山市有關部門對大紅袍茶葉市場價格的跟蹤調查情況顯示,今年茶葉價格總體上說還是穩定的,但是也存在著各類型不同品種茶葉價格差距和銷售狀況懸殊的情況,幾十元、上百元一斤到一千、兩千元不等價格的茶葉都有銷售。對此,武夷山市一名長期經營大紅袍茶生意的權威人不久前表示,雖然今年大紅袍茶葉因為春季旱情確實會導致茶葉產量下降,按照常規茶葉價格可能上漲,但從今年的市場實際銷售價格情況來看,并沒有出現茶葉價格反常或者反彈現象,據茶葉協會人士分析,從理論上看,大紅袍茶葉價格的上升或者下降也必須是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的,從市場實際銷售價格上看,許多大紅袍茶葉企業以及投資茶葉的客商手中,僅幾年來一直都還有相當茶葉數量庫存,至今還沒有銷售出去,因此也就從一個方面解決了今年由于春季旱情大紅袍茶葉減產出現的供應問題。
第四、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采取多種宏觀調控手段,建立和完善了穩定茶葉市場價格監督機制,健全了大紅袍茶葉生產企業和銷售商家的誠信體系。
首先,相關職能部門出臺一系列有關的政策,打破茶葉市場壟斷行為,牽頭規范茶葉零售企業明碼標價和促銷行為,促進茶葉零售商業企業及供應商公平交易,協調管理茶葉商品貿易經營秩序,保護品牌茶葉的良好市場信譽,打擊不良商家亂漲價等敲詐行為,維護和穩定大紅袍茶葉價格的良好市場環境。
其次,保障一些重要節日如中秋、國慶“兩節”等節日期間茶葉市場規范交易,對茶葉生產以及經營商家和超市與批發市場等開展專項價格監督檢查,進行執法綜合檢查。對存在價格欺詐、短斤少兩等侵犯消費者利益的行為堅決予以制止和打擊,視情節輕重情況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經濟處罰與行政處理。
再次,健全誠信體系,創新消費維權機制。市場監督部門廣泛發動和開展茶葉誠信經營“明碼標價示范一條街”創建活動,簽訂《大紅袍茶葉誠信經營承諾書》,設立茶葉價格欺詐投訴點,鼓勵茶葉企業向廣大旅游消費者做出消費價格預賠工作,自覺做到按質論價,預防和杜絕亂漲價。同時相關工作人員做好受理茶葉消費者的申訴舉報的工作,認真回復每件舉報,認真處理每件行為,確保大紅袍茶葉維權消費的暢通渠道,維護茶葉消費市場價格秩序的穩定。(作者單位為福州外語外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