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前衛生學》是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程。目前,高職《學前衛生學》的課程教學中存在教學內容繁多、教學方式單一、評價方式單一、缺乏實踐教學環節等突出問題。因此,建議通過精簡教學內容、采用多種教學方式、采用多種方式進行考核評價、增加實踐教學環節來提升高職院校《學前衛生學》課程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提升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高職;學前衛生學;課程教學;問題;對策
學前衛生學是研究學前兒童解剖生理特點和生長發育規律,以及如何促進學前兒童正常發育、維護和增進學前兒童健康的一門科學,也是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學前衛生學》課程教學質量直接關系著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質量、關系著學生未來幼師職業生涯的發展。在高職院校《學前衛生學》的教學過程中存在很多突出問題,分析和解決這些問題,將有利于提升課程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
一、高職《學前衛生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繁多
從目前各個版本的《學前衛生學》的教材可以看出,主要包括“人體概述”、“學前兒童生長發育”、“學前兒童生活保健制度”、“學前兒童營養衛生”、“托幼機構安全教育”、“傳染病以及常見疾病”、“幼兒園環境衛生創設”和“學前兒童常見心理問題”等內容。由此可見,《學前衛生學》教學內容繁多,涵蓋了學前兒童身心發展的各個方面,涵蓋了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其中涉及的學科門類眾多,包括解剖學、營養學、心理學、衛生學、保健學和運動學等諸多領域和學科。由此也造成了在課程教學時目標定位模糊、重難點不突出、教學內容復雜、教學課時不夠等問題。
(二)教學方式單一
《學前衛生學》是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理論課程,因此在進行課程教學時更多地是采用傳統的理論課教學模式,即主要采用講授的模式進行教學。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大部分課時都用于教師對衛生學知識點的闡述和案例的講解。在課時安排方面,將所有的課時都用于理論的教學。由于教學方式單一,造成了一系列的問題:學生上興趣低下、參與程度不高、難以理解晦澀知識,影響了教師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三)評價方式單一
目前,高職《學前衛生學》課程評價方式較為單一:一是主要以閉卷理論知識考試為主,將閉卷考試的分數作為評價學習質量的重要指標;二是主要以期末考核為主,將期末考核的分數作為衡量學習效果的主要指標。考核方式側重于量化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高職院校主要是培養應用型的幼兒教師,由于評價方式的單一,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致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傾向于知識的傳授和理論的講解,最終影響了人才培養的質量。
(四)缺乏實踐教學
目前《學前衛生學》的課時通常設置為48個學時,其中所有的課時都為理論教學,并沒有相應的課時用于實踐教學。學前衛生學一般開設在大學一年級,學生知識基礎較為薄弱,實踐經驗相對缺乏,導致學生上課時難以理解深奧復雜的生理學知識。例如在講授學前兒童衛生生活制度和衛生保健制度時,由于學生缺乏到幼兒園見習實習的實踐經驗,教師只能通過描述和圖片來展示幼兒園的生活制度。如果學生能深入幼兒園進行現場觀摩,將會對學前兒童的一日生活和幼兒園的衛生保健制度有更直接和更感性的認識。
二、提高高職《學前衛生學》課程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一)精簡教學內容
學前衛生學既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又是一門交叉學科。其中的部分教學內容在學前教育專業其它課程體系中也有涉及到。如“人體八大系統的生理解剖特點”在《人體解剖生理學》中有詳細的論述,“學前兒童常見心理問題”在《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指導》課程中也有詳細說明。因此在進行課程教學時,應突出教學重點、精簡教學內容。一方面,將其它課程中涉及到的部分衛生學知識刪減掉;另一方面,將《學前衛生學》的重點與幼兒園的實際相聯系,使教學重難點更加突出。如“學前兒童衛生保健制度”、“學前兒童的營養與衛生”、“托幼機構常見的意外處理”、“常見疾病和傳染病的預防”等與幼兒一日生活和幼兒園保教活動密切聯系的內容在整個課程體系的位置應該更加突出。
(二)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1.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通過一個具體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景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學前衛生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在《學前衛生學》的課程教學過程中,案例教學法應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如在學習“學前兒童生長發育的指標及測量評價”時,教師可提供一些學前兒童身體生長發育的數據,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該兒童的生長發育情況進行分析和評價。在學習“常見疾病及傳染病的預防和處理”時,教師可給學生呈現一些學前兒童常見疾病的病癥,引導學生通過對病癥的識別和分析對學前兒童進行疾病預防和處理。
2.情景模擬教學法
情景模擬教學法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有針對性的設計教學情景,并讓學生扮演情景中的各種角色,模擬情景發生發展的過程,引導學生在仿真的情景中獲取知識和提高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情景模擬教學法經常運用在臨床醫學的教學中,而學前衛生學同樣涉及到眾多醫學知識,同樣可以采用這一教學方法。在“學前兒童常見疾病和傳染病的處理”這一章節,可創設醫院的場景,由教師學生扮演患病兒童,學生扮演醫生,模擬患兒去醫院就診的情節。在“托幼機構常見意外的處理”這一章節,可以為學生設置托幼機構常見的事故場景,學生通過扮演保育員或幼兒教師進行現場演練,最后通過師生共同討論分析總結出正確的處理方法。
3.觀摩法
《學前衛生學》是和幼兒園保育活動密切相關的,因此可利用學生到幼兒園見習實習的機會進行觀摩學習。觀摩法主要是指學生深入幼兒園,通過觀看保育員和幼兒教師的一日活動,學習學前兒童保教的知識、提升保教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學生深入幼兒園觀摩一日活動,能全面深刻地理解學前兒童的生活制度和托幼機構的衛生保健制度。如在學習“學前兒童營養衛生”這部分內容時,可在學習了課堂理論知識后讓學生深入幼兒園實地觀看和采集幼兒園所制定的食譜,然后再對食譜的合理性進行分析和討論。
(三)采用多種方式進行考核
《學前衛生學》的考核方式應采用質性評價和量化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考核方式。一方面將平時考核和期末考試相結合,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小組合作進行模擬訓練的方式進行考核。例如在“托幼機構常見意外事故處理”這一章節,可讓學生分小組合作進行模擬演練,將模擬演練的表現作為考核的依據之一。另一方面,期末采用多種形式進行考核。除了理論閉卷考試對硬性知識點進行考核之外,還可以采用觀摩視頻的方式進行考核。通過觀察學前兒童的視頻,嘗試運用學前兒童生長發育規律分析和解決案例視頻中呈現的問題;通過觀摩幼兒園衛生保健的相關視頻,分析保育員和幼兒教師的做法是否正確。
(四)增加實踐教學環節
《學前衛生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因此課程教學應適當地增加實踐教學環節,加大實踐課時的比例。如在48個課時中分配16個課時專門用于實踐教學,實踐課時主要用于學生到幼兒園進行觀摩、進行情景模擬演練、到微格教室開展案例視頻分析活動。例如在“學前兒童的膳食”這一章節,可讓學生到幼兒園觀察幼兒的進餐情況、記錄幼兒園食譜、向后勤人員咨詢幼兒園膳食制定方案,在建立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再回到課堂中嘗試為學前兒童制定合理的膳食方案。在學習“托幼機構常見意外處理”這一章節時,學生可利用去幼兒園觀摩實踐的機會向幼兒教師發放問卷,調查幼兒園常見的意外事故,最后將調研結果呈現在課堂中。
【參考文獻】
[1]麥少美,高秀欣.學前衛生學[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
[2]張英莉.高職學前衛生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遼寧高職學報,2010(09)
[3]范敏,戴培山.將案例分析法融入“學前衛生學”的教學改革[J].科教文匯,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