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使歷史課堂與生活融合在一起是歷史教師不容忽視的問題,可現實歷史課堂卻困難重重,史料教學是一種出路,但在史料的選擇上則要注重對與生活相關的史料的運用。
【關鍵詞】歷史;生活;史料
歷史與生活的關系問題是高中歷史教師不容忽視但常常引不起重視的命題。愛德華·卡爾認為:“歷史是歷史學家跟他的事實之間相互作用的連續不斷的過程,是現在跟過去之間的永無止境的問答交談?!薄爸挥薪柚诂F在,我們才能理解過去;也只有借助于過去,我們才能充分理解現在”??梢姎v史與生活緊密相連,而歷史教學的使命是讓學生能夠運用歷史的知識、思維來指導生活,以史為鑒。可當下歷史課堂中卻有著很多困難。
一、歷史感知上的遙遠陌生
歷史是過去的人和事。歷史事件或者歷史現象在時間與空間上,與學生的年齡、生活環境和心智水平都有距離?,F今學生大多出生于2000年左右,就算是現代史,從未碰觸過的知識也占絕大多數,遠離學生的生活。而且新課程改革以來,高中歷史教材采用專題史方式編排,要求學生在古今中外不斷的穿梭,學生對于高中歷史的感知不免陌生,學習起來也就比較困難,可這是歷史的性質的決定的。
二、教材編寫上的缺血少肉
歷史的學習需要細節,首都師范大學葉小兵教授指出:“細節往往是具體的、形象的,可以使已經逝去了的歷史重現出有血有肉、有聲有色的原狀,使學生感受到歷史的真實?!笨墒歉咧袣v史教材由于篇幅上的限制,歷史的細節很少編入,大都是宏觀的概括,這樣缺血少肉的歷史書學生感到生硬難讀,最后學生敬而遠之,可這是教材的篇幅和形式所決定的。
三、高考指揮下的僵化枯燥
在高考的指揮棒下,考試與成績成為對教師、對學生評價的最高標準。雖然很多教師在新課改理念下采用了很多的教學方式,如合作探究、問題導學等,但是在成績的壓力下,教師到最后依然熱衷于傳統的“滿堂灌”,把歷史知識簡單化為序號和要點,讓歷史書成為考點書,教學上出現為問而問,問而無思的情況??蛇@是成績壓力下和對不理解高考導向所決定的。
問題如此之多,那么我們的歷史課堂怎樣才能做到歷史與生活的高度融合,解決上述矛盾的問題呢?筆者認為,史料教學是最好的出路,然而為了拉近學生與歷史之間的距離,在浩如煙海的史料中,史料的選擇上要有所偏重。
一、注重對鄉土史料的挖掘
前蘇聯教育家加里寧說過:“關于愛國主義教育,是從深入認識自己的故鄉開始的。”那么在愛國主義教育中擔任重要角色的歷史而言,可以充分的挖掘鄉土史料。鄉土史料對于學生感覺上會比較親近,有利于形成感性認識,易于掌握。以筆者所在常熟市為例,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擁有豐富的鄉土史料,如果深入發掘,那就是豐富的教學資源。以《抗日戰爭》為例,引用如下史料:
“梅李是個大鎮子,已經被炸的面目全非,鎮子處處瓦礫成堆,破敗不堪,沒有可以立足的地方。鎮子盡頭有座高高的塔樓,頂部已被炸毀,任憑晚秋的枯枝吹打,鐘聲已啞,搖搖欲墜………少尉在西門外抓到7個女人,告訴他們完事以后,第二天出發一定要把她們統統殺掉,并告訴他鄰村的兩三歲的小孩子統統殺掉了。 ——《東史郎日記》
通過對這則史料的引用,使學生直接能感觸到家鄉所遭受到的日軍暴行,無論是對歷史的解讀,還是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這段鄉土史料是直接而有力的。
二、注重對時政新聞的聯系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要求歷史教學要引導學生“通過歷史學習增強歷史意識,汲取歷史智慧,開闊視野,了解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大勢,增強歷史洞察力和歷史使命感”??梢钥闯鰵v史教學中融入時政新聞有重要意義。而時事新聞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與生活密切相關,反映普遍關注的問題等特點,為大多數學生所關注。以《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為例,引用史料如下:
人民幣兌美元匯價本周大幅貶值,錄得20多年來最大跌幅紀錄,這將使得中國產品相對美國產品更具競爭力。雖然,中國央行減少干預,放任人民幣貶值的做法,獲得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贊許,IMF稱人民幣貶值說明該貨幣現在正朝著更為市場化的方向前進。 ——《匯通網》 通過這則時下熱門的新聞引用并加以探究分析,學生很容易就把歷史拉到現實,掌握歷史知識同時還能以史為鑒。
三、注重日常生活的探查
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日常生活中的點滴素材同樣能作為史料引進我們的歷史課堂,讓學生感覺到生活就是歷史,以《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為例,筆者要求學生在課前去探查一下祖輩、父輩和自己的衣柜。去發現里面老舊的衣物,有學生還找出了一些在近代流行的衣物,計劃經濟時代的票證等。這使學生能直觀的感受物質生活上的變遷與發展,這樣,歷史變得鮮活,而學生肯定印象深刻。
江蘇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說明中要求“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觀指導下運用歷史知識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笨梢姼呖贾攸c考察的目標是要學生運用歷史的知識與能力來解決生活中問題,而考查的方式主要是選取史料給予學生進行分析,所以史料在課堂中運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史料的選取則要注重學生的現實生活,使得現實與生活能夠高度融合,來行使我們歷史教學的使命。
【參考文獻】
[1]愛德華·卡爾,吳柱存譯.歷史是什么[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27.58
[2]嘉定鄉土史編寫組.鄉土史教材編寫芻議[J].歷史教學,1995(8)
[3]朱漢國.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
[4]江蘇省教育考試院.2016年江蘇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選修科目)說明[M].南京: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