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創感教育關注孩子的生活經驗,注重孩子的個性表達能力,激發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幼兒的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因此,美術活動是培養幼兒創感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教師自身創感能力的提升來引領孩子的創感的意識;創設易感應的環境來潛移默化孩子的創感能力;有趣的多種教學來提升孩子的創感能力。
關鍵詞:幼兒;美術教學;創感;培養
21世紀將是一個以創造性為特征的世紀,作為一名教育者,不得不做一番思考。丹尼爾?平克在《全新思維》中說,信息時代正在讓位于創感時代。在這樣的一個需創新的時代里,富有創造力和共情能力的人將大行其道。《剛要》術指出:“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幼兒創作作品的過程是他們表達情感和認識的表現方式,我們應尊重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不過分強調技能、和技巧。美術有助于發展人的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特別有利于啟迪幼兒的想象力。因此,幼兒美術活動的最大意義是挖掘幼兒的創造潛能,激發幼兒的創造力。
一、創感的含義
創感,顧名思義,“創”就是創新、創造、創意;“感”,就是感性、情感、感覺、感悟;具體包括:設計感、故事感、交響感、共情感、娛樂感、意義感。創感時代,是指具有創造力,感性的時代,“創”指創造力,創新能力(Creativity),“感”是指感性,通俗的理解要更加注重情商。創感教學,是幼兒與教師自主參與其中,富有內在魅力,能夠激發幼兒與教師自主發展意識的幼兒園教育。這是相對于被迫而言,幼兒園教育中更多尊重幼兒與教師的天性需要、童真需要。創感教學,源自對藝術教育特色的總結,但不拘泥于這一具體領域,而是拓展到對幼兒園綜合改革實踐的整體思考。在美術活動中,無論是具體的內容,還是表達的方式,還是滲透于其中的精神,都充滿著美的氣息。因此,在創感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培養充滿陽光、富有創意的兒童。
二、提高教師自身創感能力,提升幼兒的創感的意識
現代教育技術發展迅速促使教育也要用全新的理念來進行變革,教育也將開始進入“創感時代”。作為知識傳播者和思想引領者的教師,應當與時俱進,要讓幼兒有創感能力,首先得自己有領先的創感意識及能力,才能引領學生,為大步進入創感時代作好充分的準備。我們幼兒園通過專家的培訓,讓教師的創感能力有所提升,再讓教師自由選材,制作一個有創感的作品,放在一起,然后讓教師們相互學習,說出優缺點,在進行改進,最后把所有教師的作品展示在大通道的一面墻面上,供幼兒欣賞、學習。
說有一個木桶,由于其中一根木條是短的,因此這個桶永遠裝不滿水,只要努力把短木條加長了,則功成。運用到教育中,視為關注學生的弱點。而創感理論則是提倡弘揚優點。因此,教育應當早日進入創感時代,用最先進的理念去引領學生的成長。
三、創設易感應的環境,潛移默化孩子的創感能力
幼兒在一個豐富多樣的環境中才有創作的靈感,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師要創造一個豐富而有創意的環境,來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創造力。在美術活動,幼兒更擅長用繪畫的方式來表達和抒發自己的思維和情感。因此,美術活動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有效途徑。
(一)通過創意環境激發創感能力
營造一個創意的空間,通過創意環境激發幼兒的創感能力,我們幼兒園開設了一個“地心引力”美術室,在這里通過豐富有創意的環境,讓幼兒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給幼兒美的熏陶。為孩子提供自由創作的空間。豐富的感性材料和環境的熏陶下,讓幼兒盡情、自由地參與多種美術活動,在創感能力的培養過程中,體驗創意美術活動的快樂和滿足,獲得身心的和諧發展。
(二)通過美化作品環境,激發幼兒的創作欲望
通過各種方式為幼兒創設展示他們的作品,引導幼兒相互欣賞、相互觀摩、共同提高。我通過利用幼兒精彩的作品或名畫等,來布置教室,讓幼兒去想象美,感受美,并通過提供豐富的材料和工具,給幼兒提供一個自由發揮想象,盡情表現欲望的場所。幼兒的創作是富有自己個性的,其中許多地方值得幼兒相互借鑒學習,是個提高審美能力的過程。通過幼兒的自我表現認識和表現,以及教師的講解誘導,使幼兒的總體素質進一步提高。
四、有趣的多種教學,提升幼兒的創感能力
課堂上就是學生思維激蕩的舞會,如何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是幫助幼兒對事物重新組合的能力,在課堂教學改革中,要求教師打造智慧性的課堂、創造性的課堂和拓展性的課堂,激發學生天性,使他們充滿創造的欲望和靈感。
(一)不同的教學地點,促進幼兒的創感能力
中國現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倡導創造教育的先驅,他在《創造的兒童教育》中宣稱:“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不同的地方會給幼兒帶來不同的想法和感受,同時也會讓幼兒的創感能力有不同的表現。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就是要培養他們的具體感,將模糊東西的表象和幻想變成清晰、具體、永遠保存的圖像,要把頭腦中的想象具體地表現出來。讓幼兒拿著筆和紙走出教室涂涂畫畫,例如:讓小樹上身上的紋路印在紙上,采集地上的落葉,在樹葉上作畫或讓樹葉躺在紙上進行噴畫,并進行擬人化添加想象等等來促進幼兒創感能力的培養。
授之與魚不如授之與漁,讓幼兒自由的在課堂上展現自己的天性和想法,為孩子的天性埋下創造的種子。
(二)豐富的情境創設,拓展幼兒的創感能力
美術,作為一種創造性的藝術活動,是非常適合兒童心理特點的活動正確對待兒童的創造,在教學中教師創造和諧的情境是激發幼兒主動探究新知識的興趣,誘發幼兒情感的孕育,可以激發幼兒的情緒體驗,達到使幼兒樂于創造性思維的目的。例如:小班繪畫活動《面條》中,教師可以用“我們今天來燒一碗面條吧”導人情境,接著提問:你想要燒一碗什么顏色的面條?它是什么味道的?這一過程中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作畫,邊作畫邊說:“我燒的面條是紅色的,它的問道是甜甜的,草莓味的”。最后引導幼兒添色彩“我們還可以加寫什么調料讓面條更美味呢?”讓幼兒繪畫情境活動中鏈接更多的經驗去創作。
(三)抽象的藝術欣賞,提高幼兒的創感能力
多看、多想、多欣賞是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創造潛能,引導幼兒欣賞著名名家的作品有利于激發幼兒的創造力。例如:《圓點變變變》繪畫活動中,教師可引導幼兒觀察小圓點,讓幼兒想象圓點像什么?添加幾筆后它會變成什么?轉變圖的方向后再觀察這個圖形,看看它有像什么?再添畫幾筆又可以變成什么?看誰變得多又特別。讓幼兒在想象和添畫中,來拓展幼兒的表現與想象,提高幼兒的創感能力。
(四)有趣的游戲教學,增進幼兒的創感能力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在游戲中,幼兒可以沒有任何壓力,用自己已有的經驗去表現,因此教師可組織一些有趣的游戲運用到繪畫活動中。例如:《石頭、剪刀、布》繪畫活動中,先讓幼兒玩《石頭、剪刀、布》的游戲,在玩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孩子觀察石頭、剪刀、布的造型,再讓幼兒根據音樂擺動身體,當音樂停的時候出石頭或剪刀或布,可以2人玩,也可以3人或多人一起玩這個游戲,教師把他們的造型拍下了,放給孩子們看,讓孩子觀察同伴們石頭剪子布的造型是怎樣的?最后再讓孩子去創作,最終孩子們出來的成果都是不同的。
總之,每個幼兒都具有潛在的創造力,如果及時地進行開發與挖掘,那么,幼兒不斷冒出的創造性火花絕不會亞于成年人。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培養具有高度創造力人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