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達·芬奇作為與時代緊密相連的藝術家,他的代表作品《蒙娜麗莎》以“神秘的微笑”引起人們的追捧,進而使人關注到女性美,以及在當今審美視野下整幅作品所體現出的價值。
關鍵詞:《蒙娜麗莎》;女性美;創作形態;微笑;時代特征
《蒙娜麗莎》是達·芬奇的代表作之一,他將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和理念巧妙地融合在其中,讓這幅世界上著名的肖像畫,成為獨一無二的驚世之作。它現存于法國盧浮宮,成為鎮館之寶。其傳神度、逼真度、女人的風姿、綽約的身影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和視覺的盛宴,畫中人物似笑非笑,好像是在詮釋一個時代的女性美。
一 、《蒙娜麗莎》創作形態之美
“藝術家是藝術品的創造者,藝術創造往往是以真實的、特定的歷史人物和事件作為主要敘述對象[1]”,而達·芬奇所處的時代,是在教會統治最為黑暗的時期。這個時期天主教的禁欲主義和專制主義滲透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文學與藝術也毫不例外,因為所有的一切都在神權的控制下。那時候所創作的內容大多以宗教為題材,其中刻畫的人物形象呆板僵硬,人物畫像的創作更是表情嚴肅、神情呆板,尤其是中世紀的美術作品。那么就是在這樣的社會現狀下,當時的藝術家在創新作品方面就顯得尤其重要。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人文主義思潮開始逐漸覺醒,文藝復興之后在美學領域凸顯出一種新的改變,這種改變是在弘揚人類自身個性的人文主義思潮影響下形成的個體思想家心智心理學發生變化的產物。這股新思潮、新力量所掀起的文藝復興運動則在人們的思想意識中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并進一步影響到社會的其他方面。作為那個時代最杰出的代表畫家之一,達·芬奇也受到了這種“新力量”的影響。于是他就盡力表現人物豐富的內心情感來體現當時人們當中人性的存在,這也因此成為他美術創作的主要特點。這幅作品有著嚴謹和細膩的畫風。仔細觀察人物也可以說是相當完美,以前看過一篇文章說這幅肖像畫的每個部分都有著精密的黃金分割比。也有解剖專家專門進行研究,嘆服達·芬奇有著非常全面的解剖知識。而從繪畫方面來說,人物整體明暗轉折過渡非常自然柔和,還表現出了強烈的光線感、立體感、空間感,這也正符合達·芬奇曾經說過的一句話:“繪畫的最大奇跡,就是平面上呈現凸凹之感[2]。”而畫中的女主角笑容很微妙,端莊而又優雅,其背景則以幽深不可測的山水體現,帶給人一種前所未有的和諧、古樸和舒適的感覺,也可以說他是將城市資產階級婦女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的一位畫家。整幅畫面完美地表達出了人物的內心情感,其創造出的美麗人物外形,把柔和的色彩運用得恰到好處。整幅畫面構成完整而無可挑剔的驚世之作,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她的笑容了,似笑非笑,在眼角和嘴角的地方達·芬奇偏偏沒有用明確交界線,反而表現出了一種柔和的、模糊的美感,使得這個微笑變成了一種嫵媚的、感性的“神秘的微笑”。或者,你也可以根據你當時的心情來定義她的微笑,你認為是什么就是什么,可以從反面折射出你自己復雜、微妙的內心世界,但只有你自己知道!
藝術的創作需要法則和技巧,但僅僅依靠法則和技巧是遠遠不夠的,要創造真正新奇的藝術品還得依賴想象和創造,真正使藝術家卓有成就的原因是他的靈性和天賦。達·芬奇曾說:“你看到某些滿布各式斑點的墻壁或帶有各種不同混合物的石頭,如果你有某種發明的能力,你就會在那里看到一些類似于各種風景的東西,它們用各種山脈、河流、巖石、樹木、大平原、小丘與峽谷裝飾起來。你也會在那里看到各式各的戰役,看到奇特陌生的人物的清晰部位、面部表情、風俗習慣以及你可能認為形式完善的無數東西。在這類墻壁與混合物上出現了類似于鐘響時出現的東西,在敲鐘時你又會發現你想象的每個名稱與每個詞匯[3]。”所以他有他獨特的構思與天賦完成這一幅創作,他用正面半身像的構圖和正三角形結構呈現出來,帶著比以往更準確的透視,整體使蒙娜麗莎更加地端莊、穩重。此外,女主人公安詳而又自信的神態,體現出人的一種生存和向上的積極風貌。而她身后的田園山水風光則向人們昭示著人間生活無限的美好與世間的恬靜。
二、《蒙娜麗莎》微笑之美
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藝術家們的想法獨特,而表達美的感受只有一種,那就是人物的表情,所以達·芬奇用笑來體現生活與生命,從這里可以看出達·芬奇也是一位樂觀主義者。而他的作品女主人公也可以體現出充滿神秘魅力和令人神往的微笑。在外國美術史上,文藝復興時期是一個重要時期,而人們了解最多的就是文藝復興,在此之前,文藝復興女性的形象簡直少之又少,更不用說笑容了。在中世紀,藝術家是為了神權和宗教服務的,他們要表達的情感受到了教義束縛,無法體現其想要表達的思想精神。達?芬奇的作品《蒙娜麗莎》也是一個歷史時期的轉折點,因為當時宗教完全地控制了歐洲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蒙娜麗莎》中的微笑也就是文藝復興提倡科學文化的最好體現,神秘的微笑中更多地飽含了達·芬奇個人的情感,也深刻地反映出當時的藝術已經走向了現實和客觀,女性得到了人格上的尊重。
現在這幅作品靜靜地掛在盧浮宮,用那含情脈脈的笑容與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欣賞者進行心與心的交流。這個衣著華麗的女人,神情端莊而又帶著一絲性感,在她似笑非笑的表情背后毫不掩飾地流露出不為人知的感情色彩,或許是滿意,或許是譏諷,又或者是挑釁。在此基礎上,有很多學者對蒙娜麗莎的笑進行了專門研究,據說蒙娜麗莎的原型人物在當這幅作品的模特時已經懷孕了,獲得依據的就是這幅畫了;也有學者認為,畫面里蒙娜麗莎的胳膊稍微腫脹,臉頰微胖,雖然她雙手交替放在腹部,但還是會有顯現,可能掩飾不住懷孕的這個事實。從這個方面入手的話,我們可以發現她的手上沒有戒指,這在文藝復興時期作為一名富家女子不戴指環是非常耐人尋味的,也有一種解釋可能就是懷孕才致使身體發胖手指變粗,所以她不得不摘下戒指,從這些方面就可以表明她是一位孕婦。“于是這位學者對這個‘密碼’的破譯也基本驗證了女主角作為‘母親’的身份。有資料記載,達·芬奇是一位私生子,而蒙娜麗莎正好是一位孕婦,這也體現出畫家對他生母的一種思念,這也正是達·芬奇迷戀這位女模特的原因,才能把蒙娜麗莎的微笑畫得出神入化[4]。”也可以說蒙娜麗莎是藝術家母親的一個替代者,因此這幅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帶著一種母親的偉大。而對于此,各界美術學家眾說紛紜,使得作品《蒙娜麗莎》撲朔迷離,為這幅作品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于是這幅巨作引來無數人的喜愛,現在每年到盧浮宮參觀《蒙娜麗莎》的人大約有600萬左右。
其實就像人們所說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一千個觀賞者眼中也有一千個蒙娜麗莎。同樣,一千個人看到的她的微笑就會有一千種不同的理解,不管看到的笑是明媚的還是哀傷的,都跟觀賞者的心境有莫大的關系。在這幅畫中,臉部的處理運用了明暗漸進的方法,使平面顯現出極其到位的空間立體感,也使得蒙娜麗莎擁有立體的五官,面容光潔,額頭飽滿,大氣又雍容,其顴骨陰影的表現更是突出了臉部的輪廓。眼角和唇之間是展現主人公心理狀態的關鍵部位,眼角唇邊那似乎矛盾卻又和諧的淺淺弧度,恰到好處地突出了人物的優雅端莊,也使得這笑容含蓄動人,頗具神韻。然而不管這神秘微笑背后的故事有多么眾說紛紜,這微笑永遠定格在那里,代表了最直接、最天真、最灑脫的人性的真善美。
三、《蒙娜麗莎》時代之美
《蒙娜麗莎》是具有極高美學價值的一幅作品,它也不再是一幅單純的肖像畫了,它體現了作者極高的創造力與特別的藝術構思,也可以說畫家深刻地理解了該用怎樣的一種方式去觀察自然帶給他的思想,我們甚至可以在這部作品中感受到強烈的人文主義力量。
如果說文學領域對女性美的刻畫與追求是通過外在美的描寫達到對內在美的雕琢,那么藝術界特別是繪畫藝術更多地是女性外在形態的刻畫。作品中的主角也只是一個普通人,沒有高高在上的距離感。而蒙娜麗莎的出現正好有著女人優雅的笑容與自然的姿態。她似笑非笑的神情給人一種端莊知性、優雅大方的感覺,一看她就好像自己心里也會發出會心地微笑,這也給當時從禁錮的“枷鎖”中走出來的人們帶來一種新奇,甚至成為當時男人心中最為理想的追求。
當今時代,網絡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更多的人更愿意從網絡等先進的科技成果中獲得一些資料信息,在這個流行時代蒙娜麗莎已經不再有單純的微笑,出現了各種版本的《蒙娜麗莎》:有為她放上手指抽煙,口中冒氣,本山微笑,還一度出現各種表情來娛樂大家。在這個社會,人們的欲望不斷地膨化,他們利用《蒙娜麗莎》女性美的“名人效應”來娛樂觀眾,甚至為自己謀利。這就是典型的藝術圖像審美變異,因此《蒙娜麗莎》的女性美在現代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中就有了不同的體現。
《蒙娜麗莎》是一幅不朽的世界名畫,具有無與倫比的美學價值,它的創作體現出了一種人文精神,是一種對生命的贊歌,是對那個時代特殊的美的一種體現,在人類繪畫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郭昭第.審美智慧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49.
[2]馬赫.感覺的分析[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160-161.
[3]黃戈.中西繪畫美學比較[J].語言與文化研究,2009,(02).
[4]李雪濤.心理分析大師眼中蒙娜麗莎的微笑[J].中華讀書報,2006,(05).
作者單位:
西北師范大學敦煌學院美術學中國畫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