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新課標要求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改變以往教學中教師的一言堂,教師創設有意義的數學情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合作探究,把以往的“默默無聲”變成“各抒己見”,“被動接受”變成“主動探究”,教師營造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靈感的火花在數學課堂上飛揚。這就要求數學教師不僅要教給孩子們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孩子們學習知識的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打造自己品牌的高效課堂,給小學數學課堂注入鮮活的力量,使它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策略
高效課堂要以扎實的教學內容為載體。扎實的教學內容是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發展的載體。高效課堂教學并不是教學內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難”越好,而是要在了解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和特點的基礎上,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重點。因此,課堂上教師要以“精講多練”方式落實教學重點,要讓學生扎實掌握基礎知識,發展熟練的基本技能。課堂上學生可以采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前提,引導他們在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才能達到高效課堂教學的效果。那么如何有效的提高高效課堂呢?
一、創設有效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比較好奇,喜歡求知,希望被關注,這些都促其形成了一種努力去探究的心理。這種探究心理的形成,對具有好奇心、求知欲重的學生來講,本身就是一種滿足。其過程可以簡單地概括為:探究——滿足——樂趣——內發性動機產生。這就保證了學生主動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一個有趣的導入會引起學生認識情感的沖動,情感與情境交融,學習熱情被激發起來,萌發學習興趣,認知系統開始運轉。例如,我教學分數大小比較時,采用了講故事的方法,激發學生提問。紅貓藍兔分西瓜,紅貓說:“我分給藍兔1/3個西瓜,分給老鼠2/6個西瓜……”紅貓的話還未說完,藍兔就大叫起來:“紅貓這樣分不公平!”聽完這個故事后,請同學們評評理:“紅貓分得公平嗎?”故事激起了學生心中的疑團:藍兔分的份數少,是否分得少呢?兩個分數該怎樣比較呢?這樣,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下,學生心里想提的問題就多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可以是設置懸念、直觀操作、基礎訓練、強化感知、開展競賽、寓教于樂及以舊帶新。
二、有效的課堂提問,構建高效課堂
教師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形成認知沖突,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繼而產生解決問題的興趣。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形象和層層推進。問題設計得形象生動,總能激起學生的無限興趣,使他們樂于回答,而問題設計得具有層遞性就像一個個小臺階,引導學生拾級而上,從而使問題得到圓滿解決。例如在教學毫升和升時,分別出示以毫升為單位、以升為單位的量杯的畫片,問學生:“你們看到量杯上有什么?”“為什么這些刻度沒有從杯底開始標出?”“ML、L這些符號表示什么?”“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這些問題一提出,實際上就為學生這一節課的學習定了目標,接著學生通過操作解決這些問題,清晰地體驗到毫升和升的知識。又如教學“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時,課堂中可以這樣問學生:(1)第一次看到百分數時有想法沒?(2)現在你對百分數有什么想法?(或想知道些什么?)(3)為什么要先研究意義?(4)你覺得這些同學的定義方式哪個好?(5)分數已經能表示兩個數的關系了,為什么還要產生百分數呢?等問題。
三、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促使知識有效內化
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有機地整合,可以使學生在同等時間內學得更多,理解得更透徹,不僅縮短了學生學習的周期,也有利于學生將學到的知識系統地吸收,從而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例如“認識負數”這一單元,在學生認識了正數和負數之后,我通過網絡查找了珠穆朗瑪峰和吐魯番盆地的相關資料,利用課件動態地演示海拔圖,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正數和負數。并通過網絡搜集更多有關負數的資料,讓學生更多地了解負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如溫度的表示、存折和電梯上的負數等。這不僅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了解了負數,認識了負數,也使學生在同等時間內掌握了更多關于負數的知識。
四、拓展思維,讓數學課堂“生動有效”起來
“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為了拓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一題多解,求異求新。如在解決問題“一段布長144米,需8天織完,那么6天織了全長的幾分之幾?”時,多數學生可能列出(144÷8×6)÷144=3/4,但常常也會有個別學生列出6÷8=3/4這樣一個簡單的算式。教師此時可以采取留出充裕的時間讓學生討論的策略,經過學生討論得出第2種解法更簡便、更獨特。討論所留出的時間和空間實際上是學生內化知識形成自己認知結構所必要的階段。上述小學數學學習的三個階段并非彼此割裂,而是在連續中呈現階段性特征。多年的教學實踐使筆者深深感到,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的三階段落實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教師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只有逐步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的教學方式中改變過來,讓數學課堂“生動有效”起來。
總之,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教師要千方百計搭建一個適合學生發展的平臺,自己只做這個平臺的一塊磚、一片瓦。課堂教學中要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要把更多的話語權還給學生,要把更多的表演機會留給學生,實現課堂教學的高質量和高效率,那么我們的學生將學得更自信,生活得更精彩。
【參考文獻】
[1]高亞莉.小組合作學習之我見[J].網絡科技時代,2008(04)
[2]楊平平.合作與探究教學的有效性[J].廣東教育(綜合版),2008(03)
[3]余蓉.提高學習的有效性[J].廣東教育(教研版),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