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條件下,中國需要通過加速發展高技術產業來提高國際競爭力。創新是高技術產業競爭力的源泉,研發投入對高技術產業的創新能力有顯著的影響。本文通過對中國高技術產業的數據研究,將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的研發投入進行比較,在此基礎上,利用多元回歸模型研究研發投入對中國高技術產業出口的影響。結果表明:研發經費投入對高技術產業出口值的影響最強,固定資產投入對出口值的影響次之,研發人力投入的影響最弱;東部地區研發投入對出口的影響最顯著,中部地區次之,東北地區較中部地區部分省份相差不大,西部地區的影響最弱。
關鍵詞:研發投入;高技術產業;出口
一、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各國之間競爭的日益激烈。隨著傳統比較優勢的減弱,粗放式的發展方式難以適應中國“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需要依靠高技術產業[1]。Doody(1990)認為,高技術產業擁有高研發費用、高附加值和高增長率等特征[2]。高技術產業是增強世界各國國際競爭力的關鍵產業,而創新是高技術產業競爭力的源泉。Martin(2006)對東南亞國家不同產業的科技研發體系和科技研發能力進行了對比研究,發現完善的研發體系越能促進科技研發能力[3]。研發投入會影響知識密集型的高技術產業的出口。Liu和Buck(2007)對中國的實證研究發現,只有內資高技術企業具有一定消化吸收能力時,外資企業研發活動才會對中國高技術產業的創新績效產生正面影響[4]。龔艷萍、屈寧華(2008)的實證研究發現,中國高技術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影響因素由大到小依次為:技術創新產出、技術創新投入、技術創新環境[5]。
本文將分析各省市高技術產業研發經費投入、人力投入與固定資產投入的基本特征,實證研究各省市高技術產業研發投入對高技術產業出口影響的區域差異,在此基礎上,對我國各區域高技術產業發展提出研發經費投入、研發人力投入及固定資產投入方面的建議。
二、數據來源及模型構建
(一)數據來源。本文的數據來源于《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以1995—2012年18年的行業數據為樣本。本文將全國分為四大區域,由于西藏、青海、寧夏和新疆的數據不全,本文對這四個省暫不做研究,其他省份缺少個別年份的數據運用幾何平均法算出補上。由于涉及省份過多,各省份的數據不在本文中一一列出,本文僅將全國總量的數據列出,以顯示1995年至2012年的變量的總體趨勢。圖1-5為1995—2012年各個數據的歷年趨勢:
由圖可知,1995年—2008年的研發技術投入一直處于穩步上升狀態,在2009年開始,每年投入大幅上升,在這18年間,2012年的研發技術投入達至頂峰。
新增固定資產缺了1997—1999年和2001—2003年的數據,本文以幾何平均法估算缺失的六年數據。由圖可知,在1995年—2003年,新增固定資產以平緩的速度增加,在2004年—2012年期間,新增固定資產的增長速度加快。
在1995年—2000年期間,研發人員一直處于10萬人以下,在此期間,研發人員數量上下波動,并呈現上升狀態;2001年研發人員突破10萬,在2001年—2005年期間,研發人員的數量波動上升;在2006年—2012年,研發人員數量上升勢頭迅猛。這18年的研發人員變動數量的趨勢與國家大力提倡企業研發投入息息相關。
在1995年—1998年期間,企業從業人員數量有輕微下降的趨勢,在1999年—2002年期間,企業從業人員數量處于平穩狀態,人數約為400萬人;在2003年—2008年期間,企業從業人員數量快速增長,2008年—2012年,企業從業人員增長速度放緩。
1995年—2007年期間,除去1995年、1996年和1998年的研發人員占企業從業人員比處于2%以下,其余年份的占比均在2%—3%中,在2008年—2011年期間,占比在3%—4%期間緩慢上升,于2012年突破4%的比重。
(二)模型構建。研發經費投入、固定資本投入和研發人力資本是影響高技術產業出口的主要因素,因此構建以下模型:
Y代表各省高技術產業的出口交貨值;X1代表各省高技術產業的研發經費支出,意為研發經費投入對出口交貨值的影響;X2代表各省高技術產業的新增固定資產,意為固定資產投入對出口交貨值的影響;X3代表“”,意為各省高技術產業的研發人力投入對出口交貨值的影響。
三、實證結果及分析
在東部地區,將北京市、河北省、上海市、廣東省、海南省的數據帶入模型中可看出研發經費投入對出口的影響為正,并且影響力度較大;固定資產投入對出口的影響為正,并且影響力度小于研發經費;研發人力投入與出口成負相關。將天津市、福建省、江蘇省的數據帶入模型中可看出研發經費投入對出口的影響為正,并且影響力度較大;固定資產投入對出口的影響為正,并且影響力度大于研發經費投入;研發人力投入會引起出口的增加。將浙江省的數據帶入模型中可看出研發經費投入對出口的影響為正,并且影響力度較大;固定資產投入對出口的影響為負;研發人力投入會引起出口的增加。將山東省的數據帶入模型中看出研發經費投入對出口的影響為負,此結果有待商榷;固定資產投入對出口的影響為正,研發人力投入對出口的影響為負。
在東北地區,將黑龍江省的數據帶入模型中可發現研發技術投入、資產投入和研發人力投入對出口的影響為正,但影響程度較??;將吉林和遼寧省的數據帶入模型中可發現研發技術投入和資產投入對出口的影響為正,但影響程度較??;研發人力投入對出口的影響為負,影響程度較小。
在中部地區,將山西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南省和湖北省的數據帶入模型中可發現研發經費投入和固定資產投入對出口的影響為正;除去山西省和湖南省研發人力投入對出口的影響為正,其他省份為負,影響程度較小。
在西部地區,將廣西和重慶省的數據帶入模型中可發現研發經費投入和研發人力投入對出口的影響為負,且影響程度較小,固定資產投入對出口的影響為正,影響程度較??;將四川、貴州、云南和陜西省的數據帶入模型中可發現研發經費投入和固定資產投入對出口的影響為正,但影響程度較??;研發人力投入對出口的影響為負,影響程度較??;將甘肅省和內蒙古省的數據帶入模型中可發現研發技術投入對出口的影響為負,但影響程度較?。还潭ㄙY產投入和研發人力投入對出口的影響為正,影響程度也較小。
四、結論
研發投入是提升高技術產業競爭力的重要影響因素。本文基于研發投入對我國高技術產業出口影響的實證分析,得出的結果與此相似,但個別省份有所差異。本文將中國分為四大區域后發現,東部地區的各個自變量對出口影響都較為重要,尤以北京市、上海市和廣東省為最,研發投入在這三個地方對出口的影響最為顯著,天津市,河北省,江蘇省,山東省,浙江省和福建省次之,海南省最后;中部地區的各個自變量對出口的影響程度不及東部地區,東北地區又不及東部地區,西部地區最次。但在西部地區中重慶市和四川省各個自變量對出口影響的程度與中部地區大部分城市更為相似。由此可知,在東部地區,除去海南省,其他省份的高技術產業都較為發達,各個企業應該加大研發經費投入及適當加大固定資產的投入;在中部地區和東北地區,高技術產業的發展明顯不如東部地區,政府應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的扶持,促進高新技術人員創業,高新技術企業也應加大對研發經費的投入;在西部地區,除去四川省和重慶市,高技術產業發展力量薄弱,政府可促進發展合適的高技術產業。比如西部的省市可加大對研發的投入,引進高技術人才,著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和節能環保產業等高技術產業,另外,政府也可制定高技術人員引進的新政策。
參考文獻:
[1] 曹虹劍.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組織創新:異質性與復雜性的視角[J].社會科學,2015(7):60-67.
[2] Doody D. High Technology Industry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J].The 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1990,1 (1):91-102.
[3] Martin, B., Diez R. Do Firms Require an Efficient Innovation System to Develop Innovation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Singapore, Malaysia and Thailan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6,36(1):267-285.
[4] Xiaohui L, Trevor B.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Channels for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Spillovers: Evidence From Chinese High-tech Industries[J].Research Policy,2007 (36) :355-366.
[5] 龔艷萍,屈寧華. 技術創新能力對中國高技術產業國際競爭力影響的實證研究[J].技術經濟,2008(27):13-18.
[6] 曹虹劍,賀雄松,李孟泉,蔡興. 重大節事與經濟發展方式轉型[J]. 經濟地理, 2013(11):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