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黔東南旅游發展定位是建成原生態民族文化世界旅游目的地,但目前旅游公廁嚴重不足,而且公廁設計和管理效果與優勢旅游資源極不匹配,筆者通過對州內旅游景區和民族村寨的調查和分析,提出黔東南生態廁所設計和管理的對策,為黔東南旅游業的提檔升級提供實踐參考。
關鍵詞:生態文明;旅游公廁;對策
黔東南是全國苗族、侗族的主要聚集地,近190 苗族人口占全國十分之一,近150萬侗族人口占了全國的一半,在2016年初,被國家旅游局列為全國30個中國國際特色旅游目的地創建名單之一,創建中國苗侗風情國際旅游目的地。民族村寨作為黔東南苗侗民族風情的主要載體,是黔東南旅游的主要吸引物,有276個村寨還列入了中國傳統村落名錄。黔東南的少數民族文化在保留其原生性的同時,在“廁所”的問題上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一方面,現有的旅游公廁數量不足、環境有待提升;另一方面有的較為偏遠的民族村寨,廁所與牲畜圈舍僅一板之隔,衛生條件十分惡劣,有的是純粹的“露天廁所”,人們甚至美其名曰“原生態”。臟亂的旅游公廁環境,與追求舒適、整潔的旅游體驗和國際旅游目的地的創建嚴重的不協調。
一、旅游公廁的建設要突出生態性
(一)旅游公廁體現了一個地區整體旅游形象。公廁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設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一個城市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影響到市民和旅游者的居住和旅行舒適程度,影響到城市的總體形象和投資環境。對于著重發展旅游業的地區而言,旅游公廁作用更是如此。
(二)旅游公廁所體現的生態文明。黔東南是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自然生態、人文生態保存完好。我們今天倡導的生態文明就是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因此旅游公廁的生態化主要從兩個方面來體現,一是注重綠色觀念,[2]隨著國內經濟和旅游業的蓬勃發展,旅游環境保護意識迅速提高,如何建設節水型健康廁所,實現糞便處理的資源化和生態化成為旅游地公廁建設的發展方向。黔東南旅游公廁設計要充分考慮環境和人的影響,通過建設生態廁所,實現節能、除臭和微生物處理的功能,營造綠色健康的旅游環境。二是體現文化功能,我國旅游景點眾多,各景點的旅游特色也不一樣,作為景點成分之一的景區廁所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如廁的基本功能,更應該強調其內在文化的精神內涵,突出景區特色,讓游客在如廁休息的同時,更能理解人與自然、人與建筑的和諧共存。
二、旅游公廁的設計要體現科學性
(一)設計布局要合理。在人們傳統意識中,如廁是私密,甚至會令人尷尬的事情,在國內許多景區的廁所 “不入視野,不登大雅之堂”,選址都較為偏僻,因此沒有起到與人方便的作用。
(二)科學分配男女廁位。據調查,當前景區廁所存在諸多問題:首先是男女坑位比例不合理,目前大多數景區男女公廁坑位的比例是1:1或者1:1.5,在旅游旺季時,經常會看到男廁暢通無阻,女廁卻大排長龍的景象。據有關機構調查顯示,女性如廁的時間一般平均為1 30秒,大約是男性的三倍,因此男女廁位比例須達到1:3,至少1:2.5才能有效減少景區廁所男疏女堵的情況。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就是按照1:3,這一比例設計修建,也因此被評價為是在細節都考慮完善的一次國際盛會。
三、旅游公廁的管理要講究實效性
(一)強化“廁所文化”的宣傳教育。實現旅游公廁環境衛生的可持續,除了使用生物科技手段之外,文明意識的培育是至關重要的。當前國人出境旅游的種種不文明行為,備受國際社會詬病,其中不乏在廁所出現的不文明行為,同時地域的差異也導致衛生習慣的不同。因此政府有必要開展 “廁所文化”的教育,充分運用學校、博物館、藝術館等可供教育和宣傳的資源,正面傳播“公廁文化”認識,從幼兒園、小學抓起,在文明習慣中強化廁所習慣教育,不斷輻射拓展,逐步培養公眾良好的如廁習慣,周期性的進行評價,吸引了全民的主動參與。
(二)將旅游公廁市場化運作。國家鼓勵以商建廁、以商養廁、以商管廁的方式,努力營造健康的廁所文化。同時,[2]生態廁所所在國內的興起時間較短,設備運作系統復雜、日常的維護成本費用高、技術運行成本高、“節水不節支”等原因,生態廁所的大面積推廣應用難度較大,需要一個不斷探索和不斷完善的過程。(麗江生態廁所的發展現狀及管理對策初探,胡曉,科技創新導報2008)實現旅游公廁管理的規范化、標準化,就目前景區內部管理而言,在技術力量和管理人員投入上難以實現,因此引入PPP模式,實行市場化運作是最佳選擇,政府與社會力量建立起“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全程合作”的共同體關系。
結語:旅游公廁是一個地方、一個景區旅游形象的重要標志,它的功能在解決人們生理需要的同時,還是文明的重要體現,作為生態文明示范區的黔東南,在“旅游公廁革命”的浪潮中,就是要通過干凈、優雅的廁所環境,規范化的管理服務,用生態旅游公廁突顯黔東南的生態文明。
參考文獻:
[1] 閆 瑾,以長白山池北區為例談旅游城市公廁布局規劃[J],山西建筑,2014年9月
[2] 胡曉,麗江生態廁所的發展現狀及管理對策初探 [J],科技創新導報,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