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學校體育訓練可以說是我國競技體育的基礎,它直接關系到我國體育事業的持續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與此同時,積極開展學校體育訓練,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優秀體育人才,是整個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任務,也是培養優秀運動員的重要途徑,在訓練中的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 學校體育訓練 問題 方法
一、思想品德
在學校訓練的過程中,很多教練員只注重成績的高低,忽略了對隊員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導致外行人認為體育生都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在高考體育生中,大部分的學生是因為文化課成績相對薄弱,才選擇體育這條道路,這就更加深了大家對體育生的誤解。認為學體育的學生都是“壞學生”,學體育是為了打架等等。使得大家都帶著有色眼鏡看待體育生。
所以,作為教練員,在每一位體育生進入訓練隊的那一刻起就要告訴他們:要成才,先成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他們的日常行為進行嚴格的規范,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堅決做到不打架斗毆。明確自己的目標,認清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態度。
二、訓練時間
由于高中體育生都是從零開始,沒有任何的基礎,體育訓練具有周期性的特點。要想在高中階段把體育成績和文化成績都要兼顧,對于學生來說,在思想和體力上都有著很大的考驗。因為,體育訓練后身體是處在一個疲勞的狀態,在這個狀態下還要進行文化課的學習,很難有好的文化課成績。所以說,合理的安排訓練時間,科學的協調好運動訓練和文化課的學習時間很重要。
在高一階段,可以對學生進行興趣培養,利用課外活動時間打好基礎,每個星期訓練2-3天。到了高二,同樣還是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進行訓練,高三可以實行早、晚訓練。在參加體育訓練的過程中,學生一定要注意營養和運動后的放松與恢復。這樣的話,才能做到文化課和專業課雙豐收。當然,體育訓練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長,很多學生到了高三才開始訓練,沒有遵循訓練的規律,導致雖然能夠考上體育院校,但是專業成績始終不理想,甚至有的學生在訓練過程中發生嚴重的運動損傷,很長時間不能痊愈。
三、運動負荷量和強度
合理安排運動負荷原則是指根據運動員的現實狀態、機能的訓練適應規律以及提高運動員競技能力的需要,在訓練中給予合理度量的負荷,以取得理想訓練效果的訓練原則。合理安排負荷原則在田徑訓練過程中,應根據訓練的任務及個體情況,并按人體機能的訓練適應規律,長期、系統和有節奏地安排運動負荷。運動負荷是由負荷量、負荷強度兩類因素構成,兩者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既對立又統一。通常情況下,負荷強度大,負荷量相對小;負荷量大,負荷強度保持在中等或偏小。如果量和強度同時增加,容易導致機體不能承受而產生過度疲勞,造成運動損傷。因此,負荷量和負荷強度要相互配合,以強度為主的訓練應控制負荷量,以量為主的訓練中安排適當的強度,兩者此消彼長。對于高中體育生來說,由于時間有限,主要以負荷強度為主。在學期初,訓練的負荷不宜大,以后再從量到強度逐步增加。在期中和期末考試階段應降低運動負荷,在考前的集中訓練,可以有計劃地加大運動負荷,提高負荷強度。
四、適時恢復
適時恢復原則是指及時消除運動員在訓練中所產生的疲勞,并通過生物適應過程產生超量恢復,提高機體能力的訓練原則。在訓練的過程中,教練員和學生自己要學會判斷身體是否疲勞或疲勞程度。疲勞有肌肉疲勞、內臟疲勞、神經疲勞和心理疲勞。高中生常用的疲勞通常根據外部觀察和自我感覺。如果發現學生出現面色蒼白、眼神無光、打哈欠、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運動能力下降等,可初步說明有疲勞產生。在訓練過程中,如果學生自己感到肌肉僵硬、局部酸痛、四肢無力、呼吸急促、胸部發悶、力不從心,這就說明處在疲勞階段,需要調整休息,等到疲勞感逐漸消失或減輕,自我感覺新的活力又滋生,繼續訓練的愿望逐漸加強。
五、力量訓練
力量是基礎,力量訓練要全面均衡,可以使因力量、協調、柔韌等不足造成的技術缺陷得到改進。在訓練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天,以防運動損傷發生。在訓練過程時,由于小肌肉群比大肌肉群較早產生疲勞,因此在訓練時,必須把大肌肉群的練習安排在前,小肌肉群的練習安排在后,避免前后兩個相繼練習中使用同一肌肉群,以保證學生在一次練習后肌肉群得到充分的時間休息。“三分練習,七分放松”,力量訓練使得學生消耗體力過大,此時如果不注意放松勢必會引起負面影響,因此,教師要在每次力量練習完成后,帶領學生進行有效的放松,為下一次的練習打下基礎。同時,動力性練習和靜力性練習也要相互結合,才能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訓練效果。
六、女生的特殊時期
教練員要考慮到女生的生理特點,由于她們的身體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身心并沒有發育成熟,女生在訓練期間碰上月經期時,應該合理的安排訓練,不能夠完全休息,也不能完全不休息,更不能在月經期間還安排跳躍性和力量性的訓練,這樣對學生的健康會造成很大的傷害。從月經來潮前一周開始減小運動負荷,特別是在月經期內,直到月經期后運動負荷才能夠逐漸增大。
作為一名基層學校體育工作者,我們有義務和責任通過自己的學習和思考,盡心盡責,出色的完成工作,為體育教育事業獻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2] 謝慧松.業余田徑訓練計劃制定與范例[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
[3] 孫巖,王健.當前我國業余體育訓練的問題及改革策略[J].2003.
[4] 呂坤.淺議學校業余體育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