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田徑運動作為體育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對改善青少年的身心素質具有十分積極的教育意義。但隨著新時期體育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田徑教學正面臨多方面的教學困境。本文在分析當前田徑教學中面臨主要困惑的基礎上,就新時期突破田徑教學困境的教學對策進行重點研究。
關鍵詞 田徑運動 教學困境 教學對策
在我國的體育教育體系當中,中長跑、短跑、跳遠、投擲等田徑運動項目一直都是重點教學內容,也是提高學生爆發力、核心力量素質,改善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田徑項目趣味性不足、教學形式單一、訓練難度等方面的弊端顯得愈加明顯,所以學生學習田徑、訓練田徑的積極性在不斷下降,從而使很多學校的田徑教學陷入困境。對此,需要對傳統的田徑教學形式進行創新和發展,積極推進田徑教學改革,更好的貼近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從而開展新時期田徑教學的新局面。
一、新時期學校田徑教學面臨的主要困惑
(一)學生認識不到田徑運動的學習價值
跑、跳、投、擲等運動技能都是人的基本運動素質,所以學習田徑是提高學生本能素質的重要途徑,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與長遠發展也是非常有利的。同時,對于中長跑等田徑項目,還是提高學生耐力素質和競爭素質的有效手段,能夠對學生性格品質的健全和心理素質的完善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但是現在的學校教育過分強調智力教育,對體育教育和田徑教學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在平時更是缺乏對田徑學習價值的有效宣傳,所以很多學生認識不到田徑運動的價值,學習和參與田徑運動的意愿也比較低。
(二)教師的教學方法與手段過于單一
在田徑教學課堂上,很多體育教師習慣于采取“注入式”的傳統教學方法,一味讓學生進行機械性的訓練,強調學生運動技能的提升,所以教學方法與訓練手段也過于單一,這會嚴重影響學生的田徑運動興趣。同時,有的體育教師一味強制性的要求學生進行田徑技術動作的訓練,忽略了教學方法的創新和學生田徑興趣的培養,也很難滿足學生的一些個性化學習需求,從而嚴重制約田徑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考核標準高而統一
綜合田徑教學的實踐來看,體育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考核時,主要是看學生的運動指標,如時間、速度、距離、高度等,而且評價標準都是相對統一的,這就使得田徑基礎較差的學生,即便是在某個學期內進行嚴格訓練和刻苦學習,仍舊無法達到教師要求的運動標準,從而導致部分學生對田徑運動項目產生抵觸情緒和畏難心理,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新時期突破田徑教學困境的有效對策
(一)加強宣傳教育,讓學生全面認識田徑運動的教育價值
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可以參與到田徑課程的學習與訓練活動中來,學校必須首先在學生群體中加強對田徑運動的宣傳與教育。目前,田徑仍然是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健康和提高學生體育素質的基礎體育課,在培養競爭意識、激發人的自信心和爭勝情感、磨練意志、戰勝自我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對于一些不喜歡田徑或對田徑運動抱有畏難情緒的學生,體育教師一定要加強宣傳教育和引導,讓學生真正全面認識到田徑運動在身體、心理、社會交際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改變學生對田徑運動的錯誤認識,形成更加積極的學習態度,這會有效降低田徑課程的教學阻力。
(二)創新田徑教學方法與手段,增強田徑課程的趣味性
新時期的田徑教學,不僅僅要傳授學生基本的田徑運動技能,還要培養學生的田徑學習興趣、田徑運動情感,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田徑運動習慣,促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因此,對于田徑教學方法與手段的選擇,要結合田徑文化的滲透和田徑競賽的促進作用,強化田徑課程的趣味性、互動性、競技性和文化性教學,設置差異化的田徑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在因材施教理念的指導下,讓田徑教學可以面向全體學生,充分調動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對于田徑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創新,一定要堅持以生為本,保證學生在田徑教學中的主體性和參與性,如在一些短跑類的田徑競賽活動中,體育教師可以將學生按照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進行合理分組,然后分組開展田徑競技活動,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田徑學習興趣和熱情,還可以促進學生競爭意識和體育精神的系統養成。
(三)建立科學的田徑考核標準與評價體系
新時期的田徑考核內容,不僅要考核學生的基本運動技能,還要考核學生的田徑課學習態度和體育運動精神等內容,實現田徑考核標準的多角度、全方位,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田徑運動情感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具體而言,科學的田徑考核標準與評價體系,除了要評價學生的跑、跳、投、擲等運動技能外,還應當評價學生的進步情況、自我鍛煉能力、鍛煉習慣養成、基本學習態度等方面的內容,這樣才能保證田徑考核成績的全面性、客觀性和科學性。此外,在評價主體的選擇上,除了體育教師實施常規評價外,還應當鼓勵學生在平時開展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這樣更有助于學生田徑學習情感的培養。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時期的田徑教學要想有效突破教學困境,減少教學困惑,就必須加強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評價方式的創新,增強田徑教學的新穎性、趣味性、互動性,并通過有效的宣傳教育手段,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田徑課程的教育價值,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田徑運動的學習與訓練中來,激發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
參考文獻:
[1] 茍定邦,趙琳.我國普通高校田徑教學改革的困境思辨與對策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0(02).
[2] 孫有平,張磊.范式、根源與出路:田徑課程的“興趣問題”[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