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課程國際化是高等學校國際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以國際化課程建設為中心的高校課程結構體系改革正在我國加速開展。本文是對天津體育學院國際化課程建設探索與實踐的再總結和再思考,以期為特色高等院校的國際化課程建設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 課程國際化 高等教育 天津體育學院
課程國際化是高等學校國際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經濟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這一歷史大背景之下提出的。高校課程國際化就是要把世界的、跨文化的知識和觀念聯系到課程中來,重新安排組織課程內容、課程結構和課程教材,并以外語教學的形式進行表達,從而培養出兼具國際化和復合型人才的課程建設過程。
一、建設國際化課程的大背景
西方發達國家在建設國際化課程方面處在領先地位,特別以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國的國際化課程建設為代表,他們的高校已經普遍建立起多樣化的國際課程,并以國際化為教育教學之核心價值發展方向,明確提出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學生。我國近鄰日本也在2008年提出“全球30計劃”,要在2020年實現接收培養外國留學生人數達到30萬。
反觀我國是近10年才認識到國際化課程建設的重要性,特別是最近幾年加大了國際化課程的建設力度。教育部要求到2020年實現全年在華留學生總人數達到50萬的目標,使我國超過日本,成為亞洲最大的接收培養留學生的國家。并且,2015年9月22日至2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在中國政府積極推動下,宣布未來3年將資助兩國共5萬名留學生互訪學習。這無疑是國家給予高校堅定發展國際化的催化劑,身處這一難得的發展機遇期,我國高校就必須自發地與其他國家爭奪留學生源,努力建立起一整套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際化課程體系。這不僅意味著,我國高校要以國際化課程標準為核心重建現有課程結構,而且要通過體系大調整來完成同世界高校的橫向競爭。
二、天津體育學院建設特色體育國際化課程的客觀要求
正是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正式頒布,其中第49條中規定“鼓勵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辦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學校和一批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這就從國家層面加速了高校的國際化進程。顯然,教育國際化已然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戰略任務。就天津市而言,目前,我市中外合作辦學機構2所,中外合作辦學項目35項,遠遠落后于北京和上海的規模,不符合天津市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地位,因此歷次市教委會議都極力敦促地方高校大力發展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快速提升國際化辦學進程。我校是2013年4月底成立國際交流處,相關工作起步很晚,與天津市多所高校以及國內同類體育院校的國際化程度相去甚遠。所以,盡快實踐形成符合我校自身特點的國際化課程建設思路,勢必對構建我校留學生教育的開放式辦學格局,建成國際知名、國內一流、高水平、有特色的現代體育大學目標起到積極作用。
三、我校建設符合自身特色國際化課程的探索與實踐
(一)將課程國際化納入學校特色發展戰略規劃
為使課程國際化在學校內部落地生根,首先是要自上而下獲得學校各層領導的重視和配合,其次是要在教師的層面上形成共識。通過國際交流處等利益權責機構制定相關規則,聯合商討修改制定符合學校實際的國際化課程政策,學校國際交流已經為建設國際化課程做了許多前期準備工作:1.編制《天津體育學院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實施辦法》,從制度上保障學校國際化的順利進行;2.編訂“天津體育學院中外合作辦學學生調查問卷和專家調查問卷”,在全校范圍內開展摸底調研,通過數據統計分析得出“天津體育學院中外合作辦學情況調查分析”,為精準制定學校國際化辦學思路提供數據依據;3.制定《天津體育學院國際交流與合作“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未來5年學校國際化建設的具體工作任務;4.起草《關于進一步加強我校“十三五”期間外國留學生教育的工作意見》,首次形成我校國際化建設的工作思路;5.提出“天津體育學院學生外事工作經費分配機制及激勵辦法”,從制度上激勵促進學校國際化的發展;6.制定《天津體育學院“十三五”國際化戰略發展規劃綱要》,把學校的國際化放到重要的戰略發展位置上。
(二)逐步打造具有國際化課程能力的高水平師資隊伍
教師是國際化課程建設中的主體創造者和實踐者。從某種意義上說,課程的國際化實質是教師隊伍的國際化。學校就一定要把課程的國際化建設和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結合起來,為達到良好的現實效果,就必須要首先做好兩件事:一是走出去,二是請進來。
讓符合條件的教師走出去,為他們出國進修提供機會。并形成學校師資海外培訓制度,鼓勵并資助學校選拔出的重點培養骨干教師到國外知名大學進修,開展多樣的合作形式,吸取先進的教育理念,更新專業課程知識。申請海外研修的教師出國前要制定詳盡的研修計劃,回國后要量化開設雙語或全英課程。
多渠道積極引進海外優秀學者,把他們請進來,并使他們愿意常來。可以立足學校現有的海外專家及人才庫來補充學校國際化課程的師資力量,讓我們的教師有與國際知名學者交流學習的機會。此外,學校可以有效利用國內高校的學期制度與國外高校學期制度不一致的時間差,建立多渠道、多層次、多規格、多形式的國際化課程師資培養體系,如聘請外專外教來我校為師生集中授課,時間可以是1至6周。
(三)建設符合學校發展特色的國際化課程體系
成立專門小組來研究符合天津體育學院特色的國際化課程體系,依托學校天津市留學生武術體驗基地,發揮中國武術的特色和優勢,加強來華留學生國際化標準課程和示范基地建設,打造并培育“留學天津習武計劃”特色項目;全力打造我校中國傳統健身理念與方法課程,“以點帶面”全面推動學校國際化課程建設的目標。組織有留學經歷的教師及學科帶頭人開展課程改革研討會,為重點課程的國際化建設設定路線圖和時間表。以效益激勵效率,學校發布課程國際化建設的實施細則,從制度與經費上保證這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總結
我校的國際化課程建設是一種新生事物,總的來看還處于積極的探索階段。而通過建設結合學校自身特色的國際化課程的這一實踐正是對前期工作的再總結和再思考,根據學校發展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對已有建設思路進行升級規劃,找到兼顧效益的國際化課程建設路徑的新方法,為此構建一整套科學、合理、高校的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提出天津體育學院國際化課程建設的新思路。
★基金項目:天津體育學院2015年教育教學研究立項課題,課題編號:20150214。
參考文獻:
[1] 聶名華.英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特征與啟示[J].學術論壇.2011(11).
[2] 趙振臻.淺析21世紀以來美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實施特點[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1(03).
[3] 畢家駒,黃曉潔.中國大學國際化的挑戰和應對[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10(01).
[4] 曾滿超,王美欣,藺樂.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的高等教育國際化[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9(02).
[5] 丁玲.中美大學國際化實踐及發展趨勢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
[6] 汪霞.大學課程國際化中教師的參與[J].高等教育研究.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