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蘇州、南京、上海二手房交易量出現下降,蘇州部分二手房價格甚至出現了回調。有人就此認為,這或許是房價或將調整的信號。但業內主流觀點并非如此,因為熱點城市不斷拍出地王,一線城市的房價仍然在上漲。
令人費解的房價,已經不能從房地產單一的角度來解讀。目前,國內投資渠道仍相對匱乏。對投資者來說,房地產的投資收益雖然較此前已經大幅下降,但面對洶涌而來的貨幣供應,繼2009年四萬億之年之后,房地產再次成為躲避暴風的避風港。
政府對地王態度曖昧
6月17日,上海嘉定兩幅住宅用地同時開拍。與以往不同的是,央行和上海銀監局工作人員前來坐鎮,在現場進行監督和觀察。不過,這似乎也沒有使房企克制住拿地的熱情。據了解,其中一幅地塊吸引了16家房企前來競拍,樓板價高達24104元,溢價率201%,創當地7年來新高。
當上海等一線城市頻出地王的時候,個別熱點城市二手房的交易量不經意中顯現出疲態。鏈家數據顯示,蘇州二手房成交量在3月份達到1.7萬套的最高峰后,4月猛降至7800套,到了5月份,二手房的交易量還不到7000套。與此同時,蘇州高新區、相城區的二手房價格出現不同程度的回調,一些二手房的價格回調了5%左右。
上海高端二手房掛牌價格,也出現了松動。中原地產監測數據顯示,上海部分中高端二手房掛牌價在5月份下調了5%—8%。“5月份的成交量較4月出現了下滑,不過幅度不大。”中原地產分析師盧文曦表示。
經歷三四月的量價齊升,目前樓市的確出現了一些觀望情緒。對普通購房人而言,經過前幾個月的瘋漲,一二線城市目前的房價已經高得離譜,似乎即將見頂。在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看來,觀望情緒的出現是因為對后市預期不明,現在有諸多疑問有待解答。“很多人的疑慮在于,不知道房價還會不會漲?能漲多久?是否將大幅度調整?”
熱點城市二手房交易量出現調整,是房價將回調的先兆嗎?可能并非如此。地產界內的主流觀點是,年內房價大幅度回調的機率很小。
政府怎么看?面對頻出的地王,有媒體報道,國資委及多家監管機構對央企約談,口頭要求收斂在土地市場追價拿地王的行為。高度關注、口頭約談,卻并未提及對地王會有什么進一步調控的措施。業內分析師認為,現在拍出的地王,基本上都是面粉貴過面包。按此預期,當前與房價持平的土地價格,只是未來幾年新房的成本價。
“從當前地價以及政府對地王的態度,可以看出政府目前沒有明確反對房價大幅上漲。從中已可以大致預判房價的走勢,短期內房價大跌的可能性非常小。”歐陽捷認為。
貨幣之水流入房地產之池
很多普通購房人認為,當下的房價已難以承受。但在投資機構眼中,一個城市房價的漲幅不僅與這座城市的供求比有關,還與貨幣供應有關。而后者,才是決定房價走勢,看清房價為何會高得離譜的最核心原因。
中國城市房地產研究院院長謝逸楓指出,房地產目前已成為央行放水的最大容器。“每一輪地王潮的背后,都是貨幣超發的表現。截至今年5月底,年內新增人民幣貸款已達6.1萬億,預計上半年新增人民幣貸款將達7萬億的規模。”謝逸楓表示,2007年的小地王潮,2009年的大地王潮,2013年的小地王潮,今年的大地王潮,最初的源頭統統都是貨幣的大量供應。
北京富國大通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一位高管表示,近期深滬等地頻繁出現的地王,反映出的正是大額資金的走向。“現在國內市場上,錢真的太多了,卻沒有去處。”這位高管說。
一家私募基金高層指出,在房地產繁榮的背后,是地方政府和開發商的債務。目前房地產約有70萬億元的庫存量,如果貿然收緊貨幣,很可能出現踩踏效應。而這是很多地方政府目前絕不愿看到的。
國際評級機構認為,地方債務風險和地方政府對土地出讓金的依賴,也讓房價短期內很難出現大幅下降。穆迪6月 16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土地出讓金占中國地方政府2015 年自主來源收入的27%,另外房地產相關稅收收入占20%。
5月初,權威人士對中國經濟未來走向所做出L形走勢的判斷,并強調讓房子回歸居住屬性,但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正因為經濟沒有找到新動力,去杠桿意味著GDP增速繼續走低,為保證就業和社會穩定,貨幣政策今年收緊的可能性非常小,在沒有找到真正可以幫助中國經濟走出低迷的增長點之前,仍需要房地產來托底。
“M2預計將與去年持平,保持13%左右的增速。在貨幣的大海中,房價必然水漲船高。”中銀國際一位研究部經理表示。
樓市再次成為避風港
對投資者來說,跑贏CPI容易,但跑贏M2,難。貨幣之水來了,面對洶涌的大潮,我們該怎么辦,房產還值得投嗎?但真實的狀況是,“除了房地產,現在什么都不賺錢。”這也許是當下中國市場最具調侃性的概述。
事實上,房產在海外高凈值人群的資產配置中,同樣占有重要地位。
一家國際咨詢機構研究董事告訴《CM華夏理財》記者,英美和歐洲國家也曾有過將一半甚至七成以上的資金用于投資房地產的歷史,但樓市進入平穩期、金融市場變得活躍起來之后,投資組合才開始向股票證券基金等金融類資產傾斜。
在中國,目前正經歷著與歐美國家相似的過程。諾亞財富2016年高端財富白皮書顯示,去年A股從大漲到大跌的快速切換,使許多投資人懂得了長期投資的優勢與短期投資的風險。
中國泛海控股董事副總裁王宏近日在上海一個論壇上透露,截至去年年底,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已經超過100萬億人民幣。“正是沒有更好的去處,資金還是會選擇在房地產這個相對安全的領域避險,直到出現新的投資機會之后,才可能會從房地產市場撤離。”富國大通高管向記者表示。
上海一家私人銀行策略顧問告訴本刊記者,“在當下,除了房地產,國內沒有更好的且具一定規模的金融資產,能夠抵御洶涌的貨幣巨浪。所以在金融市場真正復蘇之前,房地產仍是國內財富的避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