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老齡化人口的增加,疾病譜的變化,亞健康和各種慢性病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問題,人們就醫目的也由疾病治療轉變為疾病預防,健康管理開始走進人們的視線,稱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健康管理中運用中醫體質辨識將作為一種新興的健康管理模式,不僅可以促進我國健康管理的發展,也有利于促進我國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關鍵詞:健康管理;中醫體質辨識
DOI:10.19354/j.cnki.42-1616/f.2016.17.41
一、健康管理概況
(一)健康管理定義。健康管理最早出現在歐美國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其逐漸由原來的衍生品發展成為一個具有自身存在意義的獨立行業。實踐證明,健康管理的發展不僅有效改善人民生命質量,還有效降低了醫療費用。隨著居民患慢性病人數的上升,疾病經濟負擔的加重,健康管理開始走進我國人民的視野,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因健康管理在不同的領域被定義不同的內容與意義,所以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解釋其含義。通過對各位學者文章的總結、歸納,健康管理的定義是指通過全面的監測、分析、評估個體或群體的健康,根據得到的結果為其提供有關健康的咨詢和指導服務并且對相關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預防和維護的全過程[1]。
(二)健康管理發展狀況。2001年第一家健康管理公司在我國注冊成功,開啟我國健康管理之路。2005年“健康管理師”正式被寫入職業目錄,中華醫學會先后組織召開七屆中國健康產業論壇與健康管理學術會議,2009年組建新一屆“健康管理師委員會”,負責制定健康管理師的職業標準與規范,健康管理師教材的編寫,健康管理師的培訓與考評。2011年選擇上海為健康管理的區域試點,2012年開展第一期的健康管理師培訓工作,主要參與對象為社區的全科醫生、護士以及其他的相關人員。由于健康管理剛開始在中國發展,其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如下:相關政策法規和健康管理體系不健全;?醫療保險帶來的健康管理意識淡薄;健康管理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匱乏;
二、中醫體質辨識簡述
體質是一種具有相對穩定的人體特質,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響,表現出來的一種形態結構、生理機能以及心理狀態綜合的穩定特質。根據王琦教授的劃分,個體生命的體質可以劃分為平和質、陰虛質、陽虛質、痰濕質、氣郁質、氣虛質、濕熱質、淤血質、特稟質。隨著中醫藥的發展,中醫體質學說已經逐漸發展成一門學科,其存在發展的意義在于幫助人們由疾病的重視轉變成人的重視,從而為中醫個體化診療提供可靠的依據,為臨床治療提供借鑒意義,使中醫治未病理論不斷豐富與發展。現階段的重要任務就是將中醫體質辨識理論運用到健康管理,從而實現治未病。將中醫體質辨識應用于健康健康管理中,按照評價標準,以個人體質為依據將人群分成正常體質和偏頗體質,其分別對應的健康人群和亞健康人群;對于亞健康人群而言,目前中醫臨床上無法給出確定的疾病診斷以及中醫證型,僅可以劃分中醫體質分型,并提出相應的健康體質改善計劃。根據相關的研究結論,一部分亞健康人群沒有必要到醫院就診治療,僅需適當的健康管理便能獲得良好成效,可以有效降低個人健康風險性以及疾病的發病率。
三、中醫體質辨識在健康管理中的應用
通過健康管理,可以及早采取疾病干預措施,從而降低疾病的發生率,增加健康壽命的延長。目前很多醫療機構在健康管理中開展了中醫體檢,即中醫體質辨識。中醫體質辨識是基于中醫體質學理論,運用中醫辨證方法,結合現代醫學體檢,綜合判斷受檢者的體質狀態和易患疾病。根據受檢者的體質分型結果,制定相應的預防、保健、中藥凋理等干預措施,從飲食、起居、藥物、運動、心理等方面著手,為顧客制定個性化的養生保健方案,使其少得病或不得病,從而降低個人健康風險,減少醫療開支。在健康管理中運用中醫體質辨識有利于根據患者體質類型采取不同的措施對疾病進行早期干預,因不同體質,其疾病的癥狀也是不相同。因體質不同,其導致的生理特征、病理變化也不盡相同,考慮到各種內外因素的影響,對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也應因人而異,綜合考慮。健康管理中應用中醫體質辨識,可根據個人體質差異,為其建立個性化的健康管理。通過運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將患者的各種監測數據、化驗指標儲存起來,實現數據的終身化。中醫體質辨識還可對西醫體檢中指標正常,但已是偏頗不衡的體質狀態進行健康管理,更好地滿足不同健康體檢人群的需求。
在健康管理中運用中醫體質辨識,以個體體質為依據,通過對不同體質的管理,達到預防疾病或者減少生病的目標,以“治其未生,治其未成”為核心理念,針對不同的健康狀況和不同的個體體質,在中醫體質辨識的理論指導下,為個體提供系統的健康管理建議,通過采取中藥調理、針灸按摩、冬病夏治、膏方調養以實現中醫體質辨識在健康管理中的根本目的[6]。在健康管理中運用中醫體質辨識,不僅可以促進健康管理的發展,還有利于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讓更多的人了解中醫藥文化。
參考文獻:
[1] 陳君石,黃建始. 健康管理師[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