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全球經濟大環境的背景下,分析我國汽車制造業在發展中存在的機遇和面臨的挑戰。以此為依據,針對不同主體,從企業與政府兩方面為明確我國汽車制造業發展方向,提升其整體競爭力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議,希望對我國汽車制造業的發展有所增益。
關鍵詞:汽車制造業;汽車產業競爭力;汽車強國
DOI:10.19354/j.cnki.42-1616/f.2016.17.57
一、我國汽車制造業發展存在的機遇
(一)全球經濟有復蘇趨勢,汽車需求有望穩定增加。全球經濟在遭受了經濟危機之后進入低迷狀態,而在各國持續不斷采取措施刺激全球經濟的作用下,全球經濟在逐步升溫,呈現復蘇趨勢。盡管全球復蘇步伐相對緩慢,并且過程艱難曲折,但近幾年全球經濟仍保持低速增長。2013年,世界經濟增長3%,中美日失業率有所降低,世界工業生產低速增長。后兩年增長有所放緩,而根據世界銀行1月6 日的最新預測,2016年世界經濟將增長2.9個百分點。全球經濟的復蘇趨勢成為汽車市場乃至整個商品市場需求有望穩定增加的一個良好契機。
(二)我國人均GDP將穩定增長,為汽車制造業發展奠定基礎。在過去的10年時間里,我國城鎮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的名義收入提升了1.8倍,將價格因素排除后,年均實際增長也達到了9.2個百分點。如果按照這樣的發展速度,在今后8年時間里也將新增兩億臺汽車,城市家庭用車就將得到基本普及。人均GDP的穩定增長,使得消費出現新的飛躍,同時家庭汽車擁有量也將增加,這將大大提高汽車市場的需求,為汽車產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空間。
(三)國家政策的扶持和補貼,有利于提高自主品牌汽車的需求。為保護國內汽車企業,國家有關部門頒布實行汽車節能補貼政策。該政策的推廣目錄中絕大部分屬于國內自主品牌,除了轎車還有SUV、MPV車型也納入推廣目錄。這一政策有效地刺激了國內許多消費者的對于自主品牌汽車的購買需求,有利于提高自主品牌汽車的銷售量以及市場份額。
(四)國際油價持續低位態勢,刺激汽車市場需求。2014年下半年,油價開始大幅下跌,并一路呈下降趨勢,不斷刷新油價最低記錄。石油與汽車可以看成一對互補品,國際油價的持續低位態勢刺激了一部分由于油價過高而放棄汽車購買的消費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刺激了一部分已經擁有汽車的消費者產生新的購買需求。
二、我國汽車制造業面臨的挑戰
(一)我國汽車出口呈下降趨勢。從2013年,一直到2015年汽車出口開始持續下降,并保持下降趨勢。出口量持續三年下跌,在一定程度上對產銷量產生影響。如果未來汽車出口呈現持續下降趨勢,那么我國汽車制造業將面臨巨大的挑戰。
(二)我國部分城市實行限購政策,削弱部分需求量。汽車限購令讓許多消費者變成不能買而不是不想買,直接從源頭上削弱了對汽車的部分原有需求量。城市擁堵情況日漸加劇,使得以后將會有更多的城市實行限購令。
(三)企業自主研發能力比較薄弱。在中國,國內整車企業集團發明專利授權占據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位,而國外整車企業集團則占據了一半以上的位置,優秀科研人才的匱乏以及研發資金投入不足使得企業缺乏關鍵核心技術。
三、探索發展之路
(一)企業提高自身競爭力的措施。首先,應該從創新技術出發,注重技術的吸收與創新。國外許多汽車企業的優勢不僅在于雄厚的資金作為支持,更重要的是創新技術。我國汽車生產企業,應當加強與外資企業的合作,在以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條件下合作,利用便捷的資源與東道主國的地位以及市場要求與外方聯合開發、聯合設計,不放棄自主開發權。企業還應根據生產和銷售的不同地區制定不同的發展政策,提高生產的集中性。對于現代消費者來說智能化已不再陌生,不僅如此,智能化也已經成為吸引消費者購買的重要因素。因此,大數據時代下汽車的智能化發展是必然趨勢。
(二)政府采取的宏觀措施。政府可以根據我國汽車產業的實際情況,制定適當的貿易政策,如與出口目的國建立合作關系,實行關稅同盟政策。降低出口成本,促進國內汽車的出口。同時,制定有利于刺激自主品牌汽車需求的財政政策。針對刺激自主品牌汽車的需求,政府目前已經制定了一些政策,有效地刺激了消費者對于國內自主品牌汽車的購買需求。為了進一步刺激消費者的需求,提高國內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政府可以制定一些財政政策,例如針對消費者,購國產車免征部分購車稅,或者針對汽車制造企業,一方面對生產環節進行補貼,直接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利用相對較低的汽車售價來刺激消費者的購買需求;另一方面對研發過程進行補貼,降低企業科學研發投入的部分稅收等。最后,政府也要積極制定完善新能源汽車政策及配套措施,推動其發展。
參考文獻:
[1] 姚湘江.我國汽車產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制約因素及對策研究[J].長三角,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