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實踐化和中國革命與建設實踐理論化的過程。中共二大前后黨對近代中國社會性質、革命性質、革命進程及對社會階級的正確分析,為民主革命綱領制定奠定了基礎。民主革命綱領對中國社會性質有了正確定位,是中國第一個徹底反帝反封的政治綱領,提出了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相統一,革命分\"兩步走\",建立革命聯合戰線等思想。它是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典范,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成果,是對中國社會性質、革命任務認識的重大飛躍,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
關鍵詞:民主革命綱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貢獻
DOI:10.19354/j.cnki.42-1616/f.2016.17.144
中共二大在堅持中共一大實現共產主義綱領,即最高綱領基礎上,制定了中國民主革命綱領,即最低綱領。民主革命綱領的制定,表明中共對中國國情及其革命規律認識有了重大飛躍,為進一步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決中國具體問題奠定了基礎。
一、二大前中共對中國國情的初步認識為民主革命綱領制定奠定了基礎
(一)中共對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認識。在中共一大時,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從無產階級的階級立場及使命出發,提出了“消滅資本家私有制”,漸次實現共產主義的最終奮斗目標,而沒有從中國國情和實際出發,制定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因此,中共一大沒有明確指出中國民主革命的性質及其革命對象。中共二大召開前夕,中共對中國社會、中國革命進一步思考,對中國社會性質及革命對象有了較清晰的認識,認為“軍閥政治是中國內憂外患的源泉”、“執政的軍閥每每與國際帝國主義互相勾結”等。這些論斷表明中共對封建軍閥與帝國主義相勾結造成中國內憂外患的國情,有了較為科學的認識。
(二)中共對中國革命“兩步走”的認識過程。中共一大制定的第一個黨綱,明確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最高奮斗目標,強調要徹底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實行無產階級專政。這顯然中國革命最高階段的目標,無法用于指導中國反帝反封的革命,因此,迫切需要制定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綱領。隨著中共對國情認識的不斷加深,在列寧關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理論指導下,中共在堅持無產階級最高革命綱領的前提下,對現階段最緊迫、最主要的革命任務和目標進行探討。認為“無產階級在目前最切要的工作,還應該聯絡民主派共同對封建式的軍閥革命”,然后“以達到軍閥覆滅能夠建設民主政治為止”,無產階級再“依歷史進化的過程”開始奪取政權。很顯然,已逐步認識到中國革命要分兩步走,必須是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的統一。
(三)中共對中國社會階級力量對比分析。在中共二大前
夕,中共對社會階級狀況進行了初步分析,尤其是對革命階級的革命性及聯合的可能性進行了分析,基本弄清了中國革命動力、對象等。認為小工廠主小商人將“漸次墜入了無產階級”、手工業工人大半會流為“失業游民”、農民將“漸次自種地賣給地主”,可以聯合“國民黨等革命的民主派及革命的社會主義各團體”,共同向“封建式的軍閥”進行革命,建設民主政治,實現“一個制度代替一個制度”。
(四)共產國際關于殖民地的理論是民主革命綱領制定的
理論基礎。1920年,列寧在《民族和殖民地問題委員會的報告》 中,對中國社會性質有初步定位,也有關于“兩步走”和建立聯合戰線等革命思想。他指出中國是“半殖民地國家”,應該把“資產階級民主”運動改為“民族革命運動”,大力支持農民運動。農民既是“落后國家主要居民”,又是“資本主義關系代表”。這些關于殖民地理論和對中國社會的認識,為民主革命綱領的制定提供了理論指導。
二、民主革命綱領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理論成果
(一)民主革命綱領對中國社會性質的正確定位。《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大會宣言》第一次詳盡分析了近代中國政治狀況,正確闡述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二大宣言明確指出,自1840年以來,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使中國逐步變成其“共同的殖民地”,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圈”,攫取了“三分之一的鐵路”權益,獲得在“中國的海口和內河里面自由行駛”的權利,開設工廠使“百萬的中國勞工”成為其“生利的奴隸”,使“二十萬萬外債連本帶利”不斷盤剝,讓“三萬萬的農民”處于窮困之中,扶助“安福系、張作霖、新舊交通系”、站在“吳佩孚派的督軍后面”。宣言明確指出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是中國先進分子對中國社會性質的第一次正確表述,標志著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國情和中國革命認識更加全面和成熟。
(二)民主革命綱領是第一個徹底地反帝反封的革命綱領。近代中國的仁人志士都提出過自己的政治主張和綱領,但無論是農民階級還是資產階級,都無法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綱領。太平天國農民運動的前后兩個革命綱領要么帶有空想的色彩,要么越了時代?!短斐锂€制度》和《資政新篇》都未能提出反帝的主張,反封建的綱領也不徹底。而民族資產階級的政治綱領,無論是政治改良方案還是民主革命綱領也同樣沒有明確提出反帝主張,反封建也同樣很不徹底。
中共成立僅僅二年,在中共二大上就明確提出了徹底地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綱領。這自中國進入近代80年來的第一個徹底地反帝、反封的革命綱領。中共二大既重申了要堅持中共一大提出的實現共產主義的最高綱領,又根據中國革命實際,提出了“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的民主革命綱領,即最低綱領。這表明對中國革命問題的認識有了明顯的深化。中共開始意識到要建立一個“真正民主共和國”,“非打倒軍閥和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是永遠建設不成功”。強調堅持最高理想,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必須從解決中國當前最緊迫的民主革命問題出發,才能逐步實現最高綱領。
(三)民主革命綱領是與最高綱領相統一的最低綱領。中共二大以列寧《民族與殖民地問題的報告》有關精神為指導,在堅持中共一大制定的最高革命綱領基礎上,逐漸認清中國國情及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即第一步是走向新民主主義,第二步才是社會主義革命。二大指出,無產階級應該先幫資產階級進行民主主義革命,使封建制度不再“延長生命”,進而“養成無產階級真實力量”,當民主主義革命成功以后,等到“中國無產階級的組織力和戰斗力強固”,便實行“與貧苦農民聯合的無產階級專政”,最后“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的社會”。可見,中共對中國革命規律有了較清晰認識,形成了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相統一的革命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具體化的重要成果,為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
(四)民主革命綱領蘊含著統一戰線的初步思想。中共二大在分析中國社會階級的基礎上,通過了建立“民主的聯合戰線”的決議。這是對民主革命力量及革命方式的詮釋。斷定社會各階級最大的痛苦是“資本帝國主義”和“軍閥官僚的封建勢力”,使各革命階級有了結成民主聯合戰線的可能。認為“中國三萬萬農民”是革命運動的最大要素,“手工業者、小店主、小雇主”也會加入到革命隊伍里面來,“幼稚的資產階級”可以結合全國力量。這樣,無產階級、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建立民主的聯合戰線,完成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務,符合無產階級利益。統一戰線也成了中共克敵制勝的法寶。這是對中國革命動力及方法認識的重大步驟,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
三、民主革命綱領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要貢獻
(一)在中國社會性質及革命任務認識上的重大飛躍。民主革命綱領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務。正是基于中國社會性質的正確定位,才明確了革命的對象及徹底地反帝反封任務,給中國人民指出了正確的方向。
民主革命綱領分析了近代中國深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特殊社會形態的現實國情,指出必須消滅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完成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并為社會主義革命創造條件,進而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最終目標。
民主革命綱領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社會性質和革命性質認識的重大飛躍,是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的有機統一,把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相互區別開來,并對二者之間的關系有了初步的認識,解決了長期以來關于中國社會性質和革命性質的困惑。
(二)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具體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典范。民主革命綱領是區分黨內左、右傾錯誤思想的試金石。在中共早期所犯一些“左”的和“右”的錯誤,都表現在對民主革命綱領的錯誤認識和教條式理解上。
在大革命時期,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很大程度上源于沒有正確把握民主革命綱領內涵和實質。民主革命綱領在民主主義革命中提出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要聯合,但要為自己的利益而奮斗,不能成為資產階級“附屬物”。陳獨秀沒有很好地堅持無產階級革命立場,放棄了無產階級對革命的領導權,導致革命最終失敗。
在土地革命時期,左傾教條主義者更是忘卻了民主革命綱領關于“兩步走”的革命主張,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不同階段,試圖“畢其功于一役”,也忘卻了建立民主聯合戰線的主張,教條式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孤立中間勢力的思想,對民主資產階級等中間力量采取了“關門主義”的做法,給革命帶來深重的災難。民主革命綱領是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重要理論成果,必須始終予以堅持。
(三)民主革命綱領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革命的理論寶庫。馬克思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的革命理論。在近代中國,很顯然無產階級革命必須首先聯合資產階級,以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完成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務,而由于中外反動勢力十分強大和民族資產階級的弱小,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無力承擔徹底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領導重任,這就歷史地落到了無產階級的肩上。這是馬克思、恩格斯未能碰到的新的時代課題,也沒有現成答案。中共從中國具體實踐出發,創造性地制定了關于無產階級領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民主革命綱領,提出了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和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等思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理論寶庫。
參考文獻:
[1] 方寧.中共創建時期陳獨秀對黨的革命綱領的探索,上海黨史與黨建,2011.07.05
[2] 孫紅英.中國共產黨在建黨初期對中國革命的探索,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7.10
[3] 郭緒印.評中共“二大”的偉大歷史意義,2012.07.30
[4] 曾文榮.“中共二大”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探索,福建黨史月刊,2012.01.20
[5] 潘煥昭.中國共產黨“真正民主共和國”主張評析.理論學刊,2004.11.20
[6] 李紹華.中共二大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起步.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12.11.15
[7] 劉國彬.余濤.黨的一大到七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創新的歷史經驗與教訓.廣西社會科學,2014.02.25
[8] 雷麗容.黨的民主革命綱領的制定及其重大意義.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3.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