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各學科的課堂教學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和缺陷,高中語文教學也不例外,我們要對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革,從而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淺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實踐
一、從教學內容入手,對教材進行分類
高中語文從教學內容角度劃分,可分為以下三類:摹仿、鑒賞與讀記。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類別,以不同的形式進行教學活動。從而做到目標明確,有針對性地教學。
1.摹仿類文章
教師可以將內容健康、語言簡練明了、通俗易懂的文章定位為摹仿類文章。這類文章對于學生來講難度系數比較小,但是對于教師來講教學難度較大。碰到此類文章,教師往往會對學生容易理解的內容進行反復討論,就課文內容來講解,長此以往,就算教師的講解再精彩,語文課堂教學也會失去吸引力。
對于這類文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做好以下幾點:①抓住文章的示范作用。摹仿類文章就是讓學生通過閱讀這類文章來對比自身的寫作,從而找出自己寫作的不足,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在講授此類文章時,教師應準確分析文章的特點與精華所在,讓學生真正從文章中有所得,從而提高自身的寫作水準。教師應適時地將文章與學生寫作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緊密結合,指導學生提高摹仿能力。②寫作規律總結。教師抓住文章的關鍵點,向學生講解寫作技巧,讓學生認識到寫作的技巧所在。如,文章結構怎樣構建,對關鍵點如何把控,等等。③實踐練習。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寫作功底,進行字、詞、句、篇等的摹仿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此外,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按照范文摹仿寫作。
2.鑒賞類文章
對于唐詩、宋詞、元曲等這類文章,教師可以將其劃歸為鑒賞類文章。教師應將該類文章的主要功能定位在鑒賞方面,從而引導學生賞析這類古代名著,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學這類文章時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是學生對此類文章的整體感知能力,要讓學生對文章的來龍去脈有個大致了解,比如,文章相關的歷史背景、作者簡介、作品風格等。其次是鼓勵學生在閱讀此類文章時提出疑問。比如,對語言文字的質疑、對文章結構的質疑等。最后,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此類文章的鑒賞能力。
3.讀記類文章
這類文章主要指一些文質精美的文言文,比如,《木蘭詩》這類流傳千年的美文,教師應要求學生針對此類文章進行讀記訓練,從而積累語言,增加知識儲備。
二、從教學過程入手,由單向性學習向多維度性學習轉變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主要通過教師教授來獲取知識,學習途徑單一,而且一般都是自己埋頭苦學,與人交流較少。因此,教學過程中學生遇到問題后,教師應指引學生采取多種途徑學習,解決實際問題。教師除了通過課堂教學,還可以通過探索、實踐、討論等方式來傳授知識。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在知識的海洋中暢游。
三、從教學形式入手,改變傳統枯燥的教學形式
在高中語文課堂改革中,我們要從教學形式入手,改變傳統枯燥的教學形式,追求語文課堂的藝術性和生動性。通過風趣新鮮的課堂形式,使學生對語文課程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例如,我們學習詩歌時,可以借助音樂來活躍氣氛,如進行詩歌朗讀時配上合適的音樂,讓學生通過音樂更好地掌握詩歌所表達的情感;我們在語文課堂上還可以針對文章的情景,讓學生進行即興表演,通過自身的表演去感悟文章的真諦,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
四、從課堂教學管理入手,進行多層次管理
改變傳統教學課堂上教師的單向管理方式,發展為教師對學生、學生對學生的多層管理模式。在這種環境下,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不但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效率,更能有效解決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差異性造成的教學弊端。
總之,高中課堂教學體系復雜,如何有效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是教育工作者一直所探索的課題。本文簡單總結了個人教學中的一點經驗,以做拋磚引玉之用。
參考文獻:
[1]周利梅.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2.
[2]巴桑卓瑪.淺談高中語文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J].中學時代,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