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形象直觀化教學手段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方法,可以促使醫學生更好地把握知識內容。本文從直接和間接兩方面分析了人體解剖學中形象直觀化教學的種類與特征,然后進一步提出了形象直觀化教學手段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方法,以期為今后解剖學的發展起到一定作用。
關鍵詞:形象直觀化;教學手段;人體解剖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6-01-12
一、人體解剖學中形象直觀化教學的分類與特征
1.直觀教學法
直接的直觀教學方法包含了標本解剖、模型、圖表運用等。該教學方式的特征是可以確切地反映出研究對象的現狀。然而,要研究活的解剖體,很多情況下會受到時間、地點的束縛,這時候就需要用各類標本替代活體。模型的作用是為學生塑造立體空間感,或是展示出解剖體構造及其局部活動的原理。比如,學生通過顯微鏡進行觀察,很難看清楚細胞構造的具體情況,而觀察胚胎發育過程時,也不易弄懂胚胎的生長情形。要解決這些問題,都可以利用模型來達到目的。講到骨骼肌的運動協調作用時,可以展示一個能活動的模型,讓學生更直觀地學到這一原理。老師也可以把多種課件和道具相結合,啟發學生對解剖學的認知。
2.間接的直觀教學法
間接的直觀教學方法包含了掛圖、投影、多媒體課件等。其中掛圖的應用最為廣泛,它的特征是可以大量印發,也可人工繪制。掛圖可以從多個層面分析并呈現人體的基本構造,能提高學生的理解和識記能力。投影的特征是圖片清晰,運用方便,可以替代板書。而多媒體則更為形象。比如CIA動畫對骨骼肌運動、腸胃蠕動、血液流動等都有直觀而清晰的展示,學生從中可以形象地觀察到人體的動態,不僅提高了教學的生動性,還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保證了教學質量。
二、形象直觀化教學手段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1.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組合
老師要針對課程的具體內容和特點,在眾多教學方法中挑選出一些適用于本課的措施,將其進行優化組合,使之發揮出最大作用。要利用好形象直觀化手段,在某一章節的教學中組成科學合理的體系,并結合人體解剖學的主要特點,選擇出最適宜的教學道具,比如采用掛圖、器官標本、人體模型、版圖等。老師要先了解自己,按照自己的特長挑選恰當的教學組合,不可強求一致。
2.進行直觀正確的演示
選出適當的教學方法組合后,老師要對學生進行現場演示。而演示過程要充分考慮其形象直觀性,否則難以達到最初的教學目的。老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掛圖、版畫、表格等,要保證展示材料的大小適中,讓全體同學都能夠清楚地看到。此外,還要確保教室的光線足夠明亮,對于一些體積較小的標本,可以運用分發傳看的方法,讓學生一個接一個地進行仔細觀察。教學道具的運用則要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在講到重點時要及時展示,而演示結束后要立即收起來,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
3.語言和文字的形象直觀講解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如果能進行準確、直觀、生動、形象的語言文字講解,可以給學生傳遞更清晰的信息,使學生更易理解并記住教材相關知識。但要注意的是,形象的語言講解需結合實際來進行,不可生搬硬套,更不可為了形象而形象。直觀的文字則要求書本與教材具備科學性、合理性及思想性;文字說明包含老師的板書以及帶文字的表格、圖片等,老師在板書時,要注意內容必須簡明扼要,條理清晰,具有代表性,能幫助學生盡快掌握教材內容,達到學習目的。表格和圖片文字則能夠使學生理清所學知識的系統結構與內部聯系,從而對知識進行分析與整合。
人體解剖學是一門對精確度要求非常高的學科,老師在教學時,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與動手能力,讓學生能夠在不同環境和條件下,準確、快速地觀察、分析并總結人體形態構造。
參考文獻:
[1]張全波.人體解剖學教學中如何做到與時俱進[J].四川解剖學雜志,2010,18(1):67-69.
[2]李金蓮,李云慶.人體解剖學教學內容及課程設置的改革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5, (6):57-58.
[3]楊景武.直觀教學法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重要性[J].解剖學雜志,2005,28(1):119.
[4]王殿仕,呂順艷,李金蓮,等.人體解剖學教學方法探索與實踐[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3,5(2):130-132.